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12日是一个互联网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三十年前的今天 —— 1989年3月12日,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eb)诞生。那一天,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我们称之为万维网的想法。
需要澄清一下的是,这里指的是WWW,而不是INTERNET,谷歌特别澄清了它们的区别:“不要把互联网与1960年代以来一直在发展的互联网混为一谈,万维网是一个建立在HTML语言、URL网页地址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创新基础上的在线应用程序。“ 我们也可以把WWW理解为真正意义上大规模推广INTERNET的关键一步。
对于非内行,可以这样理解,就像是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9月5日为他制造的三轮乘坐车向帝国专利局申请发明汽车的专利,这一天成为汽车的诞生日,本茨被誉为“汽车之父”。但是真正的让汽车进入寻常百姓人家的却是福特,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最先建立流水线汽车装配系统,并因此引发了世界汽车制造业的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促进了汽车生产的规模化和平民化。以HTTP协议和HTML语言,URL网页地址为革新基础的Internet,就像福特推出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一样,是真正意义上改变互联网对于世界影响的革命性转折点,让互联网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普及推广。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接触到互联网,而且可以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磨砺,经历着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可以说是非常的幸运,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简单回顾一下我作为一个普通人24年的互联网江湖。
1994 当时还在深圳工作的我,第一次听说了有个叫互联网的东西还是在香港电视的报道上,第一次看到了雅虎的首页,而这个由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Jerry Yang和David Filo创建的网站是当时最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他们最初将网站命名为“杰里和大卫的万维网指南”,但是很快发展成为第一大的搜索引擎。
1995 还是在深圳,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个报道,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 ——-1995年5月成立的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在中关村打出一个巨幅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条颇具胆色的广告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记忆,也使瀛海威声名鹊起。很长一段时间里,“瀛海威”甚至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同义词。同年,亚马逊在网上卖出了第一本书,但是它的口号是“Earth’s Biggest Bookstore”。那时,我也在润迅通信第一次尝试着用朋友的EMAIL给美国一个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发了一个问候的电子邮件。
1996 已经开始在美国的留学生活,Email和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在线直播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 我们因为比国内的专业报道要快15分钟而感到自豪,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互联网的及时效应。
1997 当年网络上的中文内容非常缺乏,对于有些有大把时间的留学生来说,几乎会把在网上能找到的每一个汉字都看一遍,其中最流行的在线中文杂志,一定是“华夏文摘”,当然还有“新语丝“,当时还有一个台湾的中文网站也非常流行,可惜名字忘了,它的最大特点是,全部的文章都是转换为图像,而不是直接用文字,这让它的排版非常精美整齐,要知道当年网上的中文不仅内容有限,而且多数的字体非常粗糙。Netflix当时还是一家通过邮件将DVD发送到家庭的公司,Jorn Barger成为第一个使用“Weblog”这个词来描述他网站链接列表的人。
1998 第一次在Ebay上买了几个从加州寄来的电脑配件,自己组装了一台电脑,当年DIY电脑还是一个技术活,而且DIY电脑比买原装的电脑可以省三分之一以上。当然,也第一次用JAVA写出来一个小游戏,顿时感觉很有成就感。
1999 已经开始工作,对于互联网创业也开始跃跃欲试,业余时间做了自己的第一个网站PSWAY.COM, 号称网罗了互联网上一切的免费资源,这种东拼西凑的东西当年居然也有每月几万的浏览量。同年,MP3下载服务Napster从一个大学宿舍中推出,但是因为它让很多大学的高速网络瘫痪而被许多大学禁止该服务,后来关闭该服务,这个是第一代大规模的共享音乐的先驱式服务。
2000 第一次在网络上看视频,当然是先下载,再观看,大一点视频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是一天才能下载完成。同年,互联网泡沫终于在纳斯达克指数创下历史新高5,048点后爆发了,泡沫破灭期间NASDAQ暴跌了78%,而就在崩溃前夕,AOL以165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这一年也是宽带上网的元年,在拨号上网的时代,平均网速只有14.4KB-56KB,下载速度约每秒7KB,这是一个绝对令今天的我们崩溃的速度,而当时用的MODEM那种滴滴答答的拨号声也是那个年代的记忆。2000年之后,ADSL宽带上网开始普及,上网速度得到极大提升,技术的成熟,让几十万几百万人同时玩游戏成为了可能,而网络游戏开始大规模流行。
2001 受到互联网泡沫的影响,我工作的公司开始大规模,多批次的裁员,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互联网对于技术之外的生活的影响。通过EBAY卖出了几个不用的东西,第一次在互联网上通过交易盈利。同年,Jimmy Wales推出了维基百科,用户在第一年写入了超过20,000个百科全书的条目,多年后,WIKI成为了超过任何一部百科全书的网络百科,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认知。
2002 我工作的公司继续在裁员,同时感到电脑价格大幅下滑,互联网服务方兴未艾,我也买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记得是DELL Inspiron 4150。当年,惠普公司和康柏计算机公司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而微软推出了在线多人游戏服务Xbox Live,XBOX开始大规模推向市场。
