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月的加州硅谷,天气清冷而湿润。一个细雨绵绵的星期五,老公在家上班,吃过早餐,我俩就各忙各的。十点钟左右,门铃响了,我俩都没动,心里猜是附近教会的神职人员在星期五常有的挨户访问,他们总是按铃两次,如无人回应,就静悄悄地离开。
不料,门铃叮咚叮咚地连响了几声,老公诧异地起身朝前门走去。没走几步,铃声就转成了急促的敲门声。老公加快了脚步,想从“猫眼”里看个究竟。没想到转瞬之间,敲门竟变成了捶门,其捶击之猛烈,好像整个门板都在颤抖。在书房里的我也被惊动,急步走了出来。
老公从“猫眼”前转过头,眼神变得警觉,招手要我靠近看。透过“猫眼”,我看见一个年轻小子,面带凶狠,正用拳头使劲捶门,不时还抬头探望门框上方和窗户上方。
这个情景让我的心头一紧。最近,我们居住的社区里发生了多起治安事件,好几家邻居被盗贼翻墙闯入后院,幸亏屋主在家,盗贼未能得逞。消息传开后,社区内一片风声鹤唳。为回应居民们的关切,市警察局负责“邻里守望”组织的B警官特意在我们的邻里电邮群里发送长文,传授如何识别和应对入室偷盗的犯罪行径。
莫非是小偷上门?我的脑子里飞快地闪过B警官文中的几个关键提示:记住嫌疑人的外形衣着、年龄和族裔特征;如果感觉来者具有危险性,切勿开门;立刻电话报警!
我俩眼神加手势快速交流后,老公立即拿起手机报警。手机的音频通道开着,我听得清清楚楚。
接通警局了,老公自报姓名和身份后,开始叙说有陌生人敲门,行径反常…
话刚到此,接听的警员打断问道:“你应门了吗?”
老公回答:“没有。因为这不是一般的敲门,而是捶门… ”
警员再次打断:“你还是应该问问是谁呀。”
紧急时刻竟然如此不在状况,我有些听不下去了。接过老公的手机,我对着手机另一端说:“警官先生,门外那个家伙不是敲门,而是捶门。按照邻里守望组织给出的建议,我们现在绝不能应门,而是应该马上报警。我们这样做错了吗?”
电话那端出现了短暂的静默,隐隐地能听见啪啪的拨动声。很快地,警员的声音重新响起:“女士,我们的警车已经在来你家的路上了,请一定不要挂断电话!现在我需要知道你那边正在发生的所有情况…”
我把手机交还老公,他的反应很快,接过警员的话头,开始通报我们这端的情况。我回到前门再看“猫眼”,门外竟已空无一人。
溜了?! 此刻,我的心里好似揣着一团火,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盗贼溜之大吉?难道我们只能坐等警察来抓贼?
前门开了,原来是老公跨出了家门,边走还边和警察通话。我知道,他不想放过上门作案的盗贼,想要给警方提供现场的即时信息。但这是非常冒险的做法,万一盗贼是团伙作案,万一他们还没离开呢?想到这里,我呆不住了,飞快地穿上外套,也跑了出去。
细密的小雨刚停不久,社区里到处湿漉漉的。举眼一看,街对面邻居家的车库门大开着,老公正与刚下车的邻居说话呢。看来是她们的回家惊动了我家门前的小偷,停止作案,匆忙离去。再向四周看看,只见街对面右侧第三家邻居的路边停了一辆小车,车头面朝我家方向。邻居家的前门开着,男主人站在门内,似乎刚结束与门外一高瘦小伙的对话,然后关上了门。高瘦小伙转过身来,边走边晃着手里的长柄扫帚,坐进了等在路边的小车,然后这车便飞快地从我们和两位邻居的面前开过。我一眼看见副驾驶座位上的黑衣人,就是在我家门前按铃、捶门的小子。
我心里十分吃惊,没想到曾经听说的小偷“撞空门”,遭遇房主就佯装清洁工揽活的事,今天竟在自家附近真实上演了。
绝不能让他们溜了,回头再来为害社区!老公和我决定暂不回家,而是去社区入口处迎接警车,为警方提供更多的线索。
(二)
我们刚走上社区主道,就看见三辆警车鱼贯地开进了社区。此刻距电话里警员告知的警车出动,还不到三分钟!
