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新旧冷战中的位置(上)

二战后,共产主义阵营空前强大。由苏联一个国家,发展出了两大块。一块是东欧华约诸国,一块是东亚东南亚。这两大块都是由于靠近苏联,便于支援渗透而发展起来的。

 

而一个明显差别就是,东欧国家基本上是被动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本国的精英和民众多数并不喜欢社会主义,但是苏联坦克压过来了,也没办法。但是心里总是想着怎么反抗苏联的。从柏林危机到柏林围墙,从匈牙利事件到波兰工会,此起彼伏。归根结底,东欧虽然落后于西欧,但是工业化水平,分权制传统都使得社会主义不得人心。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彻底分权制的理想。列宁的社会主义只是短期的分田分地。贫民游民分点过了眼前再说。中产更在意自己的那点能长期持有。

 

所以东亚这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多的是主动引进社会主义。这些国家相比东欧国家,贫穷落后得多,而且更多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有更强的民族自决意识。从精英到民众普遍存在用列宁主义指引自己,打跑殖民者,分掉殖民者财富的心态。土著民普遍把殖民者的财富差异简单地归结为对土著的剥削,没有看到在殖民者来以前土著更穷,把殖民者赶走以后,土著除了刚分田地的时候乍富了一把,然后还是贫穷。他们没有认识到殖民者的富有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社会体系的富有。殖民者能够发现土著不能发现的财富。

 

然而越是贫穷落后的社会就越是容易急于求成,越是排外。在二战中被德日严重打击的英法殖民地世界体系,终于也在美苏的进一步压迫下,彻底终结。只不过美国的方案是长期经济解决,而苏联的方案是短期武力解决。美国的方案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方普遍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比较失败。而苏联的方案则正好相反。

 

当时美国在中南美基本掌控,在欧洲在意识形态上是战略攻势,在中东中亚南亚非洲是战略防御到僵持,而在东亚东南亚却节节败退。美国不得不两次亲自出马来稳定局势,而苏联在欧洲也不的不主动出兵镇压了一次。

 

相比之下韩战还可以说是打平,越战美国普遍被认为是败退了。但是实际上战略上讲并不那么简单。在二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菲律宾,印尼,马来,泰国,缅甸等国在五六十年代也是相当不稳定的。美国虽然没有守住印支,但是也算成功遏了列宁主义的进一步扩张。严重杀伤了越共力量,损耗了中苏的力量,为四小龙的崛起打下稳定基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