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告别礼

留不住岁月,就记录下岁月里的日子
给自己,也给愿与我分享的人
(欢迎来访,转载请告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周一刚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桌上的电话就响了,是Mia。这家伙这周在歇假,有什么急事一大早就来电话?

“嘿!你收到Sue的email了吗?”

Sue已经离开公司有五年了,有一段时间没有她的消息了,还真有点想她。

还不等我回答,Mia就象连珠炮似的接着讲,“Sue的母亲去世了!她说她也给你发了信。这周六她要在Funeral Home给母亲办一个Visitation, 你要是愿意,我们一起去!”

“是吗!我就昨天晚上没检查邮件!”虽然Sue的母亲已经有将近90岁了,Sue当时舍下干了近三十年的工作就是想专心回家打理母亲的事,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点吃惊。

我从来没有见过Sue的母亲,Mia比我来公司早几年,曾经提到在一次私人聚会上见过老太太一面,当时她已经有将近80岁,但精神气十足,非常豁然开朗,能够照顾到在座的每一个人的情绪,让Mia印象深刻。

我第一次接触到Sue的母亲是有一天偶尔接了一个连到办公室公共线上的电话,是一个小伙子的声音,急匆匆地说找Sue。

我说Sue正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离不开,我可以帮你捎个口信。

小伙子说是老人院打来的,Sue的母亲闹着要立刻见Sue,谁都劝不了。

我说我只能等Sue开完会后立刻转告她。小伙子说了谢谢后便急急地挂了电话。

等Sue从会议室一出来,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叹了口气,说,“真没办法,她不理解她女儿也有全职工作!”

后来类似的事又发生了几回。Sue隔壁办公室的同事也都知道这件事,很同情Sue的处境。

之后隐隐约约听Sue提过她母亲在老人院呆不下去,吵着要回自己的家,她只好把她接出来,雇了两个来自菲律宾的护士日夜轮流照顾。

和Sue一起工作了七,八年,相处非常愉快。一次聊天中得知她出生成长于英国,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加拿大人,20岁时随母亲回到了加拿大。没有去过英国,但感觉Sue应该就是传说中英国淑女教育的典范。她身上的那种温柔,那种宽容,那种坚强,那种冷静,那种任性,让我学到了很多。有时候工作中遇到了烦恼,心情不好,她轻轻的一句点拨就能让我云开雾散。真的非常感激她。

只可惜Sue有一天向公司递了辞呈,理由是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已经有两年,情绪起伏很大,医生说剩下的日子不多了,随时都可能离去,她决定在这最后的日子全身心陪伴母亲。

Sue离开后加了我到她的Facebook。她的账户满满的都是关于母亲的帖子。这时我才第一次看到老太太的照片。她已经很老,坐在轮椅上头都抬不起来,可穿得总是很得体。阳光灿烂的日子,会看到Sue推母亲到植物园参观。母亲生日的时候,Sue会给她开一个小小的party, 买来蛋糕和鲜花,点上蜡烛,老人家会露出开心的笑容。从这些照片中我也看到了Sue请的两个菲律宾女护士,两个女孩都很漂亮,很善良的样子,有一个长得酷象歌后王菲。她们总是阳光灿烂地陪伴在老人身旁。

后来有一次圣诞节见到Sue,她说她最近把Facebook账户关了。我感到很突然,问她问什么。她不想多说,只是说觉得这段时间想先停一停,等将来也许还会回来。

这一次她的母亲终于离去了。我一方面为Sue感到伤心,一方面又替她由衷地感到解脱。

Sue在Email里说,她只在这里给母亲办一个简单的告别礼,然后就会把母亲的骨灰送往英国正式安葬。

Sue选的Funeral Home位于多伦多中部的一个大型的安静的墓园里。进到门口,两位工作人员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Sue正在里面招呼服务人员准备咖啡和食物,看到我和Mia来很高兴。我也很欣慰Sue还是那种沉着,温暖的样子,一点没有憔悴的感觉。

Sue和我们寒暄后接着回去找服务生安排一些事情,我们于是进到屋里。见到了Sue的姐姐和外甥,刚从澳大利亚赶来,带我们参观了房间里的布置。

房间安排得很舒服,很有家的感觉。地上竖着很多画板,都是Sue的母亲为孙子,孙女们画的油画头像。Sue的母亲前后生了四个女儿,除了一个留在英国,分别去了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下面一共有7个孙子孙女,Sue的母亲给每个孩子都画了画像,还会常常为他们编织毛衣。Sue的外甥指给我看,那张长发披肩象女孩的画像是他六岁生日时姥姥给他画的,身上穿的花色毛衣也是姥姥给他织的生日礼物。哇! 从没听Sue提过她的母亲还会做画!

