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系列二:梁晋相争之二:梁末帝大梁即位与蜀太子王元膺之死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二月十七一早,后梁左龙虎统军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袁象先和赵岩等人发动宫廷政变,后梁皇帝朱友珪走投无路而自杀身亡。

十多万后梁士兵接着大肆抢掠洛阳都市,朝廷百司官员全都逃散。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杜晓和侍讲学士李珽都被乱兵所杀;门下侍郎兼同平章事于兢和宣政使李振也都被打伤。混乱直到晡时(午后三四点)才安定下来。

袁象先和赵岩于是带着传国宝玺前往东都大梁去迎接均王朱友贞(《旧五代史》说袁象先派赵岩去东京)。均王说:“夷门(大梁的别称)是太祖创业的地方,位居天下的要冲,北拒并汾,东至淮海;国家的藩镇大多在它的东边;命将出师,既方便也就近。如果定都洛阳,并非好主意。你们如果一定坚持要推戴寡人,那么册礼就应当在东京举行。待到贼平之日,寡人将马上到洛阳拜谒陵庙!”于是均王在大梁即帝位,成为史上的后梁末帝。他将凤历元年又改回乾化三年,追废朱友珪为庶人,并恢复博王朱友文的官爵。他下诏说:

“我国家赏功罚罪,必定遵循朝章;报德伸冤,岂敢欺瞒天道。如果明显违犯法制,将会暂时迟滞于时世;然而终究将重振大纲,也必须回归大治。深刻念及太祖皇帝,曾在东都开设霸主幕府,征战于四方。待到创建皇朝后迁都到洛邑,但因为留守东都的重务,得有大材居守,所以总是慎重挑选亲贤,方可满足寄任。因为博王朱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太祖才让他在东都为他分忧,也共同治理这王室兴起的地方。他初心不改,治理东都长达二十年。他施惠于士人和平民,确实对家国很有功劳。去年郢王朱友珪,常怀篡逆野心,早已露出凶锋,将不利于君主亲人,要窃窥朝廷神器。又正值先皇卧病在床,日益严重;博王于是呈上密封奏章,请求加严宫禁,因而请求将莱州刺史授予郢王朱友珪(将他调离洛阳)。郢王才目睹了诏旨的开头,很快就肆行大逆不道。岂有自己在内殿纵兵,却嫁祸于东都的道理?郢王又伪造诏书,对博王枉加刑戮,削夺他的封爵,又更改他的姓名。博王遭受如此深剧的冤屈和耻辱,欺诳为何如此之极。幸赖上天苍穹垂祐,宗庙社稷降灵;使得朝廷内外共同谋划,导致全国各地共同愤怒;因此很快就平定内难,捕获和剿灭元凶,既为同天下之人报仇雪耻,也让全国家之民免受讥讽。朕正期待遁世隐居,岂敢私下贪恋大位?但很快迫于群臣的推崇,于是嗣位宝座。冤愤既伸于幽显,霈泽宜及于下泉。现必须恢复博王的官爵,并命令有司部门择日予以归葬。”

二月二十三(丙申),晋将李存晖攻打燕国的檀州,刺史陈确在州城降晋。晋军主将周德威向晋王李存勖报捷。

前蜀招讨使唐道袭自兴元罢职回归,重新出任枢密使。太子王元膺当廷上疏指责唐道袭的过失和罪恶,觉得他不应继续掌管机要。前蜀帝王建听了很不高兴。二月二十七(庚子),王建改任唐道袭为太子太保。

三月初一(甲辰),周德威攻拔燕国的卢台军。

三月初四(丁未),梁末帝下制说:“朕仰赖上天的眷顾,近来洗雪了家仇;很快又得知将相的谋略,请求朕继承祖宗的大业。迫于群臣的一再请求,三次辞让都不肯顺从,朕只好接受推崇,但仍然恐惧不能胜任。朕正想祭祀太庙和南郊圜丘,理应征用文体的修辞,用以表达事奉神祗的敬意。或许文学造诣尚浅,道理上也未必周全;并希望顺应时世,达到制令的大义。即使臣子施行孝道,在更改自己名字上也十分慎重;而君父称为尊者,更名贵在难知而易避(容易避讳)。今天朕虔诚地遵奉古典,详细地考察先例,和谐龟筮的占卜,或许合乎帝王的正道。朕仁德浅薄,尤其愧对嘉名。朝廷内外群臣,应当体会朕的心意。朕决定改名为锽。”梁末帝于是更名为朱锽,但不久又更名为朱瑱。

