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真想干好一件事情,那就得勤下功夫多上手。那些所谓的“捷径”其实就是哄人上钩的套路。一旦上钩你就会发现,哪里有什么捷径,除了拼命认真学本领这一条路之外,你别无它路可选。正所谓“熟能生巧”,这句话放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任何地点都基本适用。
以前提过多次,我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胶东人。胶东人以吃面食为主,尤其擅长蒸食。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山西人才是蒸面食的高手,岂不知山东人蒸面食的本领也不在山西人以下。小时候经常看我母亲蒸馒头,看着看着就学会了个大概其。但是我揉的面却总也不如我母亲揉的面那样结实和筋道十足,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不是真正胶东人的缘故。胶东人蒸出来的馒头都是大而一咬就掉馒头渣的那种结结实实的硬馒头,没有手劲是根本揉不出那种很硬很硬的面的。记得平生只见过一次我的大舅妈----一位地地道道的胶东农村女人做馒头,她做出来的馒头比我母亲做的还要大还要硬。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大舅妈蒸馒头的全过程,我绝对不会相信只有一米五几瘦小身材的她会做出那样大而硬实的馒头。一个又瘦又小的女人的手劲能有多大?一个个足有三两重既有咬劲又一口一掉渣的大馒头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美国这么多年,我自己蒸馒头的时候真不算多,一是因为我根本蒸不出山东大馒头,二是因为没有馅的面食在我家总会被油亮的大米饭排挤掉。虽然我极少蒸馒头,但包子和饺子却是我家常备的冷冻食品。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一次包出一百多个饺子,然后把它们装在最大的保鲜袋里放进冰箱冷冻,吃的时候拿出来煮上十几、二十个,吃完了这一袋就再包一袋新的放进去。包饺子的馅料什么都可以,但我主要是用韭菜或者白菜加上猪肉或者虾仁和鸡蛋和馅。包包子我一般都是包素的,因为我家经常吃包子的人就喜欢吃素馅的。
新年刚过就发现我家库存的素包子剩了没几个,为了补充“弹药”,我毫不犹豫地在周五的晚上和了一大块面,又用开水泡了粉丝、腐竹,就等着第二天早上面发起来以后就可以包包子了。周六早晨起床一看,头天晚上和的面已经发得很大了,于是我就赶紧准备包子的馅料。
天津有一种十分有名的素包子名叫“石头门坎素包”,它的馅料是以绿豆芽菜、香菜、面筋、香干、粉皮、黄花菜、木耳为主料,而用芝麻香油调匀的红腐乳和芝麻酱拌馅是它的点睛之处。咬一口蒸熟的石头门坎包子,立即就能尝到芝麻酱和豆腐乳混很在一起的那种很特别的酱香气味。芝麻酱是京津地区人们喜欢吃的且处处都用的食用酱料。芝麻酱甜、咸烧饼,涮羊肉的蘸料,芝麻酱拌面,芝麻酱拌各种凉菜,吃嘎巴菜,吃爆肚,吃面茶,吃焖子等等,都离不开芝麻酱。芝麻酱在京津人的眼里,就跟广东人的酱油瓶子和四川人的油碟是一个等级。由此,包包子也放芝麻酱就不足为奇了。
我这回包素包子跟石头门坎一点也不沾边。我即没用豆芽、面筋、香干、粉皮、黄花菜,也没有用点睛之物芝麻酱,我就是把烫熟的白菜挤干了水,和剁碎的粉丝、摊熟的鸡蛋以及切好的青葱放在一起,又加了用香油搅拌开的酱豆腐和少许盐搅拌均匀就开包了。
照个照片还给照模糊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朦胧”艺术派。包好了的包子再放室温醒面30分钟,然后就连盘子一起冰冻,冻结式了就装进保鲜袋冷藏起来。
包子馅都用完了,面盆里却还剩下不小的一块面。犹豫着到底是蒸馒头还是烙葱花饼,最后这两个念头还是被另一个想法战胜了。我想起了家里还有大半瓶子花生酱,正好用来做糖饼吃。我很快就把那块面擀成了一个大圆皮,往上面抹了很多花生酱,然后又找出红糖往花生酱上厚厚的撒了一层,又将面皮卷成筒子装,再卷成罗圈状并用擀面杖擀成了一个和中号皮匝一样的薄饼。庆幸的是,我家真的有一只很大的平底锅,正好放得下那只大饼。刚开始烙饼一切都好,小到中火,勤翻慢烙。渐渐地,饼变得越来越熟,外表也变得酥脆。由于内部都是花生酱和红糖面,受热后出油又流糖浆,加上我又翻得很勤快,翻着翻着,饼的表面就被我翻掉了一块皮。我赶紧把掉了皮的糖饼费劲的铲出锅,可破了皮的地方已经黑了一大块。
可以看出饼的四周都出现裂缝,因为太酥了。
切成块的糖饼到处都开裂,吃的时候必须要双手捧着,否则就得掉地上摔得四分五裂。这张糖饼太好吃了!比相声里二他妈妈烙的糖饼还好吃。只可惜我家从没有“二”,当然也就没有能钓来一大木盆鱼的二他爸爸。不过这糖饼倒是歪打正着的激起了我的烙饼激情,我准备这个周末再烙一回花生酱红糖饼吃吃。真的,比芝麻酱糖饼好吃多了。不骗您!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