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先秦诸子学习笔记之九)
本人四十五才自己创业。听到有人恭维我“大器晚成”时,虽表面上咱得赶紧说“不敢当”,可心里面似乎还挺美滋滋的。
“大器晚成”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书中第四十一章。原文为:
大方无隅,
大器免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
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意思是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不需加工,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值注意的是,1973-1974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老子》甲本帛书中是“大器免成”,而不是我们沿用了上千年的“大器晚成”。这第一手可考证的资料证明了这一字之差应该是后人抄录所误,导致大家将错就错至今。是尊重抄录者呢?还是尊重老子?学者一直在这个问题上争议不休。
讲授《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易中天教授认为还是应尊重原文的“大器免成”。 理由:“大器免成” 的“免”,有免除的意思,与前后句的“无”和“希”同为否定词更说得通。“大器免成”是说大器不需要加工,意思上也是顺畅的,这样更加符合老子的道(家)的无为境界。而“大器晚成”,显然有违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因为“大器晚成”的“晚”,与“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无”和“希”都有所相悖。再,“晚成”毕竟还是成了,这“有形”的成是一种“有所为”,也有悖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过现在“大器晚成”这个词语用得比较广泛,已经成了约定成俗的一个成语。尽管意思完全不同,但我们已无必要再强加改变了。
老子在“大器免成”这段论述中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道”家的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二零一九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