三月初七(庚戌),梁末帝加天雄军节度使、潞州行营都招讨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弘农郡王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封邺王;赐诏时不称名字。政事不论巨细梁末帝必定派人向他咨询后才实行。

梁末帝还派使者去招抚先前投靠晋王的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朱友谦于是重新向后梁称藩,奉守后梁的乾化年号。

三月十三(丙辰),梁末帝封皇弟朱友敬为康王。三月十八(壬戌),他任命夏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李仁福为检校太师,进封陇西郡王。

三月二十二(乙丑),晋将刘光浚攻克古北口。燕居庸关使胡令珪等人与诸戍将相继带着家族前来归降河东。

当初,燕帝刘守光命令爱将元行钦带领七千骑兵在山北牧马,并招募山北兵马去接应契丹。他还任命骑将高行珪为武州刺史,作为外援。晋将李嗣源分兵出征燕的山后八军,全都攻下了。晋王李存勖于是任命他弟弟李存矩为新州刺史,总领那里的兵马;任命燕纳降军使卢文进为裨将。三月二十三(丙寅),李嗣源进攻武州,高行珪派使者向晋军乞降。元行钦得知后,急忙率领卫戍兵马进攻高行珪。高行珪派他弟弟高行周(《旧五代史》作行温)为人质,向晋军求援。周德威派李嗣源、李嗣本、安金全率兵救援武州,元行钦只好解围离去。李嗣源和高行周追到广边军,总共经历了八场战役,元行钦终于力屈而降。李嗣源爱惜他的骁勇,把他当作养子。李嗣源接着进攻并攻拔了儒州,然后任命高行珪为代州刺史。高行周留下事奉李嗣源,经常与李嗣源的假子李从珂分别率领牙兵跟从李嗣源。李从珂母亲魏氏是镇州人,早先嫁给一家姓王的,生了从珂。李嗣源跟从晋王李克用征战河北时,得到魏氏,把她当作小妾,所以从珂成为李嗣源的假子。当李从珂年长时,以勇健知名,李嗣源很喜爱他。

三月二十五(戊辰),梁末帝任命检校太傅和保义留后戴思远为保义节度使,镇守邢州;并于两天后任命镇东军节度副使、两浙西面都指挥使、行睦州刺史马绰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领秦州雄武军节度使,进封开国候。这月,文武百官上言,请求将九月十二日梁末帝的诞辰作为明圣节,休假三日。梁末帝准奏。

南吴行营招讨使李涛率众二万从千秋岭出发,攻打吴越的衣锦军。吴越王钱镠任命他儿子湖州刺史钱传瓘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去救援衣锦军;任命睦州刺史钱传璙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率领水军去进攻南吴的东洲,以此分散他们的兵势。

夏四月十一(癸未),梁末帝任命西京内外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左龙虎统军、濮阳郡开国侯袁象先为特进、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出任镇南军节度、江南西道观察处置等使、开封尹、负责在京马步诸军事,进封开国公,增加食邑一千户。

四月十二(甲申),燕将李晖等二十多人带着家族投奔晋军。同时,周德威进军紧逼幽州南门。四月二十(壬辰),燕帝刘守光派使者王遵化带信给周德威请和,语气十分谦卑和哀怜。周德威跟王遵化开玩笑说:“大燕皇帝尚未到南郊祭祀昊天,怎么就像母鸡这般卑躬屈膝!我受命讨伐有罪的人;和人结盟修好,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于是没有答复他。刘守光非常恐惧,再次派人去祈求哀怜,周德威这才将他的请求转告晋王李存勖。

