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佳士得(香港)一次秋拍会中,“妙色莹然-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的一批清代玻璃器以高价成交引起关注,很多展品均以数倍估价比拍出。
估价比指的是成交价与最低估价的比例。估价比大,是一轮行情刚刚开始时,经常会出现高于高价三四倍的成交价,说明此类行情最具爆发力、冲击力;当行情发动时,求大于供,好的拍品十分难得,买家高价追捧;反之估价比小,落差也小了,就不再是追踪热点,市场相对平衡。
为何这次产生大估价比?中国古代玻璃的批量拍卖还是少见的,中国古代玻璃的收藏体系还未建立,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也远远不够。但这是一个征兆,这次成功的拍卖,使得我们见到中国古玻璃收藏正日见兴盛。
这次拍卖中可见到清代玻璃器明显受到追捧,而中古高古的玻璃器成交价略低。当然这是与宫廷制品及类比瓷器拍卖产生的常见现象,并不奇怪。由玻璃器的成功拍卖,一定会带起其他玻璃制品的拍卖活动,收藏界也会越来越重视“玻璃”这个杂项中的小小门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一则“买椟还珠”的故事,“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 珠。”故事中郑人舍本求末自有几分可笑,但或许还一种可能,目不识“珠”的郑人未曾见过此种珠宝,不知其价,而这种较为罕见的珠宝就是享有盛誉的楚珠—— 战国琉璃蜻蜓眼珠。
战国的蜻蜓眼在汉代似乎已经失传或者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几种小型的单色珠串。战汉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玻璃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形式多样,技法成熟,出产众 多。但以后历经战乱,使得以往的积累失传。汉代之后,传统的玻璃脱蜡铸造技术被西方吹制技术所替代,中国的玻璃工艺逐渐进入转型期。”物以稀为贵,专家认为 战国与汉代的古玻璃尤为珍贵。
自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兴盛发展的佛教有七宝,琉璃便是其中之一,其他六宝分别为金、银、琥珀、珊瑚、砗磲和玛瑙。《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 功德经》中有一句话“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以琉璃制成的童子已不仅仅是某种材质,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能得到出于辽国 首都佛塔下的这件小东西,本身便是极大的佛缘。
古玻璃可以用高科技光谱分析,依据古玻璃的化学成分体系判断年份。但目前国家考古出土的玻璃很少检测,反而是民间藏家希望得到检测分析。在数据库没有建立完备时,科学鉴定只是一个参考,还是要靠收藏者多藏、多看,还有从与赝品的比较中长进。
宋代 琉璃簪
战国 琉璃璧
汉代 琉璃耳珰
辽代 琉璃童子
战国 蜻蜓眼琉璃珠
在佳士得(香港)一次秋拍会中,“妙色莹然-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的一批清代玻璃器。
【万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