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读者这些问题?

当下,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言说的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读者问:

过去跟您学习,逐渐理解“我”其实就是经验。后来又在你近期的博文中读到“你永远超越经验”,所以又感觉有点糊涂了。今天读了这篇,明白了"在经验场中,最接近的说法就是:它就是经验本身"。但在品味经验时,总还是感觉有一个“东西”在看着这一切,同时可以提醒这都是“我”。用《唯识》的观点还都是在第六意识打转(前五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六才是思想意识)。我想很多人都卡在这里。我们只能用意识来学习。是不是要做到24/7的品味才有大帮助,才是精进?总想亲自品味到这一切都是我,而不是思想告诉我的。其实也知道这些问题都是思想在作怪,可以不理他只品味他,但今天就让他冒出来吧,体验一下冒出来的感觉。感恩!谢谢!

 

 

明亮答:

当我说:“我是经验“这句话时,其实很不愿说“我”这个主语,也不愿说“经验”这个宾语,因为主语和宾语都是逻辑概念,现实并没有主观和客观,因此主观的“我”和客观的“经验”都仅仅是看似在,其实不在的幻觉。但为了交流,我不得不通过语言,一旦通过语言说出来,就完全偏离真实了,变成了思维逻辑概念了。也许只能说当中的一个字:“是”。这个“是”字和英文的IS-NESS或BEINGNESS是同义的。如何解释“是”这个字呢?用白话说差不多就是:“是怎样就是怎样”的意思,也就是“SUCHNESS” 的意思。你看,我解释清楚了吗?没有,这个“是”是无法通过思维逻辑解释的。为什么我常常说:“你就是经验”这句话?因为如果我不用主语,也不用宾语,光说一个“是”字,虽然相当到位,但失去了交流的可能。

“我”到底在不在?看似在,其实不在。“我”仅仅是《看似》而已。“经验”到底是什么?经验也是看似发生,其实并没有发生,经验也仅仅是《看似》而已。不但“你我他”是看似有,其实没有的。“经验”也是看似发生,其实没有发生的。我并没有否定在经验中看来,经验体验看似是真实的,你我他也看似是真实的。我完全不否认《看似的真实性》,就像我不否认昨晚梦经验确实被你体验过,但梦经验现在在哪里?你找得到吗?梦境里面的人物和世界现在在哪里?你还找得到它们吗?

我们无法确定有任何东西存在,一切仅仅是《看似在》而已。

当我说“你超越经验”这句话时,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意思就是,没有“你”,也没有“经验”,只有无法言说的“SUCHNESS”或“IS-NESS”,或‘它’。SUCHNESS或ISNESS当然超越“经验”了,因为经验仅仅是看似而已,看似有经验体验,其实没有。但没有经验不排斥看似有经验。注意到了没有?我说了一句完全不合乎思维逻辑的话,请不要去理解这句话,SUCHNESS是完全超越逻辑的。

是的,你总觉得有一个“东西”在观察,这个“东西”就是主观。观察的对象就是客观。主观和客观仅仅是《看似》而已,看似有,其实不存在。当你明白了主观和客观都是看似而已,并不真的在那里,留下来的是什么?也许只能说留下了《观察》了。如果你可以品尝到根本没有主观在观察客观,而仅仅留下《观察》,那么你的悟性已经很高了,祝贺你了。让我们深入(精进)一下,也许你还可以品味到连《观察》也仅仅是《看似》而已,看似有观察,其实你无法确定到底什么是观察。你不但无法确定有一个主观在观察,你也无法确定有被观察的客观,最后,你甚至无法确定什么叫做观察。也就是说,看上去逼真的“我在观察世界“这句话,没有一个字是有实性的。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看似》的概念。

我完全不否定在经验中,你确确实实地感觉到有一个“我”在观察“世界”。你无法甩掉感觉上真切的“我”,你也无法甩掉感觉上真切的“观察”,你也无法甩掉感觉上逼真的“世界”。上帝和上帝自己玩捉迷藏游戏,就是这样玩的。

你提到的五识六识,真的有这么多识吗?当然,不否认在经验中确实看似有,其实它们都是《看似》的经验质地而已。它们通通都是SEEMING,看似有这个识那个识,其实你永远无法确定它们到底是什么,只能说一个字:“是”,或说SUCHNESS或说:是怎样就是怎样。你永远无法确定现实到底是什么,因为现实无限地超越任何你以为可以确定的结论。

