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2019年1月5日)剛搬到新址的日本築地市場新年開市第一拍,2019年新年的天價金槍魚橫空出世,一條278公斤的金槍魚拍出了3.336億日元(合三百萬美金)的空前高價,引得全球媒體爭相報道。
【圖片來自網絡】
TUNA在中國大陸被稱為金槍魚,香港人音譯稱為吞拿魚,在臺灣則叫鮪魚(音偉魚)。肉色鮮紅艷麗的鮪魚 (Tuna)是生魚壽司餐食中不可或缺的素材,也是日本餐廳及超市鮮魚部門每日必備的魚類。在日本,鮪魚每月的銷售量就在萬噸以上,在日本海產市場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鮪魚的品種很多,以藍鰭鮪魚(Bluefin Tuna Fish) 最為珍貴,根據肉色、油脂含量、鮮度、季節、產地而價格各異。東京築地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產集散地,全世界來的魚鮮都希望在此地拍賣出個好價錢來。藍鰭鮪是漁市的指標品種。每當新年拍賣場開市時,魚市總會挑一些品質最好的本地產藍鰭鮪來競標,這條贏得紅盤的開市魚叫做「日本一」。對漁民、拍賣場及買家三方都是一年的好兆頭,也是東京漁市開年時的大事。
[賣魚郎在舊築地市場的金槍魚拍賣現場]
某年日本某電視台,播出了一段東京魚市新年標賣「日本一」感人的新聞故事,內容是說一對走頭無路即將被產的漁民父子,為了救病危的妻子、母親,而不得不賣掉藉以維生的漁船,新年前夕在淒風厲雨的北海中做最後的出航,竟捕到一條特級的大鮪魚,運至東京後,在新年開市時競標得到了「日本一」的頭銜,賣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價,父子的困境都因得此魚而解」。這故事一播再播,賺得了不少觀眾同情的眼淚。但也有媒體爆料,這是電視台為了炒高收視率,串通了漁民、拍賣公司及買家編造的故事,
2008年新年,278公斤的「日本一」,被香港「和之味」壽司連鎖店的鄭威濤先生以607萬6000日圓〔43萬港圓〕標得,日本競標者在「前所未聞,不可置信」的心情下失去了壽司美食及精神象徵的「日本一」。第二天香港「和之味」壽司連營店以吞拿王魚腩Toro 50港元、赤肉 (背肉) Akame 18港元一件限量出售(港人稱鮪魚為吞拿魚),明星名媛名士趨之若騖,成為美食界佳話。鄭先生一舉奪標,携「日本一」返港,把「日本一」變成了「香港一」,不僅深深打擊了壽司發源地日本人的自尊心,甚至還有人懷疑日本經濟是不是真的是不行了,怎麼連一條魚都買不起呢?
2009年日漁市開市時,日本競標者再也不能接受「日本一」被外國人標走的恥辱,在雙方激烈的競標下,「日本一」以963萬日圓〔84萬港圓〕雙方同時得標。結果,半邊魚留在東京,另一半邊魚飛運香港。日本競標者為東京「銀座久兵衛」壽司店,也成了日本護魚英雄。
2010年的「日本一」也是由日、港兩方平分,得標價為140萬港元。2011年1月6日在日本東京築地魚市場,拍賣出一條史上最高價的藍鰭鮪魚。這條藍鮪〔又稱本鮪、黑鮪、吞拿、金槍魚〕在日本北海道與本州之間海域捕獲,重達342公斤,以每公斤9萬5000日圓〔約1150美元〕,總價3249萬日圓〔約39萬美元,308萬港幣〕由香港「和之味」與東京「銀座久兵衛」壽司店共同得標,是築地市場歴年來最高記錄。
2011來港的這半條「日本一」得淨肉70%, 約119公斤,未計運費及其他開銷,每公斤淨值13,000港元,即是每公克淨成本13港元,每件吞拿壽司魚肉約14公克,淨值約180港元,8至10克的迷你超薄壽司也需100港元成本。據報載,這吞拿魚王「日本一」運返香港後,以每件38港元至98港元在板前、板長壽司店虧損出售,只較上一年貴了3港元。據統計分析,在2013年重達222公斤的藍鰭金槍魚被拍出1.554億日元後的兩年,首拍價格有所下滑,2015年曾跌破500萬日元,但今年的新年首拍價格又重新上揚並站到頂峰。每年例行的新年拍賣中金槍魚的價格顯明遠超出其實際價格,但商業買家們仍熱衷爭奪,在新年開市競拍中獲勝的商家會占據全球眾多媒體的頭條,是其品牌推廣的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