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蒋碧薇的复杂矛盾
徐蒋婚姻问题里有很多复杂因素。社会与人性的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
蒋嫁给徐悲鸿是民国时代的,两个人不门当户对。一个富家女,徐是穷人自己奋斗,白手起家。两个人都是江苏人,蒋的父亲当初就是好心扶持同乡。蒋作为没有出闺阁的姑娘,就是喜欢起徐悲鸿的才华和气度,充满想象。长也还行,家里不富裕也是读书人,传统意义的才子佳人。穷人的文艺青年其实有时候喜欢欣赏富家的那些孩子身上的那种资产阶级格调。所以就是标准的过去年轻人浪漫的故事。
十七岁的少女一见钟情,又是富家出身,从小就不去考虑物质问题。她虽然已经被家里订亲,但是离家出走,和徐悲鸿一起留学日本,法国。离家独立生活以后,结婚以后过日子过不到一起,一个喜欢享受,一个暂时没有能力提供那个物质条件,然后时间久了就关系产生摩擦。然后呢张道藩就闯进来了,诱惑蒋,张是富家子弟,国民党官员之后。他和蒋出身和生活方式比较搭衬,沟通方式和思维,生活习惯也更接近。徐悲鸿也是很无奈,遇到一些年轻的女孩子就好起来了。成功的成熟男人对那些少女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当然,艺术家,壮年男子,名利双收,所以多少也比较有更多机会去风流了,于是就接二连三有很多女朋友。最后面认识了孙多慈,也是一个画家,两个人精神上比较志同道合,太太蒋碧薇十分不满周围有一个女学生。关系就更加恶化了。最后离婚之后,徐认识了廖静文,好像也是年轻学生,很小的年龄,学艺术的。因年龄差很大,女方对徐很崇敬,她也是一直照顾徐悲鸿的,他们两个一直厮守终身,结婚生子。
感情上,很难说是谁对谁不对,都是互相合不来才出去搞外遇的。既然分开了就没有必要纠结了。蒋应该是喜欢徐的才华,然后喜欢张给她的那种富家女性喜欢的那种细微体贴尊严和呵护。有很多出身穷的男人在对女性的态度上就是比较粗陋,因为自己经济社会身份的不安全感还没有去除。张可能就是富贵家里的公子哥,从小衣食丰足,也很多情,为人也比较圆滑,因为在自己生活的那些官僚圈子里自幼就见识很多东西,他肯定很会讨女人喜欢,他就是让女人精神上比较适宜。徐就是自己家里的问题很多还在困扰他,比如说他已经有点钱有点地位了,回自己老家,带着妻子孩子回乡见老母亲,是在农村。但是他太太就是不喜欢,第一次去乡下的老家不习惯。她城里人怎么会习惯?见着贫穷的徐家老家可能就觉得不太习惯了。然后回到城里,徐也是忙着应酬,他后来画画的时间都不多,都是在搞美术教育行政管理之类的世务。他的身份提高了,比较忙碌,蒋也是比较孤单,再加上有张道潘的介入的因素,二者就很难维持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
蒋碧薇的孩子跟她不亲,应该主要就是因为离婚造成的,孩子抚养权交给徐悲鸿,母子不住一起就没法培养感情。还有,肯定也是觉得父亲很可怜。蒋碧薇是属于为自己优先考虑的那种娇小姐,她肯定不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委曲求全凑合过下去的那种人。她就是首先考虑自己被男人爱,为自己幸福想的那种,孩子是次要的。但是她也很无奈,自己丈夫很风流,自己也有一个情人来弥补某种感情损失。张道藩已经结婚了,但是还是和蒋碧薇同居很多年。她真的是很没有动脑子,十几岁和人私奔,离婚以后又和已婚男子同居搞婚外情。这里有徐的责任和张的责任。也有女性在感情漩涡里难以自拔,总之是缺少理智判断和抉择,除了爱来爱去没别的。你可以说她很缠绵,但是就是自己太感情用事,没有头绪,哪个男人说几句好话就没有判断力了。说句好话就迷了眼了,也不去想想这人对你是真好还是只是当个情人解闷。民国那个时候就是没有很多的是非观念,一方面想反封建,但是人情世故里又是封建糟粕,可以迁就某些东西。有些结了婚的人在外面爱来爱去,家里太太也睁一眼闭一眼。人家结婚和外遇同居,情人也不要名份,家里正式的太太也假装没事,俩人凑合着过。因为民国就是一个半封建,稍微接受点外来文化的年代,但是更多的家庭关系就是男主人借思想开放的借口在外面风流。表面解放但是向往三妻四妾,前提是社会依然是比较传统的男权主义。一些老龄的国民党人后代,都回忆起迁到台湾的国民党家人手下军阀很多都三妻四妾。那个年代怎么说,有钱人就是骄奢淫逸,没有什么对与错的意识。其实你三妻四妾就光明正大地三妻四妾,人家也不能说什么,但是你别一边儿这样,同时又去呼吁西方的男女平等,社会阶层平等,还老在外头想当领导改变封建旧俗,强烈批判别的地主士绅阶层。其实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多人就是这种阶层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