《心经》说的更彻底,让我们看看《心经》说了些什么吧: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他说:感受,思想,行为,识,都是《无》的。

他说: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都是《无》的。

他说:色彩,声音,香味,触觉,都是《无》的。

他说: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无》的。

他说:意识想到的世界,是《无》的。

他说:无“无明”,也无“无明”的尽头。

他说:无“生老病死”,也无“生老病死”的尽头。

什么是苦集灭道为生老病死,为召集的原因,惑业而离生死之为完全解脱实现涅盘境界的正道。

他说:上述苦集灭道通通都是《无》的。

他说,智慧和获得,也通通都是《无》的。

 

《无》是什么意思?就是《看似有,其实无》的意思。如果你把所有的“无”字用“看似”来替代,道理是一样的。《无》不否定《看似》,《看似》不否定《无》,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你看他说的彻底不彻底?一切思想上的概念都是《无》的,一切概念都是《看似》而已。苦集灭道不是真的,是看似有,其实没有的。如果思想上把苦集灭道当真,就像从无到有地给自己编织出幻觉牢笼,陷入世俗宗教的泥潭。世俗宗教说有什么“涅槃”,也许确实有涅槃,但它不属于“你”的,只要有一个“你”在,你就进不了涅槃。真正的涅槃不是你思想上认为的涅槃,涅槃不是一种可以进入的状态或境界,也不是一种可以实现的境界,这些状态或境界或实际都是误解,涅槃就是《明白》,这个明白就是《心经》里面的《无》字,就是我强调的《看似》,就是我说的一“见”,就这一“见”发现一切都是《看似》,一切主观和客观都是《看似》,连那个宝贵的“我”也仅仅是《看似》,连那个“实在的世界”也是《看似》,这不就是涅槃了吗?哪里需要努力进入某个你没有的境界呢?哪里需要实现你不是的状态呢?

法师们不直接告诉你《心经》到底说了些什么,也许他们自己也不明白。如果老百姓明白了《心经》说的道理,还有谁会去拜佛进香?还有谁会去走“八大正道”? 所以,不要期望法师们告诉你真相。

别以为我给你炒冷饭,别以为你理解了《心经》。如果你还纠结在各种各样的概念中,比如纠结在“你我他”,纠结在“这个观察那个”,纠结在“什么东西在观察什么东西”,纠结在各种各样的《识》中,就是把表象(看似)当真了,就没有明白。《心经》不是靠大脑理解的,因为它说的都不符合思想逻辑。明白就是一“见”,见到了无限的无法说。

当你说:“我们只能靠意识学习,怎么办?”,表面看这个问题没错,非常合情合理。但如果你对佛祖说这句话,期望佛祖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你会失望的。佛祖会在问题中的每一个字后面加一个《无》字。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不会告诉你一个令你满意的答案,我会说,你问的问题中每一个概念都是《看似》,看似合情合理,其实都是没有的。“我们”是看似,“只能”是看似,“靠”是看似,“意识”是看似,“学习”是看似,“怎么办”是看似。这些逻辑只在思维梦幻中看似合情合理,其实都是《无》的。

 

如何解决你的问题?你的问题不需要解决,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思维逻辑幻觉编织出来的幻觉,这些逻辑看似有,其实无。这一“见”,还有什么问题?

 

明白就像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刻你会发现一切都仅仅是《看似》。这颗原子弹爆炸后,一切看似照常运转,你的身体还在那里,你的故事还在那里,你的思想还在,你的逻辑还在,但你明白了,一切都是SUCHNESS或IS-NESS,那些看似从有害化为无害,一切看似都是‘它’,自己就是‘它’。什么都不当真了。

 

 

 

 

============Q&A===============

读者:

这回明白了就如同不能摆脱“我”概念一样无法甩掉“观察”和“感觉上的世界”。他们都是看似存在。

明亮:

整个低级修行都在甩掉,不是希望甩掉缺陷就是希望甩掉幻觉,这就是当真了。《看似》仅仅是看似,是《无》,不需要甩掉。 

品味不是甩掉,而是品味“看似在,其实不在”这个奇迹的美妙。

 

读者:

我就错在把感觉当真了。应该只品味

明亮:

是这样。 
不要把感觉当真,直接品味经验,就会品味到基本能量,会尝到说不出的愉快。 

表面看只有五识六识,也许还有七识八识,这些“识”是你能够感觉到到,但同时还有无限多的,微妙的,你不明显感觉到的“识”,无限复杂微妙,识中含识,思想根本无法过滤分解,就忽略它们了。比如,在你感觉到”痛“到时刻,”非痛“也同时发生,但思想的注意力放在”痛“上,以为”痛“就是经验的全部,其实”痛“仅仅是经验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都不到,思想把其它都忽略了。高级瑜伽就是品味这些微妙性,品味思想无法过滤的微妙性。 

别把任何“识”当真,它们都是无限变化的经验质地,看似在,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痛”不是痛,“甜”不是甜,“苦”不是苦,“视觉”不是视觉,“声音”不是声音,“思想”不是思想,“情绪”不是情绪,“味道”不是味道,“物体”不是物体,“时间”不真的是时间,“空间距离”不真的是空间距离,“运动”不真的是运动,“变化”不真的是变化,超越思想给你的一切定义,去直接品味这些似苦非苦,似甜非甜,似X非X,似Y非Y的经验质地,品味它们无限地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品味它们无限地没有任何稳定性,转瞬皆逝,当你感觉到”难受“的时刻,直接去尝尝这个感觉,奇怪了,它好像不是“难受”了,好像变化成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了。

 

读者:

为什么心经中先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后又否定地说:空中无色? 

明亮答: 

好问题。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两句对句没错,但一经过听众的大脑思想过滤,非常容易产生误解。听众会把“空”和“色”在思想逻辑上分成两个对立概念,误解成“空”在一边,“色”在另一边,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大部分人以为自己理解了心经,其实他们都误解了,也怪不得普通人会误解,连大法师都会误解。为什么这么容易误解?因为思想逻辑的忽悠力太巨大了。其实,佛根本不想说“空”也不想说“色”,现实没有“空”也没有“色”,现实就是无限地无法言说无法确定。但佛祖为了交流的方便,总要说一个逻辑通顺的语句,就打了一个比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两者无二。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没有办法。但佛祖知道听众们读了这两句话后必然要误解的,他就在《心经》后面加上一句来否定:空中无色。这句否定句是很重要的,就是不让听众建立一个逻辑教条来,真的以为有一个“空”的境界,真的以为有一个“色”的境界。然后他们就陷入了误解编织出来的循环里无法自拔了,不明白的那位会努力地挣脱“色”界,期望升华入“空”界,就这样落入了无限螺线反复的幻觉循环之中难以自拔了。不是这回事!佛祖在否定句中强调:空中其实无色。佛祖喜欢用《无》字,意思就是,看起来都是色,其实都是《看似》有,其实没有的。什么叫做“色”?就是形状物体,用高级一点的语句,色就是《经验质地》(英文就是Experiential texture)。看起来有无限多样的经验质地,其实它们都是《看似》,不真的在那里。当你明白了“空中无色”,啥努力都不需要,“色”界是思想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色”界就是《看似》有,其实不在的,哪里需要摆脱“色”界?哪里需要升华入“空”界?别上思想概念的当了。 

品味当下即刻就是‘它’的无限的完美。

 

 

读者问: 

问题来了,当一个个体彻底觉醒了以后,比如佛陀,比如老子,比如耶稣。。。比如您,可不可以与本体能量融合,自己主动来玩这个娑婆世界的游戏,创造自己想要的实像呢?我看过瑜伽师传记,里面记载了瑜伽大师呈现奇迹异能的大量事迹,感觉他们真的能随心的操纵实像,也许这是觉醒的副产品? 

明亮答: 

从来没有“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些都是意识中的幻觉,或说是《看似》,看似有“一个一个的个体”,其实从来没有,它们都是像你昨晚梦里面的“一个一个个体”一样,看似在,其实根本不在。 

哪里有什么“耶稣,佛,老子”?它们都是意识中的概念而已,它们都是《看似》,和梦一样,看似发生了,其实没有发生。比如说,昨晚我梦见了在另一个星球里面是那个星球里面的宗教徒,那个星球的文化中有一个圣人叫做“X”祖,梦里的社会对于X祖无比敬重,大家都说X祖大彻大悟,大家给他建造了很多寺庙把他的神像供在里面。突然梦醒了,哪里还找得到那个X祖?哪里还找得到那个星球?哪里还找得到梦里面的“我”?它们不都是《看似》而已吗?不都是经验质地吗?那些分离的一个一个个体真的存在吗?那位无比伟大的X祖真的发生了吗? 

