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云沙中,草色一万里 (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五部分 塔寺巍巍

题记:辽代统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国北部得到了辉煌发展。大量的皇家赐予、信徒的供养,寺院经济繁盛发展,高大的寺院建筑星罗棋布于帝国的都会州县。通过寺院俗讲、浴佛、荼毗火葬、千人邑等活动,佛教浸润到整个社会,成为重要文化纽带,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首都博物馆网图

彩绘汉白玉释迦佛涅槃像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

出土于辽章圣皇太后特建的皇家寺庙前佛塔——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内。同样形制的涅槃石像共出土3件,三像的造型、题材及尺寸基本相同

首都博物馆网图

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小塔,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
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小塔在技法上与七佛贴金彩绘法舍利大塔类似,只是体量较小。塔身外壁雕刻七佛立像,形态刻饰逼真,衣着线条简练流畅,刀法道劲娴熟,七佛全身贴金并勾绘有胡须。塔身彩绘以平涂勾勒为主,塔刹宝珠贴金。

首都博物馆网图

绿釉净瓶, 北京市密云县冶仙塔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净瓶为佛教用器,源于印度,僧侣游方时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贮水或净手,净瓶一般从肩部注水,从长长的管流中倒出,瓷质净瓶流行于唐宋和辽代。绿釉净瓶釉色翠绿,间或泛葱白,净瓶颈部出檐,下部为竹节状,共4节。无论是釉色釉质还是造型都极为精美,是少见的瓷器精品。这件绿釉净瓶的特别之处在于瓶体刻"杜家"款,是定制产品。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双塔街北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85年前后),是北魏文成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宫殿旧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思燕佛图”(十六国的前燕、后燕和北燕均曾都于龙城,因此朝阳有“三燕故都”之称)。“思燕佛图”为木构楼阁式塔,后毁于火灾。隋文帝仁寿年间诏命在其台基上重建成密檐式砖塔,称为宝安寺塔。唐天宝年间曾修饰一新。辽初和辽重熙十三年两度维修,更名为延昌寺塔。形成了现今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朝阳北塔。其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以及“五世同堂”的悠久历史,十分罕见。

1988年对天宫的发掘清理中出土了一千多件辽代佛教文物。其中两颗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再现于世,是继1987年陕西法门寺后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轰动了海内外。

网图

蝶纹花式口白瓷方盘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刻花定窑,直壁,平底,弧边花式口,内底刻划蝶纹,两口相对,做振翅飞舞状。原内盛水晶珠等物。这个器型努力模仿木器方形。同其他名窑相比,定窑工匠以瓷为纸,竹木为笔,以师法书画意匠,形成了独特的装饰美学。

金舍利塔,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基座三层,平台式,上面和侧面均錾刻云纹。座上置单层八瓣金莲座,上承方形塔身。

金盖玛瑙舍利罐,朝阳北塔天宫出土

舍利罐原置金塔内,罐底托垫一块玉璧。此罐以一块质地精良的玛瑙精工制成。罐内原盛舍利两粒,另有鎏金珍珠五颗。舍利罐很小

最后以国宝镇场

波斯玻璃瓶,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高16、腹围8.3、底径5.7厘米,,国家一级文物,后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圈足,弧形腹,细颈,口似鸟首,上安子母口式金盖,柄上立短柱, 似鸟尾,整体造型如一只昂首蹲坐之鸟。瓶内立一长颈弧腹小瓶。此瓶呈淡绿色,极轻薄,晶莹透明,而且造型奇特,是产于古代波斯地区的玻璃器珍品。此瓶壁薄如纸,从伊朗运到朝阳,并放置北塔天宫千年不损,可谓奇迹。波斯玻璃瓶造型奇特,十分罕见。

让我们先离开草原,到万里之外爱琴海,1977年在土耳其一个叫Serçe Liman?的海湾,发现了一艘沉船,经过考证,沉船时间是1025年的(契丹太平五年)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沉船上出水了大量玻璃碎片,在无数碎片中,居然有一个保存完整的玻璃瓶,编号为GW 93,高18、腹围9厘米。看了这个照片,大家就一下认出来,这不就是波斯玻璃瓶的同款吗,大小都差不多。这可就是千年前的奢饰品,大辽富豪的爱马仕和卡地亚,要不远万里的海淘而来。

当年繁盛上京的从国都变成了金代羁押囚犯的小城,很快化为废墟,终为蒙古人的牧场。于是无数的温柔富贵在云沙间湮灭不称,多少金碧辉煌换来的是茫茫草色。好在还有文物和遗迹,再加上萧妹妹的诗歌,让大辽这个恢弘的存在,可以余音不辍,千年后在南京故地,依旧回响。

 

MustardSeed 发表评论于
感谢科普辽文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