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第7章讲的是在摩西立完了帐幕之后,以色列各支派所献上的供物。当帐幕被立起之后,也就象征着神居住在祂的子民以色列人当中。这个时候,神的子民向神献上供物,表达对神的渴慕、热爱、委身与降服,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经文首先介绍了各支派首领所献上的可供会幕服事所使用的物件,包括六辆篷子车和十二只公牛。在将这些物件分配给利未人使用的时候,哥辖的子孙因为是办理圣所的事,是要在肩头上抬圣物,所以就没有分到这些交通工具。由此可见,供物的分配原则是按照使用的需要,而不是人人有份、均分。因为供物是献给神的,不是给人的,所以供物的分配也是要按照服事神的需要来进行,而不是按照人人有份的所谓公平法则来操作。这也可以成为教会财务方案的指引。虽然我们相信教会的每一项事工都是在服事神,可是我们也需要弄清楚神要这间教会去做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先分清事工的轻重缓急、优先次序,才可以使得教会的财物更好地被主使用。
接下来,经文记载了十二个支派所献上的行献坛之礼的供物。虽然每个支派所献上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物品,可是经文却没有用以一代全的方式来略过,而是不厌其烦地记载了十二次。这重复的记载所传递出一个的强烈信息,就是各支派所献上的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各支派所献上的怎么会刚好一模一样呢?难道是神规定如此?还是说后面的都是照着第一个所献的来模仿?虽然我们无从知道背后的原因,可是经文通过记载十二个支派所奉献的供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规有矩、井然有序的画面。各个支派的奉献都一模一样,整整齐齐地呈现在眼前。这整齐的奉献所传递出来的是整齐的意念。虽然各支派的人员组成、思想理念、经济实力都不相同,可是最终反应出来的却不是杂乱无章、各献各的,而是大家都同有一个心志,都同有一个意念。或者是遵行神统一的吩咐,或者是彼此协商之后的结果,也或者是彼此效法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整齐划一的奉献场面,很显然是得到了神的悦纳,以至于经文愿意花了大量的笔墨来重复记载,突出其强烈的效果。
对于我们今天的奉献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基督徒都要奉献一模一样的才算是好,而是说我们要有一样的奉献理念和心志。当我们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所奉献的固然会有所区别,可是如果我们都怀有同一个心志,同一个意念,都是为神而甘心乐意地摆上的时候,在神眼里,我们的奉献就如同十二支派的奉献一样整齐划一,因为我们都是有整齐的意念。而能够统一我们各人奉献心志的,就是我们对神的爱和委身。都是以神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都是以神的心意满足为喜乐,而不是以自己的私欲满足为喜乐;都是以神的事工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当我们每一次的奉献不再是带有自己一丝的杂念,例如不舍得、不甘心、攀比、小算盘,而是全然带着单纯服事主、为主摆上的心的话,所呈现在神面前的就是整齐的意念所带来的整齐奉献;是光彩夺目,蒙神悦纳的。
默想经文:“用膏抹坛的日子,首领都来行奉献坛的礼,众首领就在坛前献供物。”(7:10)
静默思想:默想这幅画面,十二个支派的首领来到神面前,不是杂乱无章的场面,而是井然有序的画面。将这个场景深刻在心中,愿意与弟兄姐妹同心合意地来服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