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宣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国人也都以此为自豪,说是古文献中清楚地记载了夏、商、周三个最古老的朝代。但是就有案可查的最早年代来说,司马迁的《史记》也只能追溯到西周晚年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年代只有帝王的世袭而无年代。
这就是说,五千年文明史中只有三千年“有史可查”。对国民来说,这很煞风景,说起五千年来“理不直,气不壮”,对于学者来说,对“五千年文明史得不到中外史学界的公认”而愤愤不平。
1996-2000年搞了个“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是要搞清公元前841年以前各段的准确年代(商后期-周),商前-商后的比较准确的年代,商代前期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可以看得出来,越往前要求越低。搞出的结果是夏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是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是元前1046年。
这样看来有大概4千年历史,这研究是自己搞的,可能也有政治成分在里面,但结果却遭到国外学者普遍质疑,到现在也没个结果。对于他们的质疑,国内搞该工程的这些人也无力反驳。
对于搞这些应该只有学术上的价值,对于什么民族自豪感神马的没关系吧,以前总喜欢搞这些东西出来为自己打气。
要说文字的出现,从甲骨文到现在是3000多年吧,有了文字才能有较为可靠的记录历史。要说比较成型的中国文化,应该是周初建立的完整的封建制度,强调“尊尊而亲亲”,即强调地位和血缘关系。到了诸子百家,或老子时基本就定型了,之后的两千来年没什么大发展。
从文化特征来看,中国农耕文化从诞生时候起,就体现出来其“老年化”特征,从以下几个现象讨论一下。这里说的文化现象是以前的,别全拿当今社会去套,现在的社会乱七八糟的,是个大杂烩,但也能找到以前文化的主要痕迹。
理想的社会是往前追,如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革命,斗争以消除阶级。古希腊文明中哲学和科学的诞生,对世界本源和规律的探究也促进了往前看的发展。
中国文化历来往后追,老子的理想是退回到原始部落去,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包括管仲,陶渊明等都是向往着周朝或更早的社会。国外一些大思想家如柏拉图、罗素等也有类似的看法,但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中。
人类这个物种,一旦朝前走了,就再难回头。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一旦你住惯了豪宅,再让你去住公寓是万难的,除非是迫不得已。主动降格的是极少数的真正看清楚本质的牛人。
西方人讲“性”,中国人讲“食”。只有年轻人才对性感兴趣,而老年人对食更感兴趣。孔子就提倡“食不厌精”,而且西方人的口味主要是平淡,孩子们喜欢。中国人口味五花八门,酸甜苦辣臭,极尽可能地刺激味蕾。
什么人要这样刺激味蕾呢?老年人,因为味蕾已经退化了,不刺激就没味。中餐到了西方就得改良,以酸、甜为主,还不能太过。要在以西人为主要客户群的中餐馆里吃到地道的中国菜是不大可能的。
国人尽管不提“性”,但生孩子是不含糊的,以前“三妻四妾”也是常态。这有点闷骚哈,我们不说,只是做。不像西方人,早早从古希腊开始就规定了一夫一妻制,这当然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
西方人性情率直,中国人城府深。
西方人实话实说,你到他们家做客,你要说不喝水,他绝不会给你倒水。而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说话说一半,结果是谎话连篇。要是一个人成年后还实话实说,一般都会被人认为是大傻子。国人佩服的城府深的人都是说话高深莫测,云里雾里的,反正就是不让你听太懂。
小孩子天性率真,这更符合西方人性格,这性格挺好,活起来轻松。跟中国人谈判,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件苦差事,国人一句话里的很多潜台词,自以为别人是明白的,可西人脑子简单,你不说明,他就是不明白。
西方人强调“竞争”,中国人讲和谐。
竞争是年轻人的事情,老年人才讲和谐,中庸,不要做出头鸟。
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源是生存环境不同而导致的文化特征的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说它的老年性特征,是从诞生起就有,而不是因为该文明时间长了才具备的。知道了根源,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很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