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清代竹书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清代竹书拨(万发收藏)

 

 
 
 

 

书拨很容易和扇股混了,鉴定点是顶部齐平,呈上大下小直形制的就是扇股,这是园头,有明显花样把手形制的是书拨,古时也有叫书挑。

古 人和现代人读书不同,不会折的角,拿什么压住。古人视书如生命,读书前要焚香,天热怕湿了书,边上要准备一把毛巾擦汗。所谓净手焚香,书拨云兰。古时 书是宣纸对折的,中间中空,书拨探入轻易翻动。古代文人用手指翻书时,有时会在书页上留有汗渍以及指纹,觉得不美观,于是就发明了书拨。书拨多用竹制成,也有玉、翡翠等制成,并在上面刻上名言等语句。太薄一般反而易于裁坏书,通常很厚,薄玉的是观赏功能大于实用性了。有一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半 点尘的意境。

这把竹书拨应是穷人家书生用的。一位寒门书生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的刻苦情景,仿佛浮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把竹书拨是包浆老道,开门的文房老件,这边角被磨损的古老的包浆得翻多少书页呵,我是看出这书拨已经 读书破万卷了。这么窄的书拨竟画了一幅完整的花鸟画,钉头鼠尾描功力深厚,鸟落枝鸣凭添几丝生气,都是原书原刻,十分难得。

这样的老物件,没有多少人认识了。我在放大镜下,也没找到一个字。想知道这个读书破万卷竹书拨是哪个穷人家书生用的是不可能的了。欣慰的是,这把竹书拨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他读书奋进的故事也得到了流传。

从老道的包浆看应到清。花鸟画有名家风范 (悉尼大师语)。

在西方也是有书拨的,特别是在近年来的西洋银器拍卖会上,常常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时期的纯银牙书拨,并且屡屡会有好的表现。书拨丰富的功能、独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态的制作工艺与材质,凝聚了历代文人的智慧与审美,折射出古代高雅的清居生活,这是其受到众多藏家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 代的竹木雕文房清供在众多材料中独树一帜,是中华传统高雅文化的具体体现,把自然、人文与社会的情趣、人生追求的境界都表现到了极致,文到了极点,雅到 了极致,绝妙意趣,璀璨夺目,蕴含着深层的时代美感、丰富的文化底蕴、传统的人文精神、小众的高雅格调、超凡脱俗的气息,映衬出传统文化的美妙华章。

书房是读书人的天地,是读书人生产精神产品的地方,一个人即使再刻苦,再勤奋,也需要休息,需要调养,中国文化讲究埋头拉车,更讲究抬头望路和积蓄力量。

古代文房清供是文人雅士的钟爱之物,其历史、文化、收藏和经济价值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上一路飙升,受到众多藏家的热烈追捧。

“文 房”一词最早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是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当时专指国家置放典章文献的地方。《梁书·江革传》记载:“此段雍府妙选英 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聘骐骥于千里。”当时的“文房”,类似于今天的档案馆。到了唐代,“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书的书房。后来,“文 房”引申意又有了变化,广意指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或读书的文具。

文房缘起于秦汉,发展期为唐宋,到明清由于皇室的重视,地位得到提升,内涵更为广泛,演绎出“清供”的雅致高度,使收藏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

中 国传统的文房用具为笔、墨、纸、砚四宝,围绕着四宝形成了一些辅助用具:笔格、笔架、笔插、笔盒、笔筒、笔床、笔船、笔屏、笔洗、臂搁、水丞、水盂、水 注、镇纸、镇尺、墨盒、墨床、印盒、印章等均属文房古玩,因其使用便利,亦渐被文人视为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这些文具不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同时又是书 案上清雅的陈设品,由于此类文具与文化知识息息相关,其中含有“清清白白,专供文房”的意义,故雅称之为文房清供,又因其多有精美的外观造型、丰富的文化 内涵,故而又称之为“文玩”。

文房清供是根据文房案头的需要专门设计出来的,品类繁多,造型奇特,制作精良,特别是文人雅士的参与设 计 制作,使之具有不同寻常的高雅氛围,为广大文人雅 士所喜爱,又被收藏家们所珍藏。文房清供不仅种类丰富,工艺技法精湛,造型巧妙雅致,而且所用的材料涵盖面非常大,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按材料质地可分为 金、银、铜、瓷、玉、竹、木、石、牙、角、玳瑁等各种。由于历代名匠因材施艺,诸多文玩之工艺手法精巧出奇,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文玩风格多样,情趣各异, 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神往,由于具有极强的观赏性,成为书案上精美的摆件。

除了玉和翡翠之外,骨、玳瑁、竹木材质的书拨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尤以竹制为多。由于竹雕工艺的高度发达,在明清时期,古人雅士在竹书拨上雕刻各类摘自经史典故的诗词佳句、名言警句和各种绘画图案,以寄托情怀、咏物明志。其充满哲学、美学、文学色彩,匠心独具,大朴大雅,耐人寻味,充分反映了古人特定的情趣和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一些采用名贵材质,如檀香木等制作的书拨则是非常珍罕的。

在文房这片小小的天地里,文人雅士悠闲自得,人生价值的追求与人生生存的情趣都得到极大的体现。文房清供正是历代文人雅士寄托情怀、抒发文思、习书作画、吟诗赋对的必需,他们与之相得益彰,不离不弃,文房雅致与笔墨精良成为人生一大乐事。

纵古论今看文房,凝视着历代文化之精华,纵观各朝文人之风骨,蕴含着时代文人的情绪,以及如诗如画如歌的历史轨迹。

人生忽然而已,在生命的长河中徜徉,需要心中的明灯。收藏清代的竹木类文房清供,旨在穿越历史,对话古人,品读文化,传承文明。为使众藏友对清代竹木类文房清供有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特撰此拙文,奉献友人,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