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空的文章,我是第一个点赞的。随后,又出现了四个动作模仿爱好者。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复制一切,连点赞也要山寨。我无话可说。而看到后面的讨论,显然这里有一种激情,所以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冷静。反思和批判,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的态度。但是,反思和批评并不只是简单的否定,不是唱反调,而是以一种分析的态度思考,保持结论的开放。我这里就分析一下腐败兴邦的可能性。在《失去爱》中写到过,但那只是小说,一直想写个随笔讨论一下。
理想主义的反思与腐败经济学
——满心悲凉话悟空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痛恨腐败。和几乎所有的人都一样认定腐败亡国。直到40岁以后才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腐败真的像所有人说的有那么大的危害,甚至亡党亡国,为什么改革开放后腐败越来越严重,但经济持续的以惊人的高速发展呢?因为这个事实显然得不出腐败会严重危害经济发展的结论,顶多是腐败有可能减缓经济的发展,而更有可能的推论是,腐败或许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发现其实一旦放下成见想到这一点,稍作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支持腐败促进经济的结论。不说古代了,其实古代真正因为腐败亡国的实例我也没找到。就说当代的科技水平下,今天的经济是以消费促进发展的。而腐败能够极大的促进消费,它带来的浪费与重复的建设可以带动产业链的运转,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腐败还刺激官员追求发展的狂热。因为,只有不断的发展而且经济要不断的升级才会有更多的腐败机会,提高腐败带来的收益。这样,腐败形成了一个激励发展的正循环。而在发展中,经济不断升级质量也得到提高。当然,腐败一定也有其弊端,会带来许多问题。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利远大于弊。我并不认为我这个结论就一定是对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在研究经时,如果研究一下腐败在今天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可能会是有益的,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当然,腐败的代价是牺牲社会公正和正义。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悖论。因为,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把腐败的财富用来公平地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首先这是否会像腐败这样可行易行很难说,更重要的是那样的结果可能并没有腐败能更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就可能,至少是在中短期内,反而不能更好的改善个体的普遍的经济状况。而如果考虑到在全球范围内,如果错过了发展的机会,从长远来看结果可能会更糟,导致了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首要目的,但公平正义不一定能实现,而整个经济反而陷入了发展的迟滞。当然,结果也可能相反。如果我们真的全力追求公平和正义,那今天会发展的会更快,尽管我相当怀疑这个结论。
不过,这个问题我不想进一步讨论下去了。我想进一步讨论的是:为什么我当初会那么痛恨腐败,在没有分析的情况下就认定了腐败一定会亡党亡国呢?这当然有我没有思考和分析的习惯。但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强烈而顽固的情绪呢?现在,我渐渐意识到人类所有的强烈的情绪,无论爱恨,往往都有着深层的生物性的焦虑。比如,如果我们知道了不腐败我们的生活可能还会不错,但如果容忍腐败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我们会选择什么呢?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后者。但我们很可能会选择前者。而实际上的情况会更复杂。我们很可能不会让自己面临这样的选择,因为我们会无意识的拒绝承认后一种可能性的可能,而证明前一种可能性的肯定。这其实也就是一种古老的的“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我认为这种心理是源于人类追求财富的贪婪和在贪婪的追求财富中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竞争的狂热。于是,生活就不仅是贪婪的追求财富,还要竞争。幸福的生活就不仅仅是过得好,而是要和自己争,于是要过得更好;和别人争,于是要过得比别人好,至少不能比别人差。那么,这时我们会发现对于腐败的追求和对腐败的仇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会形成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即那些腐败者往往同其他人一样的痛恨腐败。想当年我在离开协和实验室时曾经表达过,中国应该取消死刑,至少对经济犯应该取消死刑。结果许多人都咬牙切齿的说,那些经济犯才更应该枪毙呢。我当时的考虑是生命是无价的。(而贪污和生活问题是最能激起群众痛恨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实到了需要我们改变财富的观念,淡化我们对于竞争的病态的喜好的时候了。未来人类如果真正能够实现幸福的生活,可能就不吃肉了,而且对体育没兴趣,只对运动有兴趣了。
当然,我这个观点,和我的许多观点都没有什么人接受。我们即将从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和孙悟空的文章的点击率的对比得到肯定。所以,这让我非常悲伤。猴哥的这篇文章里聚集了理想主义、爱国、忠诚,牺牲和爱情的曲折、个人的磨难与悲剧的结局。这简直聚集了所有能吸引知识分子,让他们心潮澎湃的参与讨论的要素了。猴哥变了。在市场经济中不仅人性在改变,连取到真经的神仙也变了。他已经再也不是当年在取经的路上一见了女人就义无反顾的举起金箍棒砸下去的的孙悟空了。而那些讨论者讨论的是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们也就注定属于一个正在逝去的时代的人了。
夜半起悲风
独坐对孤屏
不吃肉不体育
没人信没人理
只有泪千行
立
20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