都没有!它们都是你自己的梦故事。 

既然耶稣,佛陀,还有“我”,都是经验质地(表相),经验质地都是《看似在其实不在》的像梦一样的印象,不真的发生,不真的存在。不存在的东西需要融合吗?不发生的东西需要醒悟吗?唯一需要的就是“见”到这个奇妙的情况,一“见”见到后,没有东西需要融合,因为没有东西分离开来了。没有东西需要醒悟,因为没有东西睡着了。你真的以为来了一个娑婆世界?没有!感觉上看似有娑婆世界,其实那仅仅是《看似》,和梦境一样的《看似》,不真的在发生,不真的存在。 

没有任何东西被创造出来。就像你没有创造昨晚梦境里面的“山山水水”。一切都仅仅是经验而已,并没有任何实性,创造概念是幻觉。 

看似梦发生了,但梦里面的“万千事物”并没有被创造出来,它们都是梦印象而已,不是实体的存在。 

也许瑜伽大师会有奇迹,但那些都是经验显现,也都是《看似》有,其实没有的,不要当真了。

 

关于“奇迹”和“功夫”:

关于“奇迹”和“功夫”,不明白的大多数人都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极大的兴趣,好像是给自己“修行”的一种奖励。我不否认瑜伽越做越精进会伴随产生不少奇迹,我自己就体验过很多不合逻辑的经验体验,比如化解时间,比如啥都没做,原先想要完成的事情好像自动完成了。但随着你深入明白,你明白这些所谓的奇迹都是某种经验质地,都是《看似》是这样,其实不是这样的。不会对它们当真。它们来了,娱乐一下,啥都没有增加,它们去了,啥都没有减少。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功夫”而去连功夫,这样就是本末倒置了。“功夫”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必须的。有没有‘功夫’和明白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问我有什么特别的”功夫“,我告诉你我不会穿墙走壁,但我可以接触到基本能量,而不纠结在经验质地的具体内容上。我会感受到无需理由的BLISS。当你可以深入品味经验质地后,敏感度会不断提高,很平凡的经验就会感受到愉悦。 

不要去追求任何功能,老实告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无限终极本身,‘它’的功能,就是你的功能,你是不需要学的,你已经拥有一切无限威力的功能了,不需要练就自动是你的了。但思想告诉你你不是‘它’,思想告诉你你是一个渺小的无能的”人“,过着一个可怜的生活,XX年后就死亡了。别理会思想告诉的谎言。你当下即刻都是无限终极本身,请立刻品味这个事实吧。就算你无法立刻相信这就是事实,你可以暂时利用想象法,想象自己就是唯一的存在,想象整个宇宙都是自己中显现出来的《看似》表相,想象一切都不超越自己,而自己却超越一切。如果你可以坚持这样的想象,某一刻,你有会尝到味道了,发现真的就是这个情况。 

千万不要假设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个体的”人“,需要万里跋涉,需要学习很多智慧,需要练习很多功夫,NO,NO,这些都是幻觉循环,不要落入其中。一旦落入了这些幻觉循环,思想就会做实这个故事,变成了《看似》的真实现实了,上大当了。

明亮现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隐身草' 的评论 :