三辆警车很有默契地分散开来,把守住了进出社区必经的三个路口。我们走近其中一辆警车作了自我介绍,驾驶座上的年轻警官对我们的现身支持表示感谢,介绍自己名叫加西,并向我们介绍了坐在他身旁的便衣先生,原来是一位资深的侦探员。他们交替着问了我俩许多问题,我们的回答都通过对讲机和车载电脑,第一时间内反馈给了警局的调度中心。
两位警官对抓捕这帮小偷信心满满:“放心吧,现在已经有五辆警车在市内各个区域搜索了,很快就会抓住他们的。” 并叫我们回家休息,他们将随时告知我们新的情况。
回家不到半小时,又听见门铃声。这次是加西警官上门通报: “我们在附近街区,抓获了三名正在作案的嫌疑人。但是我们需要你们出面指认,他们是否就是你们此前报警涉及的那帮盗贼。当然,请你们放心,我们是不会让他们看到指认者的。”
这可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俩思忖片刻后,爽快地答应了。
加西警官的警车载着我们,开到了离我家不远的一个街区,然后停在了马路中央。 只见几十米开外的街道两旁,停着好几辆警车,数名荷枪实弹的警察肃然站在车外。正前方路中央横停着一辆警车,三个高矮不一的年轻小子背向着我们,呆立在车旁。看见我们到来后,就有两名警察走上前去,命令这三个小子转过身来,面朝我们坐的警车并排站定。
虽然距离有点远,但我还是清楚地认出了站在三人中间的黑衣人就是捶我家门的小子。老公也认出了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就是在邻居家门前佯装清洁工的高瘦小伙。确认了我们的指认后,加西警官对着正前方做了一个手势,这三个倒霉鬼立即就被警察带上手铐,押上警车带走了。
加西警官驾车送我俩回家。经历了之前的一切,大家心里都充溢着擒贼成功的喜悦。到了我家门口,加西警官特意下车来握手致意:“你俩太棒了!干得漂亮!我们真的非常感激你们的支持。”
入侵社区的小偷被抓住了,应该尽快通报邻里。我立即发了一份电邮到邻里电邮群。简短的电邮引起许多反响,各个街区的邻居回复的邮件接踵而至,大快人心的氛围里满是如释重负的轻松。 第二天,更多的消息通过邻里电邮群传来。市警局邻里守望组织的B警官发来致谢的邮件,并附上了市政府新闻日刊关于三盗贼在我们社区作案未遂,反被警察抓获事件的新闻报道的截图。该报道不光详细描述了事件的经过,还登出了三个小偷的大头照,通报了更多的案情细节。
原来这三个小偷离开我们的社区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在附近街区扫荡了五家住户。当他们从第五户人家的后院翻跳出来时,被沿街搜索的警车发现,抓了个正着。其中一个小子仓皇中把一只鞋落在了屋主的院内,成为入室偷盗的现场铁证。 警方随即搜查了他们的汽车,发现后箱里除了偷盗的财物外,还有好几支枪,其中一支长枪的弹匣里装满了子弹!进一步调查这三人的背景,捶我家门的黑衣小子是个前科累累的惯犯,也是这个三人团伙的头目。高瘦小伙还未满十八岁,但是已经有案在身,正在等待结案之中。
此次抓获行动大告成功,警方旋即把我们的邻里电邮群纳入了市警局的警民信息交流网络,这让我大开眼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来自这个渠道的邮件源源不断。从中我们了解到,那段时间,我们这个一向安宁的小城,入室盗窃案件呈爆炸式上升,其中绝大部分是外来小偷流窜作案,连市长先生居住的街区也未能幸免。警方的审问笔录显示,盗贼们之所以选择我们这个亚裔人口集中的城市下手,原因有二,一是亚裔人习惯在家里存放现金;二是印度人喜欢黄金饰品,家中财物“含金量”高。按警方的说法,盗贼们也有自己的信息网络,一旦某个团伙在某处得手,就会招来其他团伙的加入,在目标地区密集作案。看来俗话所说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确实一点不假。
三贼被警方抓捕后,郡检察部门很快就以入室盗窃、私藏赃物和非法持有枪支等罪名,对他们提出了刑事起诉。市警局专门派员上门,给我们送来了出庭作证的法庭通知,并告知,由于这个团伙犯案多起,法庭特意传唤了多个受害家庭的成员担任证人,“我们希望将他们绳之以法,让他们在监狱里呆很长很长的时间。” 送达文书的警官如是说。
于是,我们参与了该案的法庭作证,接触到了过去完全陌生的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其间的经历,足以另写一篇纪实,在此按下不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治安事件,从小偷按响门铃到老公报警,从警方出动到盗贼落网归案,我们夫妻和警方之间有了一些接触与合作,意外地成就了我俩人生中这段可遇不可求的经历。美国执法部门对民众关切的刑事案件所持的开放态度,将涉案罪犯的个人信息、作案情节等都通过媒体和警民联系渠道向民众公开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值得点赞的是警局的邻里守望组织,其网络遍布小城的各个社区,有专职警官负责,是警民联系的有力渠道。此次盗贼落网后,负责该组织的B警官向各社区电邮群通报了擒贼的全部过程,指出民众的及时报警和协助对破案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接续的电邮中,B警官针对亚裔民众常有的顾虑,如语言障碍,如担心被坏人报复等,引用实例说明,遇事及时报案是对自己人身和财产安全最好的保护。他的宣导既专业又接地气,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看来黑衣警官们不光有铁马金戈的神勇,也有润物细无声的绵密呢。
不久后的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印刷精美的信件。拆开一看,原来是市警局局长先生亲笔签名的感谢信。信中写道:“你们的勇敢行为帮助我们终结了一场疯狂的犯罪活动, 为此我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据了解,为平息市内骤升的犯罪率,市警局的压力“山大”。市长要求限期改善治安状况,警局送呈市府的治安月报,也应市长要求改成了每周一报。随着仨贼的被擒,以及其他犯罪团伙的相继落网,我们的小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市警局头上的紧箍咒也终于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