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9月22日~23日,中国冰心文学馆受邀参加大马第35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并举办关于冰心女士的专题展览及专题讲座。其中,专题展览的主题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在族群话题不断被挑起与放大的今天,马来西亚真的需要一种“爱的哲学”,以养国家之正气,树社会之新风,还百姓之安宁。
说起冰心女士,大马很多读者对她并不陌生。不少华文课本也收录了她写的《寄小读者》《蒲公英》等作品。冰心本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人,中国现代女作家,活了99岁,晚年被尊称为“文坛祖母”。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在福州一个基督教家庭。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博爱”。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指出:“如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冰心的父亲是海军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卫和热爱国家。在信教家庭与军职父亲的双重影响下,冰心从小就对博爱思想充满向往。
大学四年,冰心的创作,以诗歌的影响最大。尤其是《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让她迅速成名。据说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印度诗人泰戈尔(1861~1941)的《飞鸟集》。1929年,冰心把《飞鸟集》翻译成了中文,传播了泰戈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大爱思想。众所周知,在泰戈尔的一生中,“爱”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概念。
此外,1931年,冰心还最先翻译出版了另外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诗人的散文诗《先知》。《先知》的作者美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写道:“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纪伯伦还说:“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别人、也不受压制的人。”华人在大马这块土地上,不愿意受人压制与奴役,也不可能压制与奴役别人。
独立建国60年来,华人在更多的时候,精神上反而为主流意识形态所压抑、所困扰,不得不面对族群分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要结束这样的不平等,要推行族群融合政策,让所有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共享阳光雨露,需要执政精英的博爱与勇气,从快摈弃以种族及宗教问题作为政策考量的陋习。
冰心说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但不是悲凉。”爱与同情,是每个国人应有的美德,要凝聚全社会的正能量,塑造更加包容开放的新社会,需要大力弘扬这种美德。
族群之间需要博爱,国家之间也是如此。这几天,大马政治风云人物安华,到访中国。但愿他的北京之行,能够带回中国的爱与同情,使马中关系不觉痛苦,不是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