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2):语言的傲慢和偏见

大熔炉,沙拉盆,还是海纳百川更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使用合适的工具,事半功倍。反之,可能弄巧成拙。无论用英语或华语, 华裔移民和子女之间的交流都不顺畅, 原因不仅有第二语言不够熟练的难题,还有语言的地域性问题, 各国各地的语言都带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人类思想包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对精神领域的感悟。不同的语言用于同一物,很少有误会。桌子凳子,中文英文直接翻译不会有问题。筷子刀叉,直译也指同样的物件,虽然东西方饮食文化不同。

但是,唯心世界的语言,有些根本没有对应的翻译,另一些虽有对应的译词,意思却不完全相同。华裔移民和子女对话中的鸡同鸭讲感觉,是因为有这方面的误解而不自知。

我把这问题称为语言的傲慢和偏见, 而不是人的傲慢和偏见, 因为这是文化影响下的自然现象,并不是人的有意行为。华裔移民和子女因生长环境不同,都难免语言的傲慢和偏见。

傲慢是主文化对次文化的态度。“主“是指一个人潜意识里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次“是次要地位的文化。这里主次不是评论东西方文化的优劣,也 不是指文化的社会影响。 在华裔第一代移民的潜意识里,中华文明先入为主, 西方文化是成年后的感触。海外出生成长的华裔后代,西方文化是主流的大环境影响, 中华文化来自小家庭教育。 不管家长对孩子的中文教育多么重视多么努力,华裔后代的思想以西方文化意识为主导。华裔第一代移民和子女的主次文化刚好相反。

当主文化中的一个概念在次文化中没有准确的对应词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主文化在这方面比较先进优秀, 次文化有所缺失。

举个例子,西方人没有孝顺意识,有人把这词翻译成 filial duty and obedience, Filial 在古英语中是儿女的意思,现代很少人认识。具体哪些行为是duty and obedience,为什么华人父母对于子女有孝顺的期望, 离开中国社会环境就很难解释这样复杂的情感依赖和责任关系。

举个反向的例子, 中国人不明白grace的境界。这里grace说的不是优雅的姿态,而是基督教的理念, 上帝无偿的恩典,精神层面的概念, 有关人的原罪及天主的宽恕和救赎。这是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感受,脱离基督教文化很难理解。对于中国人尤其难,一是因为上帝是西方神圣,二是共产党长期推崇无神论的结果。

用这两个例子,不是说华裔父母和子女在这两话题上有沟通的必要,而是在东西方文化对比中,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傲慢比较明显。中国人以为西方家庭关系淡薄亲情冷漠,西方的教徒认为中国人的灵魂无处寄托,要去传播上帝的福音, 各自被语言的傲慢一叶障目。 如果改换态度,谦虚地去学习了解西方社会,中国人不难发现美国父母财务自理并有社会安全网保护,根本无需依靠子女孝顺。而且西方人以纯粹的爱来维护的家庭也很温暖。如果西方人以谦和的态度去深入了解东方的宗教信仰,也可能发现中国人的灵魂无需拯救。

回到华裔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问题,语言的傲慢态度表现之一在于情感的表达。受各自的主文化影响,父母爱的行动多于爱的言词。 相对来说,华裔父母给孩子支付大学学费很大方,但对孩子说“我爱你”就挺吝啬的。而对于华二代, 爱的多种表现形式是童子功。 从小学校就培养他们制作节日贺卡, 并时常要求他们用言语表达对父母的感谢。

有人会说这只是习惯问题,没有对错,也和傲慢无关。但换个角度看看,坚持自己的习惯, 不就是以为自己的方式是正确的,无需改进?而且情感交流不用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是不是对孩子不够重视的表现? 潜意识中的傲慢, 结果是在消极地排斥抵制新的文化。

文化是个很大的话题,这个系列是从微观视角探讨融入问题,没有盖括性,也没涵盖性。只是对移民家庭面对的几个普遍性的问题做些观察记录。

一不小心傲慢说多了,语言的偏见下回再说。

 

博文自荐:

入乡随俗(1):文化的狼孩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颜颜好,你又出门了。
我周末在家息网,做煮妇。:)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写诗,写散文,又开始写论文了,你似乎和今年天气一样任性随意了,:)
长周末干了点什么?我今天出去,见了一栋古建筑,甚好,差点蹭蹭蹭的爬上顶端(很棒,这些古典优雅的建筑给人感觉如日月星辰),也明白一点人说我和林徽因像,原来像的是健康是要死不活的情形,却爱干飞檐走壁的活。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谢谢游士老师持续的关注鼓励!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是的,沟通的应该认真听对方说话。
小康周末快乐!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inMu' 的评论 : 傲慢是自恃强势的态度,种族文化差异是偏见的起因之一。
诗人节日快乐!
彩烟游士 发表评论于
莲子好!你的博文写的越来越好,越来越阳春白雪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就是说同种语言,老一代和新一代还有代沟呢,所以最主要的是能好好沟通,互相学习与理解,能够换位思考。
LinMu 发表评论于
好文。经常听到权力的傲慢,种族的偏见。祝盆籽复活节快乐!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梅华书香' 的评论 : 谢谢梅华来访鼓励!
梅华书香 发表评论于
谢谢大作分享,祝开心愉快!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哈哈,豆豆与儿子说话的语气,和我与女儿的一模一样。
用中国话是“没大没小”,贬义词。用美国话是“平等意识”;)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豆豆你说得更全面,工作环境,生活圈子,还有个人的年龄,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影响。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杰克_JK' 的评论 : 往政治上引很正常的啊,我的观察多是从政治帖里来的。

