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交响曲: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1788)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次提到,莫扎特最后三部交响曲是在1788年夏天连续完成的,有人认为可能是一套。这次要欣赏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以下简称“第四十”)是这三部中的第二部。与另外两部的一个明显不同是其调式是小调的,这使得三部作品的调式形成“大 - 小 - 大”的布局。

“第四十”全曲遵循交响曲的标准结构,由以下四个乐章组成:

I:很快的快板(Molto allegro),2/2 拍,g小调;

II:行板(Andante),6/8 拍,降E大调;

III:小步舞曲,小快板(Menuetto. Allegretto),3/4 拍,g小调;

IV:终曲,很快的快板(Finale. Allegro assai),2/2 拍,g小调。

全曲用时约26 分钟左右(有的版本用时较长,达31分钟左右,可能是由于不同版本的曲谱有较多反复的段落)。

“第四十”的乐队包括长笛一支;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各两支,加上弦乐。注意:单簧管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年代新加进交响乐队的,前一部“第三十九”的乐队是用单簧管取代双簧管;而这部“第四十”是双簧管,单簧管并用。此外,“第四十”的乐队里没有当时常用的小号和定音鼓,使得乐队的音色更相对柔和一些。

以前曾提到过,在莫扎特编号的41部交响曲中,只有两部是小调的,即“第二十五”和“第四十”。前面我们已经欣赏过的“第二十五”,被认为和当时弥漫德国文艺界的“狂飙运动” (Sturm und Drang,被认为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有某种契合,作品的基调是躁动而压抑,整体感觉是悲剧性的。而“第四十”虽然也是g小调,但在我听来,“第二十五”中的那种躁动不安没有了,尽管作品在总体上仍被忧郁的情绪和暗淡的色彩所笼罩,但仿佛也能时时听到在逆境中的求索和抗争,以及在忧郁时对光明的憧憬。重要的是,这些都是通过不断流淌出的动人的旋律表达的。如果说莫扎特的“第二十五”与“狂飙运动”有某种契合,那么他的最后的几部交响曲,包括“第四十”,则更多地体现了崇尚理性,讲究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等古典乐派的基本特征。

在此还想强调一下:像这样长达几十分钟的,多乐章的,由包含多种乐器的交响乐队演奏的作品,其音乐及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有时甚至是复杂,深奥的。我在这里只能是简要介绍,超级概括;而这对整部作品来说,难免挂一漏万。要想领略作品的美和奥妙,还是得自己仔细聆听。这个系列里的所有作品都是如此。

下面莫扎特“第四十”全曲的音像,由伯恩斯坦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年代不详。伯恩斯坦以前介绍过多次了,被认为是“世界十大著名指挥家”;波士顿交响乐团被认为是“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乐团。伯恩斯坦年轻时曾在波士顿求学,并曾长期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

MOZART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V550 LEONARD BERNSTE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Bwa2jI1Oc&ab_channel=rogerbridgland

 

下面是“第四十”的一个音频,由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卡尔 伯姆(Karl Böhm)指挥。我们以前介绍过的莫扎特交响曲全集,就是这个组合录制的。这个版本可能就是从全集中节选出来的:

Mozart -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l_GnlLH4U&ab_channel=oppie47

 

关于这部交响曲的更多介绍,英文见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40_(Mozart)

中文见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g%E5%B0%8F%E8%B0%83%E7%AC%AC%E5%9B%9B%E5%8D%81%E4%BA%A4%E5%93%8D%E6%9B%B2?fromtitle=%E8%8E%AB%E6%89%8E%E7%89%B9%E7%AC%AC%E5%9B%9B%E5%8D%81%E4%BA%A4%E5%93%8D%E6%9B%B2&fromid=11196861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谢谢分享听乐感受。莫扎特全部41部编号的交响曲中,只有“第二十五”和“第四十”是小调的,所以会把这两部联系起来。你说总体感觉“第二十五”比“第四十"更狂躁一些,我也有同感,这可能就是由于(正如上文中已经提到的)“第二十五”与当时德国文艺界的“狂飙运动”有某种契合。当然这是基于后人的分析,但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因为在您的介绍中提及莫扎特的“第二十五”交响乐,所以我把两个交响曲对比着听了几遍。要说真正听出来躁动和压抑,那倒没有。但总体感觉是“第二十五”比“第四十"更狂躁一些。我一边听一边写日记,听“第四十”时,我可以focus,但听“第二十五”时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笔,因为乐曲一直在“窜”进我的大脑,扰乱我的思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