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哲人叹天道无形,时序自成,而他磨破嘴皮子,把心都掏给人家,也还是没用。他想放弃,而又心不甘。内心矛盾、无奈,故发此语。
“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天理发见流行之实,不待言而可见。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妙道精义之发。”朱熹开口天理,闭口圣人,天理流行,妙道精义,格物致知,言之涛涛,实则眼高手低,没一句落到实处。
若问,为什么四时行,百物生?宋儒会回答,“天理如此。”
再问,什么是天理?答,“四时行,百物生就是天理。”
再试问,怎么才能知道天理呢?答,“格物致知。”
再问,怎么格,致什么,知什么?答,“致妙道,知精义。”
追问,格什么,怎么格?答,“格,就是天理。”
儒人就这样在高大上的空话中绕了2500年,谁都不肯眼落实处,一说种瓜得瓜种痘得荳,就马上联系到因果报应之大道理上去,没人愿意去观察种子,开花,传粉,结果之过程。阳明格竹,格不出什么东西,最后不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