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完了五四,别忘了“五七干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泽东在给其皇位继承人林彪的信中明确地提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此话一出,早已在文革中被整得死去活来的读书人,顷刻之间便成了待罪听候发落的“臭老九”。

紧接着《人民日报》在同年八月一日发表社论,“五·七指示” 是 “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经验,研究了十月革命以来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各种经验,特别是吸取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答案”。社论说,按照“五·七指示”去做,“能够进一步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能够更快地铲除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就可以促进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就可以培养出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全面发展的亿万共产主义新人”。

这听着像精神病人臆想的梦话一出,举国上下忙着武斗的人民,自然又是一阵欢腾,不,扑腾。一天下午,我回到家里,发现工作路途遥远的母亲已经在家中。她说我们全家要响应号召去干校了。我说我不去。母亲叹口气说,我跟你爸爸的单位都已经撤销了。每一个人都要去干校接受再教育了。我不记得我当时是张口结舌还是充满无奈,反正我们全家要滚出北京城了。

很快,我父母就带着全家老小,打点了些生活必需品之后,连扔带卖了剩余的家产,于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登上了南下的火车。那天晚上北京城里雪花纷飘,爆竹声阵阵,夜幕上不时闪现着昙花一现的烟花。文革时,你可以把自己的祖宗忘掉,但人人都必须记得,那一天是伟大元首的诞辰。

五七干校就是劳改农场。它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残酷得多。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在这里,读书人接受的不仅是长年累月的劳动改造,它从身心上强迫一个人用“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之类的持续不断的自查,自批,自残否定自我价值。它让一个人通过所谓的体力劳动,来放弃独立思维,独立见解,独立判断和存在的灵魂。很多年后,当我第一次看到电影《日瓦戈医生》,《杀戮战场》,《活着》,深深埋藏在记忆中的经历一下复活了。

刚到干校时,一家三代,老小五口,夜里只能挤在只有猪圈大的一个房间里。一天夜里,我突然醒了。老鼠在房梁上吱吱叫着相互追逐,冰凉的雪花透过屋顶的缝隙刷刷地落在脸上和潮湿的被子上。

年三十那天,每个人领到的是一个从食堂领来的糠拌野菜后蒸的窝窝头。我咬了一口名为“忆苦饭”的窝头,悄悄地走出去,远远地扔了。我宁愿饿着,也咽不下这种连猪都不会吃的东西。几个小时以后,干校几百人出现了上吐下泻的食物中毒的症状。原来那装糠的麻袋,是装过化肥的。我就这么躲过了一劫。

我就是在那时候成了美国之音的忠实听众。它播放的《英语九百句》节目虽然受到干扰,可在山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那干扰时断时续,并没有沿海,大城市厉害。我每到晚上便关上屋门,轻轻地跟着它朗读,复述。有时候,因为干扰太厉害无法收听,我只能站在黑黑的院子里,望着天上闪烁的星斗,听着邻近村子里的狗叫声。我知道自己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便是最终能帮助我离开这个只有人民,而没有个人的环境的天梯。

你千万别以为文革和五七干校已经成为了过去。中国最大的特色,就是重复一再被重复过的历史。如果你不信,看看中文里比比皆是的形容吧!它的文化没变,它的思维模式没变,它的群众基础没变,它的本性想变也难。记住“天不变道亦不变”,“万变不离其踪”。你别以为吃饱穿暖,出有车,入有居就进入了现代化。那跟现代化边都没沾。一百年前五四运动时,生活比今天很多人富足的人比比皆是。

在水涨船高,日新月异的时代,胜利者靠的不是投机取巧,花言巧语,坑蒙拐骗,挖空心思,牺牲奉献。胜利者靠的是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维,独立的判断,独立的人格。听天由命,听命于人,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道路以目,噤若寒蝉…永远都不是通往自由之路。它只能引着一群瞎子摸着石头趟河。

一个国家的强大,强大在个人的内心。

温故而知新!

2019-5-5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谢谢科普,我爸也去57干校了,不过那时没我。我从来不知道为什么有57干校。糠窝头我好像吃过,小时候在学校忆苦思甜学校发的,不过我们都当新鲜东西抢着吃,因为吃的不多,还觉得挺好玩的
高斯曼 发表评论于
我咬了一口名为“忆苦饭”的窝头,悄悄地走出去,远远地扔了。我宁愿饿着,也咽不下这种连猪都不会吃的东西。

=== 我也是,才不吃呢!我问老乡,他们说这是困难时期的时候有吃过,解放前给地主打工,巴掌大的豆腐加上馒头米饭可够,不给吃饱咋干活?!
这样的好文如今在国内的网站是不许发的,已经发的会给删除的(我的文章已被删除一些了),要歌颂毛时代和知青的文章。文革风正在刮起 ...
非常感谢你的好文,请多多写回忆文章,我们有责任留给下一代真实的历史!
Red_Blue5 发表评论于
1. 读到“干校是劳改农场”,不禁请问,是湖北沙洋吗?我当时在那里。
2. 从1966年跳到1969年12月,突兀。北京大批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在1969年底的“战略疏散”。
3. 听美国之音的“英语900句”,稍晚,1973年之后,大部分干校陆续撤了。我本人已经回了北京。
认同“不要以为已经成为了过去”,所以亲身经历者,有责任如实详尽地记录历史。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毛泽东的两个女儿都到过五七干校劳动过,毛的小女儿李纳第一次婚姻就是在五七干校结识的。
Axyzxyz 发表评论于
请多多的写一些回忆文章。 谢谢 我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谢谢回顾“五七”干校的经历。赞同:“你千万别以为文革和五七干校已经成为了过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