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剃头匠》- The Old Barber
大概都到了这个岁数了,朋友推荐了电影《剃头匠》。这是一部十三年前的老电影,难得的是它有真实的故事背景并由非职业演员的原型真人出演。靖奎(活了101岁)以其93岁的高龄在片中出演了主角敬大爷,成为了世界上最年长的电影主角。2006 年,电影获得三个大奖,其中之一是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
敬大爷是个北京普通的剃头匠,十几岁就开始给人剃头,一生为无数名人理过发,包括原国民党北平守将傅作义将军。九十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坚持骑三轮车,在后海一带走街串巷,为那些走不动路的老主顾服务。眼看老主顾们越来越少(他送走了400多位),他免不了为自己的后事发愁。敬大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干净、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打扰子女,不给他们添麻烦。于是,他开始悄悄地做准备:拍一张令自己满意的能够用作遗像的照片;一身体面的中山装,以及殡仪馆的告别仪式要用的500字生平简介。。。
剃头的这门手艺如今也快成绝响了
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透射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老人们对待生活和死亡的态度或乐观、或悲伤、或无奈等种种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于老人漠视的现实:比如90多岁的敬大爷不得不孤身一人,他唯一的儿子从不来照顾,过来就只是要钱;老人倔强的蹬着三轮车昏倒在城墙根下,人群熙熙攘攘,他却没人关注;敬大爷的一位老顾客老米被儿子强行接回家“享福”,没两天就死了(儿媳妇虐待?),儿子惦记的其实就是老头的拆迁房款。因为邻居一直在照顾,他怕老爸真的上法院把房子送给邻居;敬大爷的另一位老顾客老赵一个人在家死了几天才被他上门剃头时发现。。。
我可以算是个北京人吧,而且我后来上的小学(4 - 6 年级以及文革前期的 1 – 2年)就是在胡同里的。那所小学原来就是敬大爷为其理过发的傅作义将军的私宅,傅解放后捐献出来改造成了“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所以影片中出现的老北京的腔调,老胡同的面貌,老北京人的规矩我都倍感亲切。感谢这部片子带给我胡同生活的回忆。
看到敬大爷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老妈,她也90多岁了,原来也象敬大爷一样一个人住。后来,好说歹说才于3 - 4 年前搬到了条件尚可的敬老院,让远在地球另一面的我稍微放了一点心。前两天,回北京的老婆居然做通了她的工作,为她换装上了自动冲洗烘干的马桶盖,这让我心里似乎又少了些许guilty。之前,我回北京时动员并带她去商店看过几次,小半年前回去给她90岁庆生时,几乎说动了她,但第二天要去她那里量尺寸时,她突然反悔,坚决不干,还把我臭骂一顿。我当然不怪责她,知道她和敬大爷一样:不愿打扰子女,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和敬大爷一样,她脑袋不糊涂,当知道这种马桶盖方便,特别是岁数再大时更需要。但她节约惯了,舍不得花钱,想多留些钱给孩子。老妈虽然身体还好,但已到了说走就走的岁数。所以,经常给她打电话听她唠叨成了我的一项“任务”,我知道,她每天都在等我的电话。当然,还有每年春节必定要回北京和她一起度过春节。就像她常念叨的:这次见了面,还不知道有没有下回。。。
又想到了自己,如果也到了敬大爷那个岁数以及那个处境,我也会象他那样坦然面对吗?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