少小离家老大回:岳父访湖南老家

Even on a grey winter day with skies so dark that you
fear the sun will never rise again, you forgive Paris.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岳父的老家在湖南省岳阳以北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离临湘更近。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岳阳一中后赴京读书,至今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来美国后距离更遥远了。与老家的亲戚们保持微信联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久有回乡壮志,无奈年迈已高。今年九月终于成行。

从北京西站乘坐高铁南下,途经郑州武汉,四个多小时就到了长沙。有亲戚接站,见到似曾相识的面孔,听到久违的乡音,心潮澎湃。之后游览了岳麓书院和天心阁,纪念长沙保卫战的烈士碑已有七十个年头。



三战三捷的长沙保卫战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实,既有二十万浴血抵抗的国军将士,也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援。岳阳县地方政府不仅为部队供应军粮,还输送了五千多名士兵。当年的岳阳县长同时兼任抗日游击队长,率部深入敌后打击日军,频频袭击日军据点,破坏交通运输线,催毁敌人军火弹药库。第二次长沙会战时,他奉薛岳命令炸断京广线上六座铁路桥梁,打乱了日寇后防运输, 迫使敌军退出长沙,回到新墙河北岸。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发光华勋章以示表彰。




岳父此行见到了老县长的儿子,虽已九十高龄,往事恍如昨日。老县长一生清廉,倾尽家产支援抗战,身后竟无钱办理丧事,多亏同僚出面,召集岳阳乡绅开会凑钱,又申报省财政特批专款抚恤家人,但解放后却因此遭批判。



岳父的家族长辈众多人抗战中奔赴前线、领兵打仗。岳父的父亲参加过徐州会战,1938年4月台儿庄阵亡,国家授予他烈士称号。岳父的两个叔叔,一位在衡阳保卫战时牺牲,最小的叔叔在济南抗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以军功升任少将师长。来美国后,岳父见到了这位叔叔,才知道父亲年轻时又高又帅。叔公本人年轻时的照片也像电影明星,暮年之时依然可见军人的威凛,总像是要出发打仗的战士。



战争结束后,叔公却不能回乡省亲,直到改革开放,戎马一生的老人终于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老家,迎接他的竟是他的大儿子刚刚去世的消息,只差一个多星期父子未能见上一面。经历过无数生死一瞬间、枪林弹雨中没有倒下的老人难以承受这一最后的打击。当时正是出国热的时候,叔公自已的女儿还在国内,老人家却先想到资助侄儿、即我的岳父出国留学的事,后因种种阻碍,未能成行。



张谷英村和朱公桥是岳父幼年生活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在去张谷英村的路上,乡亲们特意带岳父参观了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馆中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展现了七十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日军的疯狂暴行和当地百姓协同正规军和游击队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里面还有当年岳阳青年奔赴抗日军政大学的人名录,岳父认得其中的好些人,有同辈的堂兄堂姐,村里人说起来都感叹不已。




历经患难的巴陵故土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人民,历代文人墨客留诗赞美的岳阳楼见证了历史岁月的变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激励着烈士先辈和他们的后代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附录: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该楼名扬天下。众多名家到此一游,其中有张说、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留下许多名篇佳作。范仲淹没到过岳阳,仅靠别人叙述就写出了岳阳楼记,360余字却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解放后在岳阳楼南侧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亭,岳阳楼也成为凭吊革命烈士的地方。

从岳阳楼远眺浩瀚的洞庭湖
 

岳父上中学时的岳阳一中,五十年代中他考上清华并没有受出身地主家庭的影响,先烈在天之灵应得慰藉。

webyoung 发表评论于
值得敬佩的家族!
家宴 发表评论于
致敬一个了不起的岳阳家族。
南京大头 发表评论于
当年日本侵华,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领导下奋起抗击,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是中国抗日的绝对主力。一生谎言的毛腊肉竟然污蔑国民党不抗日,纯是睁着眼晴说瞎话!
柳溪郎 发表评论于
尽管有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捷等著名战役,但湖南是抗日战争中中日拉锯最激烈的地方,发生了长沙会战、衡阳会战、常德会战邓著名战役,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英雄。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让历史别再重演。
肥肥乖乖 发表评论于
向真正的民族英雄致敬!
万宜 发表评论于
人民于伟大只是工具。要利用工具所以写下中国各阶层分析,让一部分人去打另一部分人。国难之际,伟大以抗日之名发展根据地和武装,并没有积极抗日。抗日成功,却写下蒋介石下峨眉山摘挑子。国军伤亡在三到四百万,却被伟大说成不抗日。悲!人民只是工具。在中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