有趣的巧合,这个问题不是我编出来的,确实是某位读者通过悄悄话问的,我把他的隐私内容删掉,留下他的主要内容。也许你和他想到一起了。当然了,一切问题都是经验场中升起的,不是某个人的经验场,“人”是概念幻觉,不真的有“人”,而是独一无二的经验场中升起的,就算看似是MR A提出的问题,那也是看似的情况,并不真的有MR A,你自己(不是说你这个人)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同步显现,巧合其实就是我以前讨论过的SYNCHRONICITY,暗示了一切看似在你的外面发生,其实就是你自己,外面或内部都是看似,其实没有外部内部这些概念。
隐身草 发表评论于
太不可思议了,又见证了奇迹。那个关于“一个个体醒悟后。。。”的问题就是这两天我在想要问的。要不是公司的计算机没有中文,可能早上就问了。当看到那个问题时,我都怀疑是不是我梦中写的?还有明亮先生的回答也和我expect的一摸一样。好多同学提到每一篇博文好像都是专门回答他们的问题的,我也有同感。奇迹阿!
明亮现实 发表评论于
关于“奇迹”和“功夫”,不明白的大多数人都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极大的兴趣,好像是给自己“修行”的一种奖励。我不否认瑜伽越做越精进会伴随产生不少奇迹,我自己就体验过很多不合逻辑的经验体验,比如化解时间,比如啥都没做,原先想要完成的事情好像自动完成了。但随着你深入明白,你明白这些所谓的奇迹都是某种经验质地,都是《看似》是这样,其实不是这样的。不会对它们当真。它们来了,娱乐一下,啥都没有增加,它们去了,啥都没有减少。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功夫”而去连功夫,这样就是本末倒置了。“功夫”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必须的。有没有‘功夫’和明白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问我有什么特别的”功夫“,我告诉你我不会穿墙走壁,但我可以接触到基本能量,而不纠结在经验质地的具体内容上。我会感受到无需理由的BLISS。当你可以深入品味经验质地后,敏感度会不断提高,很平凡的经验就会感受到愉悦。

不要去追求任何功能,老实告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无限终极本身,‘它’的功能,就是你的功能,你是不需要学的,你已经拥有一切无限威力的功能了,不需要练就自动是你的了。但思想告诉你你不是‘它’,思想告诉你你是一个渺小的无能的”人“,过着一个可怜的生活,XX年后就死亡了。别理会思想告诉的谎言。你当下即刻都是无限终极本身,请立刻品味这个事实吧。就算你无法立刻相信这就是事实,你可以暂时利用想象法,想象自己就是唯一的存在,想象整个宇宙都是自己中显现出来的《看似》表相,想象一切都不超越自己,而自己却超越一切。如果你可以坚持这样的想象,某一刻,你有会尝到味道了,发现真的就是这个情况。

千万不要假设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个体的”人“,需要万里跋涉,需要学习很多智慧,需要练习很多功夫,NO,NO,这些都是幻觉循环,不要落入其中。一旦落入了这些幻觉循环,思想就会做实这个故事,变成了《看似》的真实现实了,上大当了。
明亮现实 发表评论于
读者问:

问题来了,当一个个体彻底觉醒了以后,比如佛陀,比如老子,比如耶稣。。。比如您,可不可以与本体能量融合,自己主动来玩这个娑婆世界的游戏,创造自己想要的实像呢?我看过瑜伽师传记,里面记载了瑜伽大师呈现奇迹异能的大量事迹,感觉他们真的能随心的操纵实像,也许这是觉醒的副产品?

明亮答:

从来没有“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些都是意识中的幻觉,或说是《看似》,看似有“一个一个的个体”,其实从来没有,它们都是像你昨晚梦里面的“一个一个个体”一样,看似在,其实根本不在。

哪里有什么“耶稣,佛,老子”?它们都是意识中的概念而已,它们都是《看似》,和梦一样,看似发生了,其实没有发生。比如说,昨晚我梦见了在另一个星球里面是那个星球里面的宗教徒,那个星球的文化中有一个圣人叫做“X”祖,梦里的社会对于X祖无比敬重,大家都说X祖大彻大悟,大家给他建造了很多寺庙把他的神像供在里面。突然梦醒了,哪里还找得到那个X祖?哪里还找得到那个星球?哪里还找得到梦里面的“我”?它们不都是《看似》而已吗?不都是经验质地吗?那些分离的一个一个个体真的存在吗?那位无比伟大的X祖真的发生了吗?

都没有!它们都是你自己的梦故事。

既然耶稣,佛陀,还有“我”,都是经验质地(表相),经验质地都是《看似在其实不在》的像梦一样的印象,不真的发生,不真的存在。不存在的东西需要融合吗?不发生的东西需要醒悟吗?唯一需要的就是“见”到这个奇妙的情况,一“见”见到后,没有东西需要融合,因为没有东西分离开来了。没有东西需要醒悟,因为没有东西睡着了。你真的以为来了一个娑婆世界?没有!感觉上看似有娑婆世界,其实那仅仅是《看似》,和梦境一样的《看似》,不真的在发生,不真的存在。

没有任何东西被创造出来。就像你没有创造昨晚梦境里面的“山山水水”。一切都仅仅是经验而已,并没有任何实性,创造概念是幻觉。

看似梦发生了,但梦里面的“万千事物”并没有被创造出来,它们都是梦印象而已,不是实体的存在。

也许瑜伽大师会有奇迹,但那些都是经验显现,也都是《看似》有,其实没有的,不要当真了。
明亮现实 发表评论于
读者问:

为什么心经中先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然后又否定地说:空中无色?