在中文环境中用英文比较安全,写得不地道也少有人知道。中文不好就惨了,我不识数,有一帖写$900百万,差些被人砸扁。还好有园姐护着我,还有农民老师好心告诉我正确的写法是$9亿。:)
过客手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一般来说,在西方生活越久,主次文化之间的距离越小。那句话是上帖后临时加注,还没想透。”—— 其实莲子,我倒不觉得西化的程度和在这里生活的时间长短成正比,我觉得是否西化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而且与来到西方世界的年龄也有一定关系。想想看,在纽约中国城的老一辈偷渡过来的移民,他们在美国的时间够长了吧,完全停留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
过客手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佛风光' 的评论 : 北佛教授说的对,我和儿子属于文化代沟不明显的那类。这两个星期我工作特忙,就没周末打电话找他聊天,他texted我问:”你难道不想我吗?“ 我回复他:“当然想,但是我不想让你觉得我needy”,他哈哈大笑。:)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佛风光' 的评论 : “至于思想方面, 西方文化意识对华二代来说早就全面渗透, 华二代和美国本土孩子思想意识没啥区别, 中华文化能懂个皮毛就很不错了。 入乡随俗, 也是很自然的融合和发展。”

同意北佛教授的见解,入乡随俗就是在文化思想层面上顺应自然环境,这样的孩子更适合在美国发展。但还是有不少华裔父母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逼孩子刷题。:)

华二代对祖文化还是有好奇心的。台湾同胞的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比大陆好,他们的孩子在东西方文化面前都是不卑不亢的态度。文革对中国有文化断层的作用,现在不是全面抛弃,就是捡些垃圾如重男轻女。不中不西是现在中国大陆的主流。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晓青好,我们一起学习讨论。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思念' 的评论 : “而忽略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

这也是下一个话题。:)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中国父母不大懂得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又想到一处去了,这是下一个话题。:)

记得豆豆说过,还在中国的时候就被家里鼓励学习西方文化思想。所以你和儿子同步是很自然的。

一般来说,在西方生活越久,主次文化之间的距离越小。那句话是上帖后临时加注,还没想透。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思念' 的评论 : "但是既便几代人在美国或西方生活,也会产生代沟的."

明思念这个思路,我选例子时也考虑过。语言交流障碍有许多,年龄的影响不小,单元文化中也有这个问题,
杰克_JK 发表评论于
》不好意思,我往政治问题的方向引引。

我每次看着那些高傲的川粉,好似有多么的了不起似的,非要坚持用英文全文跟帖子,我就非常的反感。偶尔用几句不太好翻译成中文的短句单词还好说。

向我们这些华人一代移民,都在中文的环境里长大的,使用中文的时候,知道背景。英文再好,也只是一个第二语,不是在英文的环境下长大的,怎么样啊也不可能像母语一样的得心应手。有时候使用了攻击性言词,有时候让对方不知道攻击方的语义到底有多么的强烈。我一般是板到了中文的频道,就不太愿意读整篇的英文跟贴了。简单的忽略算了,除非是直接攻击我的帖子,不得不读。
北佛风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过客手笺' 的评论 : “我和儿子没有“主次文化刚好相反“,我们非常同步。:)


哈哈, 九月是和儿子都是西方文化意识为主导, 自然很同步了。
北佛风光 发表评论于
“海外出生成长的华裔后代,西方文化是主流的大环境影响, 中华文化来自小家庭教育。 不管家长对孩子的中文教育多么重视多么努力,华裔后代的思想以西方文化意识为主导。”

这个说的太正确了。 学中文对华二代很难, 能听懂会说中文就不错了, 用中文写东西是太难了。

至于思想方面, 西方文化意识对华二代来说早就全面渗透, 华二代和美国本土孩子思想意识没啥区别, 中华文化能懂个皮毛就很不错了。 入乡随俗, 也是很自然的融合和发展。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学习了!
明思念 发表评论于
"华裔后代的思想以西方文化意识为主导"是的,孩子们在学校读书接受西方教育,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自然是西方文化啦 (非常强调思维方式 , 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家庭中有长幼关系,要各安其分,各尽义务,核心是"绝对服从",幼服长, 等等. 而" 西方人没有孝顺意识 " .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有时孝是无条件服从的代名词),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以孝治天下之.由于过分强调,而忽略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们必须向孩子们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时常需要换位思考,与时俱进,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不同意见
每个人是独立的,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过客手笺 发表评论于
我和儿子没有“主次文化刚好相反“,我们非常同步。:)

莲子这篇文章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我觉得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里夹杂着太多的期望,甚至是功利,中国父母不大懂得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生是为了自己而活的。
明思念 发表评论于
又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
"华裔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问题" 固然有东西文化不同,
"华裔移民和子女因生长环境不同" 带来思维方式不同, 产生代沟.

但是既便几代人在美国或西方生活,也会产生代沟的.
当然这是类外的话题了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那儿多技术帖,也不知是否符合车坛,试着发去,没想到坛主给置顶了:)

谢谢明思念报信!
明思念 发表评论于
《那些年,汽车和孩子的一些事》上 论坛"爱车一族"啦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