2003 这一年买了一个Apple iPOD,第一次使用了iTune,记得是为了庆祝一下经历多轮裁员后依然能幸免于难。同年,Skype推出一种IP语音呼叫和即时消息服务,并迅速成为网络通信的代名词,这个也让我们和国内的亲友联系更加方便,而专业招聘网站LinkedIn也开始推出服务。
2004 第一次在淘宝网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是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只能望洋兴叹。同年,Facebook在哈佛的学生宿舍中诞生,而那一年最火爆的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魔兽世界的发布,尽管我不是一个网络游戏迷,但它几乎影响着我周围的每一个游戏迷。
2005 使用Google搜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Youtube在线也开始推出,让个人大量接触多元化的视频,当然这个也有赖于宽带连接的推广,当年,宽带上网第一次超越了拨号连接的总数,而且费用也大幅降低。我也开始尝试用Drupal,Wordpress开发不同的网站。
2006 为了和国内的同学和朋友联系,开始使用QQ和人人网,经常在同学聚落中聊天。同年,Twitter推出服务,创始人Jack Dorsey发送第一条推文:“just setting up my twttr”。这一年,也第一次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买了一辆车 TOYOTA SIENNA。
2007 这一年的互联网最大的新闻就是苹果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机,当时我用的也是智能手机,不过是SRPINT推出的一款WINDOWS手机 PPC 6700,这种手机有一个推开式的全键盘,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就是可以直接把手机屏幕SYNC到PC上,这个让手机无形中和电脑全方位结合起来,这个已经能基本满足我当时对于看新闻和查看股价等日常的手机上网的要求,而苹果手机当时499美元的起步价格还是让人有些犹豫。
2008 开始用IPTV收看中文电视和观看北京奥运,但是经常卡壳,效果不佳。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尽管上网速度有一定限制,但是WIFI情况下,体验还是非常好的。同年,亚马逊推出Kindle,谷歌发布Chrome浏览器,这时,微软的IE还是浏览器的市场霸主。
2009 已经开始自己制作YouTube视频,而且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网络开发工具,开发了不同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已经可以用PayPal进行网上电子交易。同年,微软推出了BING搜索引擎,希望和Google一较高下,而雅虎正在日益没落。
2010 开始用“魅力中国”收看中文电视,感觉画面很流畅。同年,社交照片分享网站Pinterest和Instagram相继推出服务,FACEBOOK也已经如日中天了。
2011 第一次购买和使用安卓手机,HTC Thunderbolt比第一个智能手机有质的飞跃,第一次用手机购物,记得是买了几个手机配件。同年,网络社交和手机购物开始形成新的趋势,手机游戏也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
2012 第一次购买iPad,发现tablet其实是一个非常实用,同时比notebook电脑要更加方便的一个选择。同年,韩国音乐明星PSY的“江南风格”视频超越了贾斯汀比伯的“Baby”,成为有史以来观看次数最多的视频,观看次数超过8亿,而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1万亿美元。
2013 终于开通了Facebook和Twitter,倒不是因为要建立更大的social network,而是因为要用到它的开发平台。同年,前中央情报局员工和国家安全局承包商斯诺登将数千份机密文件交给媒体机构,揭露了一个绝密的政府数据监控计划,这个也是人们开始深度关心除了企业的有形之手之外,还有政府那只无形的巨手,都在方方面面的收集着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点滴的数据。
2014 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使用微信,发现这个真是个时间的无底洞,每天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网络社交真正成为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同年,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消息应用程序Whatsapp,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2015 第一次使用UBER,是去外地出差的时候,以前需要自己租车,突然发现如果不用离开酒店太远,租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一年,也开始大量的尝试各种小规模的硬件,包括Raspberry Pi,对于互联网的连接也开始全面小型化,个性化。
2016 第一次使用AIRBNB,这个也是因为临时的行程,所有的酒店不是太远,就是太贵,偶尔试一试发现AIRBNB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方便简单,而且还可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打交道。第一次购买了3D打印机,而且开始使用3D设计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开始大量的使用STACKOVERFLOW这种平台解决很多的编程问题。
2017 第一次通过海外代购,从中国购买商品,回想到2004年看到淘宝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及,到现在的全球商品,触手可及,互联网加上全球物流对于生活的改变,的确远远超越了其它的一切其它的工业文明。开始用多种传感器,大量开发各种小的应用。发现QUORA是和WIKI一样的可以信赖的平台,也有了第一次的知识付费,是给得到的“雪枫音乐会”支付了199RMB,好好的享受了一整年古典音乐的滋养。
2018 第一次用到了VR和AR,可以感受到这些新技术对于未来生活的影响。同时,因为前几年在物联网(IOT)编程上的积累,有机会带领一帮孩子到纽约的世界创客大会上展示出作品,并得到大会的肯定(获得最佳编辑选择奖)。
2019 正在进行时,准备迎接5G时代的来临,肯定会尝试AI的开发和应用。
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我们创造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它的依赖以及出现的大量时间耗费也开始让我反省自己,如何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丰富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回归一些真实的本我,在高科技的快生活和低科技的慢生活中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可能这也是今年我需要认真思考的。
为什么要写作?
写作于我,就是在这个喧嚣尘世中平凡的我自然的宣泄,就是在浩瀚时空中渺小的我永久的记录,就是我留给这个美丽世界的惊鸿一瞥,真实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