房间的桌子上,茶几上摆满了Sue母亲的各种大小相册。老太太年青时很漂亮,而且很时尚,有一些照片可以看出是专门在studio照的,摆的pose很有那个时代好莱坞女明星的味道。而且可以看到她很爱旅游,很爱参加各种party, 朋友很多。没有注意是不是有Sue的父亲的照片,从旁边其他客人的谈话中了解到,老太太后来长期的生活伙伴,照片上那个站在她身旁很帅的也很有好莱坞男星气质的男人不是Sue的父亲。

在房间的一角,我惊奇地看到了木棺和躺在里面的Sue的母亲。以前也参加过这种visitation,木棺都是合着盖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真人。老人家静静地闭着眼睛靠在那里,好象我们说的话她都能听到。身体已经缩得很小,象一尊蜡像。Mia也走过来,我们闭上眼睛,为老人家祈祷,祝福。

Sue这时走进来,向大家宣布,她和女儿做了一个关于母亲生平的小短片,希望再多占大家一点时间,跟大家分享。

我刚才在来回走动的时候也见到了Sue的女儿,她看起来很稳重,很有Sue的风范。她曾去意大利留学,学的是documentary制作,毕业后回到多伦多,在一家影视娱乐公司工作。她还送给我一张宣传画片,说很快要去欧洲拍一部文献片。

母女俩于是配合默契地打开了projector和挂屏,给大家介绍了老人的生平。片子不长,但制作得很美,很打动人,还配了音乐。

听Sue娓娓讲着,原来她母亲年青的时候还是个文艺青年,18岁时不顾家里的强烈反对只身一人到美国纽约去学习艺术,那些好莱坞艺术照应该就是那段时间拍的。后来她又跟几个女友去到了英国伦敦,找到了一个艺术编辑的工作。她很热爱那个工作,只可惜后来遇到了Sue的父亲,结了婚,当时英国的传统是女人结婚后便不能工作,于是公司就将她辞退了。她觉得这种做法对女性极不公平,后来一生的时间都在支持女权运动。

Sue没有提她父亲是去世了还是跟母亲分开了,只说她母亲后来一个人带着四个女儿非常不容易。Sue的姐姐后来也补充说自己十几岁时非常叛逆,有一次和母亲发生了点口角竟然离家出走,走着走着就迷了路,大半夜不知道往哪里去,非常害怕,这时突然看到母亲的车缓缓向这边开来,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不知道母亲怎么就知道自己在那里。

为了谋生,Sue的母亲开始制作手工艺品卖,后来还发展到出口。她五十多岁时又开始经营房地产生意,而且做得很成功,供四个女儿都接受了很好的高等教育。她对身边的每个人不分贫贱,都非常尊重,很多客户后来都成了她的朋友。

长期照顾Sue母亲的菲律宾护士也来了。其中一个女孩说刚来到加拿大的时候很想家,有一次竟然想着想着就流了眼泪。老人家当时已经不能自理,坐在轮椅上,说话也不是很清楚,但却用一只手轻轻拍着女孩的膝盖,不停地安慰她,”That's OK. That's OK.”让她非常感动。

Sue又介绍说老太太个性很强,说话很直爽,精力旺盛,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即使后来坐上了轮椅,这种force都在。她很爱打抱不平,80多岁住老人院的时候还因为看到管理人员对某些服务人员待遇不公而出面举报。

Sue讲完后请大家自由发言。几个亲戚朋友纷纷讲了老太太生前的一些趣事。

Sue的女儿说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常看到姥姥和老伴Joe坐在餐桌旁看电视。当时Joe一个耳朵有问题,总是把好的耳朵对着电视,不好的耳朵对着姥姥这边,就看姥姥不停地唠叨,而Joe一句也听不到!每次一想起那个画面就想笑!

Sue的外甥提到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放暑假去姥姥家,走在楼道里,正好姥姥刚游完泳进来,没发现他在那,脱了衣服去洗澡,赤裸着全身和他撞了个正着!他还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事!逗得大家禁不住哈哈大笑。Sue也笑着补充说,以母亲的性格,撞到她naked应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小小的追悼仪式就在这样此起彼伏的笑声中结束了。和Sue拥抱告别,她说非常感谢我花了时间专门过来和她分享母亲的一生,我说我也真诚地感谢她能邀请我来参加这么温暖,这么美丽的一个告别仪式。

和我们传统文化里哭天抢地的葬礼比起来,我个人还是更喜欢西方这种轻松愉快的和生命告别的方式。走过了一世,经历了梦想,经历了打拼,收获了爱也付出了爱,现在终于为生命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难道不应该庆祝吗?

lucky101 发表评论于
好文
Rolfemom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感人。 赞同这样的追思会。 谢谢分享。
天凉好秋 发表评论于
谢谢大家支持。出国之后对生命和死亡有了不同的认识。从小接受的思想好象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参加葬礼好象必须要哭得死去活来,而葬礼一过,死人就变成了鬼,即使是你最亲近的人。西方的文化里追思会,墓园都是那么美好的东西。刚开博时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墓园的小文,读的人不多,但自己到现在都还很喜欢,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我的《心得杂记》里去看。
晓青 发表评论于
感动!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Sue的母亲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从她当年从加拿大去英国当艺术编辑即可看出。英国的艺术与时尚编辑的水平一向领先,美国的光面时尚杂志编辑或总编也多有英国人担任。可惜她生错了年代,若生在现在,她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喜欢您最后的肉肉照片,chicken and chicks生命力顽强,繁殖力强大,不畏干旱,喜爱阳光,我的大爱。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这样的告别礼的确好多了。中式的告别礼,哀乐一起,能把人一下子抽成了真空,对活着的亲人是可怕的打击。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也去参加过这样的告别礼。
BillyZ 发表评论于
这种方式很好,比中式的呼天喊地,哭泣要好。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非常感人!
我的母亲也是患老年痴呆后在养老院去世的,我们也邀请几个好友办了一个简单的追思会,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谈我母亲的生平,算是对老人最后的告别。
人生就是这样,从出生到青年,再到老年,转眼几十年,非常短促,努力过好每一天,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最为重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