四月二十五(丁酉),梁末帝为宣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郑滑濮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长沙郡开国公罗周翰加授特进和驸马都尉。

千秋岭道路艰险狭小,钱传瓘派人伐木以断绝南吴军的后路,然后大举出战,击溃南吴军,还俘虏了李涛及士卒三千多人,带着他们回归。

四月二十七(己亥),晋将刘光浚攻下燕的平州,俘获刺史张在吉。五月初一(壬寅),刘光浚进迫营州,刺史杨靖在州城降晋。

五月初四(乙巳),前蜀帝王建任命兵部尚书王锴为中书侍郎和同平章事。

也在这天,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及燕降将刘守奇率领魏、博、邢、洺、徐、兖、郓、滑等州兵众十万讨伐镇州,大肆劫掠赵境。杨师厚自柏乡进入攻打土门,直趋赵州;刘守奇自贝州进入,直趋冀州;所过之处到处烧杀抢掠。五月初九(庚戌),杨师厚抵达镇州,在南门外扎营,还放火烧了关城。五月十一(壬子),晋先锋将领史建瑭自赵州率领五百骑进入真定(即镇州),杨师厚知道他们已有防备,便自九门移军到下博,大肆劫掠镇、冀二州的属邑。

刘守奇率军自贝州前往劫掠冀州的衡水和阜城,然后和杨师厚会合,一道进攻并攻拔了下博(《旧五代史》说刘守奇独自攻克下博)。

晋将李存审和史建瑭卫戍赵州(即镇州)。因为兵少,赵王王镕向周德威告急。周德威派骑将李绍衡会合赵将王德明一同抗拒梁军。杨师厚和刘守奇于是在弓高渡过御河,往东进逼沧州。已同时归降后梁和河东的沧州节度使张万进怕了,自己请求迁徙到河南。杨师厚于是上表奏请迁徙张万进去出镇青州,然后任命刘守奇为顺化(即沧州)节度使。

同时,梁末帝下诏说:“六月二日是太祖皇帝的大忌。朕听说自从姬周以来,国丧的礼仪都是一样的;只是炎汉(即汉朝)之后,才开始以日易月的礼仪。历代相沿,朝廷万机,以此为重,因此成为既成事实,难以突然更改。朕近来遭遇家族冤屈,刚刚平定内难,忽然又面临周年详制(周年为小详)。俯身于先帝的忌辰,他的音容永在却无法追回,朕的哀感弥深而难以压抑。将要在禁中表达自己的宅忧,所以必须在外朝停止听政。虽然有异于平常的礼仪,但希望以此申展无限的哀思。现取消五月二十二日至六月二十九日的朝参。军机和其他急切公事,因不得滞留,一律定时奏闻后施行。”

宰臣和文武百官三次上表,觉得因国家忌日废置政务的时日太久,请梁末帝依照旧制办事。他下诏答复说:“朕听说礼制并非从天而降,固然可以斟酌于人情世故。这事有关朕的孝思,谅也无妨于国家大体。今天因为刚面临忌日,宜暂停视朝,希望保全哀感的亲情,用以表达有始有终的气节。宰臣等人累次上陈表章,详细备述古今事例;考虑到朝廷万机的繁忙,建议只在五月暂停朝会。虽然都很恳切,但难以完全应允。何况朕正保护自身为了洪伟基业,怎敢说哀毁过度?而且权宜之举出于至诚性情,必须适得中允。现决定自本月二十九日起取消朝会直至六月七日。群臣不须麻烦继续请求,请深为体谅朕的心怀。”

同时,南吴派宣州副指挥使花虔带兵会合广德镇遏使涡信进驻广德,准备再次入寇衣锦军。吴越王子钱传瓘率军前往反击南吴军。

六月初一(壬申),晋王派监军张承业前往幽州城下,与周德威商议军事对策。

六月初五(丙子),前蜀帝王建任命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杜光庭非常博学,善于写文章,因此得到王建的器重,王建还经常和他商议政事。

