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Postscript
诗必言志乎?
本诗集收集了作者2016- 2018年三年间(偶有此前遗漏者)习作289首,以及重新发表的2首诗。这期间,世界经历了如下大事:
英国脱欧、“南海仲裁”、巴拿马文件公开(2016)、川普成为第45任美国总统,欧美频发恐怖袭击,“伊斯兰国”(IS)被击溃(2017),朝鲜半岛危机,川金会(2018)。十月革命百年周年(2017),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一带一路”、 加拿大150周年国庆、国立公园免费(2017)、美中贸易战、孟晚舟事件(在加华人因此被抛入尴尬的处境)、多国拒绝华为5G手机、中加旅游年,中国首个丰收节,加拿大大麻合法化(2018)。
作为平头百姓,我们既不能改变寄居国的大政方针(尽管可以行使投票权),对母国的作为也丧失了发言权(尽管可以根据个人的道德水平评判),人微言轻,命若蝼蚁。诚如回加探亲的诗云博士所言:“我们喝的是地沟油,何必去操中南海的心?”但是,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一个文娱组织并长期坚持,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千里行交游俱乐部便是这样一个例子。
千里行的本业活动是登山,每回的登山经历本身就已难忘,特别是在遇到天候变化、迷路、发生危险时,故事多多。回来后又被参加者写成诗词,激发了诗社的文学创作。例如,在移民加拿大十年之后,在一个海边野营的清晨,耀群“忽然”诗兴大发,佳作不断;而正因为要写诗,他更积极、更认真地参加登山、观察并记录沿途所见所闻;又例如,2018年夏,千里行到石棉矿市三山公园登山(详见《橡树岭》),途遇一片油菜花田,照片发表在微信群后,被伟夫看到,立即前往采风,后在群里发布具有油画效果的油菜花海照片,旋被一叶偏舟(喜子)看中,发表《题照》诗,引发静水子的和诗。伟夫采风后一周,即举家迁往多伦多。此两例说明,登山是如何促进诗歌创作的。
2016年1月7日,家兄因癌症去世。当家父电话我噩耗时,他失声痛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他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何如哉?我在两老面前表现得镇定自若,但我痛哭的时候,有谁知道?以后,家兄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有时弱不经风,有时健康如常。我每每醒来,都要沉思良久,回味我与兄在梦里的交往。
2016年12月,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多方华人企业的赞助,为纪念弘毅诗社成立十周年而汇编的诗集《果园集锦》出版,这是魁北克市华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弘毅诗社、北社(魁北克华人文学社)于2017年4月9日晚联合举行第二次诗会暨《果园集锦》新书发布会,法国文学专家、魁北克文学专家张裕禾博士教授作“海外华人文学的定位”报告,认为随着移民时间的推移,移民文学将逐渐由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延伸过渡到接纳国文学的中文版,最终融入当地(魁北克)文学。张博士对作者们下一步写作的建议是:写自己的生活、写当地人的故事,比如探讨本地的历史、访问印第安村,多写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作品。
诗集发行后,引发了华人圈诗歌创作的高潮、新人入会的高潮。新通讯工具微信群的使用(弘毅诗社群于2018年12月建立),加速了诗歌的发布和交流。老铁博士的加入,提高了我们对诗画(照片)的鉴赏水平。
2017年9月25日,与家兄同龄的、我的同行兼师友、复旦大学教授、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博士在出差途中因车祸去世,享年53岁。家母在第一时间用电话通知了我。我彻夜不眠,回顾我俩的交往史,那已是30年前的事了。我打算写一篇纪念文章。但因我当时诸事缠身,无暇动笔,我心焦如焚。待终于有时间动笔时,时间已然过去一周了,结果就是,我把本应该是情真意切的文章写成了一篇温吞水。文章发表后,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响,因为国内普通人看不到《文学城》。我也就放下了此事。
2018年2月春节期间,我返乡省亲,为亡兄扫墓,参观昙花林等地,也接续了华师时代的同学情谊。桂子山上,青冈王死了,银合欢死了,但情人小道还在。
不料半年后,我闲来无事,查看我的博客,早有三封不同来源的电子留言指向同一个人:在美国俄勒冈州的韦芳,系关于这篇文章的。我立即电话美国。原来对方是钟父美鸣的早期学生,定居美国。她见到了我的回忆文章,转告钟父,钟父读罢大哭,急于“见到”作者。我们在电话中回忆钟扬在武汉的日子,双方痛哭不已。她嘱咐我,在与钟父交谈时一定不要哭,以免引发钟父的丧子之痛。我诺之。在钟扬的冥诞日,我终于与在武汉的钟父通了电话,钟父谈及他和老伴儿赶赴事故现场时嚎啕大哭,我不为所动。我们均以钟扬为骄傲,约定下次我回武汉时一定去看望他们。
钟扬去世一周年时,数本《钟扬传》同时出版,至少其中一本引用了我的回忆文章。2019年6月18日,我与携家人前来加拿大旅游的韦芳(美国),在蒙特利尔唐人街Beijing(京都)餐馆实现了历史性会面。
