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四季分明的地方有一个好处,四时风景和每个季节的感受绝不相同。喜欢冬日的密林和旷野,喜欢雪中徒步。绝大部分时候,视野里空无一人,偶尔有遛狗或越野滑雪的人走过。日前黄昏时分鹿儿哥在眼前跳过,没想到能够这样狭路相逢。心生激动,它跳过步道后停在树林里。掏出手机想捕捉它的身影,可惜光线太暗,拍出来的只能看见翘起的白尾。
冬日里的色彩
空寂的冬日
意识到拐错了一个路口的时候,看看天色还早,索性继续向前探索一下
原来树林之外是另一片风景,不知道这一片天地还能坚持多久而不被开发成住宅小区
转回到林子里,极低的温度下,居然还有涓涓细流,为这片林地里的生灵提供最重要的水源
静谧的森林里,听得嘣嘣的声音,以为是啄木鸟觅食。停下来找它的身影,寻周围有病的树,不见鸟影。只见一棵高高的树空中摇摆得比别的树更厉害。树梢上看见有风,并不大,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棵树会晃动得这么厉害,而怦怦的声音就是从这棵树发出来的。心里掠过一个词儿“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难道是真的?
细细观察这棵树,发现它顶端的枝干颜色跟周围的都不一样,虽然所有的树都掉光了叶子。它上面伸开的那些像伞骨一样的枝桠都生病了,在这极寒的天气里,一点点的微风,树枝上那一层像苔藓一样的寄生物一定积攒了比正常树皮上更多的水份,此时都已结成寒冰。这些树枝应该已经干枯了,承受不了这些重量,虽然还没有掉下来,但风的肆掠,一点点的力量也能让生病的树发出如此巨大的声响。也许下一场风暴,它就真正的倒下了。于是继续向前,回来的时候,还是远远的听见树的声音,这是它的挣扎和抗争吗?它有没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感叹呢?看来这个表达并不完全正确。
真正完完全全健康的大树,在林中,应该不是那么容易就受伤倒下的。这么说,只是本着一个已经被科学训练僵化掉了的逻辑来的,非常达尔文主义。这些树,这些生灵,生活在完完全全的自然环境之中,没有人看顾照料它们。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有害生物可以对它们造成伤害,它们长在那里,对这些伤害完完全全没有任何的抵抗。风来雨过雪打,它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想来,做一棵植物有许许多多的局限。在步道周围,这里第一第二图片里的植物有许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全部被砍掉了,根还留着。某天聊起来,有人说,砍掉这些长了很久的枝丫,是为了让新的长出来的更健康,也许有些道理。所有的生灵,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都会有求生的本能。大规模的修剪,大概是园丁驯化植物的重要手段。这个方法,在别的领域里也适用,虽然看起来蛮残酷,尤其是那些被砍掉的枝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