同时,钱传瓘攻拔广德,俘虏了花虔和涡信后回归杭州。

六月十七(戊子),梁末帝根据杨师厚的奏请,任命原沧州顺化军节度使、并潞镇定副招讨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张万进为平卢(青州)节度使。

六月二十(辛卯),燕帝刘守光派使者去见张承业,请求在幽州城降晋。张承业因为他毫无信用,所以没答应。

前蜀太子王元膺,满口龅牙,眼睛斜视,然而为人警觉机敏,也能读书,还善于骑射。他生性急躁,猜疑残忍。前蜀帝王建命令杜光庭挑选纯正宁静而有德行的人到东官侍奉太子,杜光庭推荐了儒生许寂和徐简夫。但太子从未和他们交谈,整天和乐工以及一群小人无休止地嬉戏游乐,东宫僚属没人胆敢劝谏。

秋七月,王建准备在七夕出游。七月初六(丙午),太子召诸王和大臣到东宫宴饮,集王王宗翰、内枢密使潘峭、翰林学士承旨高阳人毛文锡都没来。太子怒道:“集王之所以不来,必定是潘峭和毛文锡挑拨离间的结果。”大昌军使徐瑶和常谦平时得到太子的亲信。行酒时,他们老是盯着少保唐道袭看,搞得唐道袭十分恐惧而起身告辞。次日一早,太子入宫向王建告状说:“潘峭和毛文锡离间我们兄弟的关系。”王建勃然大怒,命令将潘峭和毛文锡贬斥,驱逐出朝,然后任命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炕为内枢密使。太子出宫时,唐道袭刚好入宫,王建就把这事告诉了他。唐道袭说:“太子阴谋作乱,所以只是想召来诸将和诸王,派兵将他们禁锢起来,然后举事而已。”王建开始有所疑虑,因此没有出宫。唐道袭请求召屯营兵入宫宿卫,王建答应了。于是朝廷内外宣布戒严。

太子起初毫无防备,直到得知唐道袭召来屯营兵时,才动员天武甲士自卫。他接着派人捉捕潘峭和毛文锡到东宫,将他们痛打一顿,几乎打死,然后囚禁在东宫。他又派人去逮捕成都尹潘峤,将他囚禁在得贤门。七月初八(戊申),徐瑶和常谦与怀胜军使严璘等人各自率领所部兵马簇拥着太子攻打唐道袭。他们到了清风楼时,唐道袭率领屯营兵出来拒战。唐道袭中了流矢,太子的兵马将他追赶到城西后杀了他,还杀了很多屯营兵。因此前蜀朝廷内外一片惊扰。

 

潘炕跟王建说:“太子只是和唐道袭争权罢了,并没有其他野心。陛下应该当面劝谕大臣,以此安定社稷。”王建于是召兼中书令王宗侃、王宗贺、前利州团练使王宗鲁等人,让他们发兵讨伐为乱的首领徐瑶和常谦等人。王宗侃等人在西球场门外列阵,兼侍中王宗黯自大门安梯城入宫,与徐瑶和常谦在会同殿前交战。禁兵杀了几十名太子的士兵,其余兵众全都溃散。徐瑶死了,常谦则和太子一道跑到龙跃池,藏匿在一艘船里。日暮时动乱稍稍安定下来。

七月初九(己酉)一早,太子从船上出来,向其他的船主讨食。船主于是跑去告诉前蜀帝王建,王建因此派集王宗翰前往慰抚。当集王到那里时,太子已被卫士所杀。王建怀疑是王宗翰杀的,痛哭不已,他身边的侍从都担心会发生事变。刚好宰相张格呈上他起草的慰抚晓谕军民的榜文,王建读到“不行斧钺之诛,将误社稷之计”时,他突然停止了哭泣,说:“朕怎敢以私害公!”于是下诏废太子王元膺为庶人。王宗翰奏请诛杀动手杀害太子的卫士,受到这案件牵连的太子身边随从被处死的多达几十人,遭到贬斥流窜的更多。

次日,王建追赠唐道袭为太师,谥号忠壮;并重新任命潘峭为枢密使。

要想知道蜀太子死后前蜀和其他国家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