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
明日回国庆祝老妈90岁大寿,又能看到她老人家那慈祥的笑容,永远关怀我的一双眼睛了。。。
前苏联电影《青年时代》
昨天,网友传来前苏联电影《青年时代》主题曲《我亲爱的母亲》的链接。是由当今国内堪称最好的男中音廖昌永唱的。当听到他随着手风琴(我本人在上大学之前就是工厂宣传队的手风琴乐手)优美的旋律深情地唱到:
无论我走到哪里,
最难忘母亲慈祥的笑容,
最难忘母亲关怀的一双眼睛。。。
时,泪水不由自主地充盈了眼眶。我的眼前浮现的是电影男主角的母亲,在儿子远走高飞之前的那个晚上,通晓没有合眼。亲手编织了一条手帕,默默祝福长大的儿子一路平安的情景。它又一次地唤醒了我思乡恋母的惆怅。
我国唐代大诗人孟郊一千多年前写过下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无论“苏修”还是“美帝”(1),天下的母亲都一样,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临行密密缝”自然而然地流躺出来的,无需言语。
《青年时代》是中苏友好最后时期的前苏联电影之一,由于意识形态发生争执的原因,它的主题曲没能象其它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广为传颂,音乐会上也很少有人唱过这首歌曲。
多年前看过这部电影,今日又抽空看了一遍。它是一部喜剧色彩的青春歌舞故事片,讲述的是两个工厂的青年男女报考戏剧学院过程中的故事,情节简单,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改革开放之前的祖国全盘抄袭前苏联的社会主义 “大锅饭”体制,看这部电影让我这个过来的人有了许多似曾相识的亲切和怀旧。前苏联《青年时代》的那个时代,象极了我们文革前两年的情况。电影对当时那种制度下的通病,比如“逃票”和“走后门”等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敢于涉及,拍得也自然得体,很有“人情味”。
我十五岁离家,大学毕业后与父母也是聚少离多,国内国外的奔波忙碌。现在,大儿子早已工作自立,小儿子也上了大学。因为他们不再需要我的照顾,从小儿子上大学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不管我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每年春节我都要回去和年迈的母亲团聚。不为别的,就为了多看看她老人家那慈祥的笑容,永远关怀我的一双眼睛。。。
(1)“打倒苏修,打到美帝“是文革期间流行的口号。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