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朱元璋刀下的倒霉文人

文字狱古已有之, 而尤以朱元璋而光其大。 

盖文字狱之常因多由于雄猜之主的心虚。心虚本来也不过人之常情, 因为人人都或多或少有点阿Q的癞头疮, 俗云生理或人格上当某种忌讳。对阿Q说句癞头不过遭受一番怒目而视, 但朱元璋掌握着无上的权力,而为人又极端冷血狠毒,绝少宽恕之德,触犯他的忌讳, 或者根本没有触犯他的忌讳却被其猜疑为讳忌的对手,就只好倒大霉了。     而朱元璋以乞僧出身,  忌讳最多, 所以朱元璋光大文字狱也是历史的必然。  

 于是朱元璋当朝, 知识分子除了在被“诬以谋反”外的死路之余,又多出一种纯属于文字的灾难。——仓颌造字,神鬼夜哭,或为此故。可叹!

  现在举出例子说明:浙江(杭州)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北京)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广西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里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但朱元璋不作此解,当时江南方言,“则”与“贼”同音,朱元璋认为显然是讽刺他作过小偷的往事。尉氏(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在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本是千年以前的古文,但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于是许无处斩。这一批人都是地方学校教师,只不过代地方官员撰写奏章,竟招来杀身之祸。当然,文字狱也不限于奏章。朱元璋崇信佛教,对印度高僧释来复最为礼敬。释来复告辞回国,行前写了一首谢恩诗,诗中有两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意思很明显,他生在异国(殊域),自惭不生在中国,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歌颂大皇帝。但朱元璋的解释不同,他说:“殊,明明指我‘歹朱’。无德,明明指我没有品德。”于是释来复从座上客变为阶下囚,处斩。

      朱元璋与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平民出身的帝王,但刘邦毕竟是一位英雄,他始终保持英雄们所有的豁达大度的气质,不脱平民社会的本色。朱元璋却深以他的平民身份为耻,深以他当过乞丐和当过和尚为耻。在他充满自卑的情意结中,异常羡慕官员和士大夫所保持的优越地位,因而产生强烈压制别人的暴虐意念,以求自己心理平衡。

      明政府统一中国,汉人自然地升起一种愿望,认为蒙古统治的黑暗时代已经过去,汉民族自己建立的政府,应该跟历史上若干伟大的王朝一样,至少在开创初期,呈现一片蓬勃祥和的欣欣向荣气氛。  这种愿望并不奢侈,然而,中国人的命运太坏,他们所遇到的政治领袖,不是刘邦,不是李世民,而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一种绝对自私和愚昧的蛇蝎性格的成功者,以冷血,享受他人苦痛流血、绝少宽恕为本色。 他开创的明朝, 使得中华文明走向了反智和更邪恶的专制,本来一直领先世界的 中华文明从此才真正走向了衰落, 一步步的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文明。 

(此文为读书笔记, 大量引用柏杨先生文字, 敷以自撰缀文而成)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好文,朱元璋之暴政与其文化程度低,心胸狭窄,心胸狭窄估计与幼时缺乏家庭温暖有关,因其少年时当过乞丐,和尚,看到的都是人间黑暗的一面,而刘邦做过亭长,有一定文化,成长过程也算正常,加上还有继承一些战国古人的遗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