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78:萧朝贵命丧天心阁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古战场游记】之78:萧朝贵命丧天心阁    
 
天心阁今貌:
 
 
       咸丰二年(1852)是年轻的太平天国举事后非常重要的一年。这年2月16日,太平军从被清政府广西提督向荣与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北南两路包围的永安城(今广西蒙山县城)冒险突围,并在昭平设伏歼灭追击的清军四千余人,乘胜由小路直趋桂林。继而在全州城北十余里的蓑衣渡遇清知州江忠源预先率部伏击,损失惨重;南王冯云山阵亡。然后太平军改变原定沿湘江水路进攻计划,由陆路攻入湘南。4月25日攻克道州,随即以道州为大本营,分兵掠地,相继攻占附近江华、永明等县,7月初三日攻克湘南重镇郴州。太平军在攻占道州、郴州等地之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休整,借以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扩充力量。约有5万余人加入太平军。其中包括许多经过战斗锻炼的天地会会众,也有不少道州、郴州一带的挖煤工人。由他们组成的“土营”,擅挖地道,在以后一些攻坚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天心阁下的太平军将士塑像:
 
 
       夏,西王萧朝贵(壮族)统帅前锋,节节胜利,连克桂阳、安仁、攸县、醴陵。7月又率兵2千,从郴州出发,北上进攻长沙。
 
1930年代的天心阁(採自网上)
 

8月,萧朝贵率部强攻湖南长沙附近的石马铺 ,连破清军营盘多座;乘胜挺进七、八里,杀死清将数十人,清兵2000余人,缴获弹药4000余担。其时长沙守军只有8千,如太平军主力继至,破城有望。但由于洪秀全等因道、郴之胜而轻敌,未能及时支援,使肖朝贵兵力单薄,攻城只限于南城一隅,不能致敌死命。
 
天心阁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心阁地处古代长沙城南,占据全城最高位置,登高纵目,一览无遗,且其地势险峻,居高扼守,可制控全城。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天心阁重大的军事地位。每当长沙遇到外敌来犯,它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自然地充当起了瞭望哨、信号台、前线指挥部和战斗营垒,自明清以来,此地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天心阁城墙遭到破坏。清代,这里湖南的防守要区和军事禁地,有兵勇驻守,百姓不能入内。历史上的有名亭台楼阁,大多以文人墨客的诗赋而闻名。唯有天心阁是以军事要地著称的,犹如雄关。
 
天心阁入门:
 
 
天心阁上陈列的大炮:
 

       9月12日,萧朝贵冒着战火,亲临前线督战杀敌;不幸被清军发炮击中胸部,回营后伤势太重,不治牺牲,时年约31岁。洪秀全得到消息,方率军抵达长沙城下增援,此时长沙城防清军已达数万,对太平军的进攻拼死抵抗。洪秀全、杨秀清等乃调整作战部署,派石达开率部渡湘水西进。10月19日夜,太平军主力撤长沙之围。
 
天心阁及西副阁:
 
 
     冯云山和萧朝贵的阵亡对太平天国是致命的打击,特别是冯云山之死。从此高层缺乏对洪、杨的制衡,以致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血腥内斗造成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
 
从天心阁俯视长沙市区:
 
 
      
(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