明亮答:

好问题。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两句对句没错,但一经过听众的大脑思想过滤,非常容易产生误解。听众会把“空”和“色”在思想逻辑上分成两个对立概念,误解成“空”在一边,“色”在另一边,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大部分人以为自己理解了心经,其实他们都误解了,也怪不得普通人会误解,连大法师都会误解。为什么这么容易误解?因为思想逻辑的忽悠力太巨大了。其实,佛根本不想说“空”也不想说“色”,现实没有“空”也没有“色”,现实就是无限地无法言说无法确定。但佛祖为了交流的方便,总要说一个逻辑通顺的语句,就打了一个比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两者无二。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没有办法。但佛祖知道听众们读了这两句话后必然要误解的,他就在《心经》后面加上一句来否定:空中无色。这句否定句是很重要的,就是不让听众建立一个逻辑教条来,真的以为有一个“空”的境界,真的以为有一个“色”的境界。然后他们就陷入了误解编织出来的循环里无法自拔了,不明白的那位会努力地挣脱“色”界,期望升华入“空”界,就这样落入了无限螺线反复的幻觉循环之中难以自拔了。不是这回事!佛祖在否定句中强调:空中其实无色。佛祖喜欢用《无》字,意思就是,看起来都是色,其实都是《看似》有,其实没有的。什么叫做“色”?就是形状物体,用高级一点的语句,色就是《经验质地》(英文就是Experiential texture)。看起来有无限多样的经验质地,其实它们都是《看似》,不真的在那里。当你明白了“空中无色”,啥努力都不需要,“色”界是思想编织出来的幻觉概念,“色”界就是《看似》有,其实不在的,哪里需要摆脱“色”界?哪里需要升华入“空”界?别上思想概念的当了。

品味当下即刻就是‘它’的无限的完美。
明亮现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隐身草' 的评论 :

是这样。
不要把感觉当真,直接品味经验,就会品味到基本能量,会尝到说不出的愉快。

表面看只有五识六识,也许还有七识八识,这些“识”是你能够感觉到到,但同时还有无限多的,微妙的,你不明显感觉到的“识”,无限复杂微妙,识中含识,思想根本无法过滤分解,就忽略它们了。比如,在你感觉到”痛“到时刻,”非痛“也同时发生,但思想的注意力放在”痛“上,以为”痛“就是经验的全部,其实”痛“仅仅是经验的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都不到,思想把其它都忽略了。高级瑜伽就是品味这些微妙性,品味思想无法过滤的微妙性。

别把任何“识”当真,它们都是无限变化的经验质地,看似在,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痛”不是痛,“甜”不是甜,“苦”不是苦,“视觉”不是视觉,“声音”不是声音,“思想”不是思想,“情绪”不是情绪,“味道”不是味道,“物体”不是物体,“时间”不真的是时间,“空间距离”不真的是空间距离,“运动”不真的是运动,“变化”不真的是变化,超越思想给你的一切定义,去直接品味这些似苦非苦,似甜非甜,似X非X,似Y非Y的经验质地,品味它们无限地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品味它们无限地没有任何稳定性,转瞬皆逝,当你感觉到”难受“的时刻,直接去尝尝这个感觉,奇怪了,它好像不是“难受”了,好像变化成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了。
隐身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亮现实' 的评论 : 说得对,我就错在把感觉当真了。应该只品味。谢谢!
明亮现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隐身草' 的评论 :

整个低级修行都在甩掉,不是希望甩掉缺陷就是希望甩掉幻觉,这就是当真了。《看似》仅仅是看似,是《无》,不需要甩掉。

品味不是甩掉,而是品味“看似在,其实不在”这个奇迹的美妙。
隐身草 发表评论于
谢谢!这回明白了就如同不能摆脱“我”概念一样无法甩掉“观察”和“感觉上的世界”。他们都是看似存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