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见真情
1947年3月18日晚,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历时370天转战陕北的伟大征程。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18日晚,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历时370天转战陕北的伟大征程。
在几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围追堵截中,毛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连同警卫部队一共800多人,在彭德怀率领的两万多西北野战军的策应与掩护下,行军2200余里,途经37个村庄,历尽艰难困苦,九死一生,最终实现了预定的战略目标。期间,毛主席亲自指挥西北和全国各个战场,历经20次重大战役,歼敌60万人,创造了许许多多战争史上的奇迹。
暂时放下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壮举,顽石今天和大家分享转战陕北期间发生在毛主席身上的几个小故事,和诸位一起来感受人民领袖的非凡境界与赤子情怀。
最后撤离延安
1947年3月初,蒋介石部署重点进攻延安,派出胡宗南率领嫡系精锐和宁夏、青海以及陕西榆林地方军34个旅共25万人马,加上国民党3/5的空军,从南、西、北(东面是黄河)三个方向对陕甘宁边去形成包围。此时,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军队总共只有2万多人。除去绝对的装备劣势不说,国共兵力对比是10:1,相差可谓悬殊。
面对陕甘宁以及全国的局势,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将党中央撤出延安。对于主动撤离延安,党内许多同志和人民群众都想不通,他们发誓要用生命来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毛主席反复做大家的工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他豪迈地预言:“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这些朴素而又富于真理光辉的话语,终于让延安军民理解了撤离的意义。
党中央正有条不紊地组织撤离,刘少奇、朱德等大多数中央领导也都撤离到了安全地带。敌人的地面部队已经迫近延安城,敌军的飞机正在对延安展开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落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外面的院子里,烟雾笼罩了整个窑洞上空。在其他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躲进防空洞避炸弹的时候,毛主席仍然镇定自若地在办公桌前写着电报,指挥黄河东岸的陈赓所部进行战斗。直到延安人民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安全撤离之后,毛主席才最后在敌军迫近的枪炮声中依依不舍地走出王家坪。这个时间定格在1946年3月18日傍晚。
枣林沟分工
1947年3月29日,中央机关转移至清涧县枣林沟村,中央在此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
由于形势极为险恶,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将中共中央机关一锅端掉,任弼时建议东渡黄河,而毛主席强硬表态:“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毛主席完全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他从大局出发指出,党中央留在陕北,会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强有力的牵制,大大减少其他战场的压力。在激烈的争论甚至争吵中,这次会议决定将中央一分为二,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后往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中央机关和警卫部队一共八百多人组成了中央纵队,对外称九支队。为了安全起见,毛主席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都寓意革命必定胜利。此后一年,毛主席率领中央前委与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展开了周旋,许多次都是和敌人的追兵擦肩而过,生死存亡就在一线之间。
从这个分工不难看出,在最危急的关头,毛主席依然胸怀全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把安全留给了同志。
王家湾的艰苦日子
4月13日,中央纵队到达靖边县王家湾村,在这里停留了两个来月,这是转战期间,中央纵队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
正值青黄不接之际,几百人的队伍一下子进驻到一个十几户人口的贫瘠的小山村,除了住宿困难之外,粮食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在这段最艰苦的日子里,毛主席始终和战士们一样,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黑豆粥。在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工作,撰写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等文章,起草了114份电文,指挥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的解放战争,窑洞的灯光常常亮到天明。
由于工作强度太大,营养严重不足,同志们多次建议给毛主席改善一下伙食,但都被他拒绝了。有一天,一位同志弄来了一点小米,专门给毛主席蒸了一碗小米饭。当这位同志将饭端到毛主席面前时,毛主席马上就问:“大家有吗?我怎么吃得下嘛!”于是这一碗小米饭就倒在了黑豆粥里,毛主席和所有人一起分享。
小河村拒换武器
利用美国配备的先进的侦听设备,敌人侦察到中央前委驻扎在王家湾,胡宗南立即派军队扑了过来,毛主席率领九支队冒着大雨连夜转移,途中几次与敌军擦肩而过,有时是隔山相望。6月中旬,中央纵队来到了小河村。
为了指挥全国进行战略反攻,中央前委决定于7月21日——23日在小河村召开前委开大会议。陈赓参加会议的时候,看到毛主席和前委领导不仅生活异常艰苦,连警卫部队的武器装备也是极其简陋,于是将自己和警卫身上从敌军缴获来的比较好的装备换给了中央的警卫部队。毛主席看到以后,立即制止,他告诉陈赓,好的武器要给前方的战士,前方的部队是要打出新天地的,他们多了一支好的武器,就能多打出一寸土地。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算是后方部队。
不能炸掉大桥
在小河村住了45天后,8月1日,中央前委又开始转移,为了将胡宗南的主力吸引在西北战场,毛主席决定以自己做诱饵,白天沿大理河大摇大摆行军,晚上就在宿营地大理河南岸到处点上灯火,让国民党军队知道自己的行踪。胡宗南求之不得,获取毛泽东的行踪之后,便派出29军和第1军迅即追剿。
8月14日晚上,天色漆黑,道路坎坷,毛主席率领中央纵队来到绥德县城东面的无定河大桥,这时候,敌人的追兵已经接近了。要想快速甩掉追兵,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炸掉大桥。面对已经迫近的数十倍于己的追兵,前委大部分同志和地方上的同志都主张立即炸掉大桥,而毛主席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他对大家说,不能炸,桥是人民建的,敌人只是暂时利用罢了,将来总归是人民的,要为人民服务的。万分危急之下,毛主席想到的还是要吸引敌人追兵,他叫人在桥头竖了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毛泽东由此东上。敌29军军长刘戡看到这块牌子后果然向东追了上去。
危难时刻见真情,上面这几个小故事在毛主席一生无数辉煌事迹中也许微不足道,但我们同样能从中感知千古伟人广博的胸襟、恢弘的气度、非凡的品格与纯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