三年来,我们家利用暑假,依次去了泰坦尼克的坟地哈利法克斯、拥有一街两国的美加边境小镇Stanstead和休伦湖花瓶岛。这些都在本诗集中有所反映。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我几年前发表在网上的一篇游记,由于提及了同僚张大厨在国内时期的事迹,被其移民美国的同学兼同事看到,与我联系上。于是这一对阔别40年的知青朋友终于取得了联系,从而使张大厨“回归”了他的组织。为表感谢,张大厨手书了他1975年在陕北农村下乡时草创“白草诗社”的开社诗送我:
白雪飘山乡,草长待春光。
诗家清景在,社稷有衷肠。
一个文学作品居然还有如此的现实作用,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移民加国十七年已过、十八年未满的同僚、同乡喜子无事时,爱琢磨一个问题:我们新时代的移民,错过了祖国的经济腾飞期,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比较复杂,看我们以什么标准衡量,是以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还是生活质量?前两个标准比较容易量化,后一个标准太抽象,不便于操作。我提出一个新标准,即人均寿命,这是个综合指标,且易于量化。我们立即动手查找答案:在中国,全国人均寿命为76.25岁(2016),同期的在美亚裔的平均寿命为86.67岁,在加华人的平均寿命为85.60岁(埃尔伯塔省,2007)。我们立即知道答案了。
光阴似箭。一晃,我们从桂子山毕业已经三十年了。当年叱咤广场的天之骄子们,尚能饭否?引领我写诗的珞珈山的武汉大学遗传学教授、九十岁的汪向明博士依然健在。2018年,我终于在多伦多见到了神交16年的汪博士之女小兰女史。托周辉辉、魏风华夫妇的福,我在武汉再见了杨和平博士之夫人一泓清水。“我希望在自己临死前,回想人生时可以感慨,自己没有遗憾地释放了自己的全部的生命。以后不论贫穷或者富有,高峰或者低谷,拥挤或独处,显赫或者贫穷,高贵或者低贱,我都可以平静地接受它们。我的选择只会出于打磨掉欲望后生命的真正渴求,只有如此,我才不会被时代击败。”(张根,2019)这不也是我的希望吗?
诗也可用来消遣啊。
鸣谢:老铁博士写序,孙敏博士英译书名,陈云忠题字,周潇潇设计封面。魏南希教授审核英文。邱东茹博士、黄宏才女士和崔鸿教授等在我滞汉期间提供帮助。梅子陪伴我走过这些年,特别是在我滑雪骨折养伤期间。这是千里行的副作用(因户外运动而受伤者,可不止我一例)。2017年秋,我们家新添了成员克罗羞(Clochette)。
“配偶就像自己的一双手。有手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重要,一旦你失去了,其重要性立即就显现出来了。”发表银婚感言(2018)的梁建聪如是说。游离了五年的你,体会到了吗?
2019.07.01
稻粱魁北克/静水子 著。-魁北克:中文国际出版社, 2019.07
I.静... II.稻... III.诗歌-作品集-中国-当代 IV.I227
ISBN 978-2-924086-09-4
封面设计 周潇潇 封面题字 陈云忠
责任编辑 周 进
DAOLIANG KUIBEIKE 稻 粱 魁 北 克 ©静水子著 魁北克:中文国际出版社 (1268 Julien-Green, Quebec, Qc, G1W 3M3,Canada) http://chineseinternationalpress.com 开本:137×205 1/32 字数: 68千字 定价: 30.00加元 版次:2019年07月第1版 2019年07月第1次印刷 |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ess
1268 Julien-Green, Quebec, Qc, G1W 3M3,Canada
http://chineseinternationalpress.com
© Chinese International Press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Subject to statutory exception and to the provisions of relevant collective licensing agreements, no reproduction of any part may take plac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press.
Printed in China at Wuhan.
A catalogue record for this book is available from the 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nationales du Québec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data
Jing, Shuizi, 1967-
Survival in Quebec/Shuizi Jing.
p. cm.
1. Chinese—Canada—Poetry. I. Jing, Shuizi. II. Title.
PR9199.3
ISBN 978-2-924086-09-4 paper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