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73岁的易中天还是这么敢说!(ZT)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少网友惊讶。“这还是那个《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吗?”“以前不是以幽默风趣著称的吗?怎么这篇文章,笔锋这么狠

看来很多人完全不了解易中天,以为他的火,只是靠把历史故事讲成段子。其实他一直是个敢说话的狠角色。

我们可都别忘了,他今年已经73岁了。这篇疫情文章开头,他先表达了不喜欢喊“武汉加油”。

为什么不喜欢?因为“武汉和湖北已经竭尽所能,你让他们上哪儿加油去?”一线医护人员和一线基层干部、公安干警都已经到了极限。他狠狠地骂道:“不要再宣传什么怀孕的护士、流产的医生坚守岗位之类。那才真是吃人血馒头!”

其中怀孕护士指的是这个新闻。

流产医生指的是这个新闻。

它们和我几天前写的孤寡老人捐款差不多。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不同的包装。赶紧让这位怀孕9个月的护士回家休息才是该干的事!而不是拍照片,不是写报道。武汉再缺人,缺一个马上就要生育的准妈妈?缺一个刚流产10天的女医生?真是笑话。

易中天接着直言:“吃人血馒头的往往也是马屁精。马屁精是土特产。每到国难当头,他们就会不甘寂寞地跳出来舞文弄墨。

“土特产”三个字用的真是精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最后,他呼吁“请关注底层,请关注一线,请关注疫情!包括那些连数字都算不上的冤魂!请学会说人话,请学会懂人心!这,很难么?

这篇很短的文章,读着非常解气。在这么大的公共事件面前,有多少文化精英站出来说话了?按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标准来讲,易中天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

但放在现在,这篇文章就如同千万颗砂砾中的一粒珍宝。弥足珍贵。

真是讽刺啊!

易中天和方方一样,不是在武汉出生,但从小在武汉长大。他小时候体弱多病,是个药罐子,动不动就要去医院因为她母亲生他的时候不巧得了疟疾,差点把他打下来。他父亲在湖南大学任职,是个清贫的助教,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学校一旦拖欠工资,他还不得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好在易中天学习争气,考上武大,拿了硕士文凭,并在学校中文系任教11年。期间,虽然他的讲课深受学生喜爱,但一直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混的比较惨。

后来他去了厦门大学中文系。1998年,单位分房子,半卖半送,一百多平米,只要3万元。可惜,作为一个工作20年的大学老师,连3万都拿不出。

这一年,他已经51岁了。他2005年因《百家讲坛》走红,那时差不多都快退休了。成名后,没有乖乖当一个名人、畅销书作家,而是到处说真话。借古讽今、借西方反思东方,是他常干的事。

我只详细讲一个例子。刚出名那会,他去北京理工大学做讲座。不管是什么样的名人,刚火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分享励志故事。弄一些鸡汤,把崇拜者搞的七荤八素的。因为这些故事最具传播性,他讲一遍,网上就到处都是了。但马上步入花甲之年的,可没那么不要脸。

他一上来就探讨了一个非常严肃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应该当伪君子还是当真小人。

因为他讲三国,有人批评他为曹操辩护。于是他就从这个问题开篇,深入到了一个敏感话题:体制。

他说,美国的宪法首先把官想象成恶人,然后再用法律限制他。制度上设计好了,想作恶没那么容易。而中国古代一直是君子治国。“结果就把人都弄成了伪君子。

因为在权利和诱惑面前,道德是容易崩塌的,这时候需要外部约束。

他又说,明清两代官员收红包是人人都知的潜规则。当地有钱人逢年过节都得孝敬。为什么?

因为明清两代官员的俸禄极低。连县太爷请的师爷,都不是朝廷发工资,而是县太爷自己掏腰包。“它这个腐败是被逼出来的腐败。”

易中天是不是很敢说?但到这里还没结束,下一个继续深挖出来的观点更狠。为什么朝廷会这么做呢?直接向富人多收税,然后多给官员发工资不就行了吗?反正一回事。

因为要“标榜它以德治国”。

“因为我们的官员都是君子啊!君子不爱财,君子很廉洁,君子艰苦朴素。”

这就是他为什么开头会说“君子治国,结果就把人都弄成了伪君子。”大家品品易中天讲的中国文化的B面,是不是在当下的抗疫中表露无疑?最后他总结道,中国文化建立在小农经济,西方文化建立在商品经济。

西方人与人的关系是契约。法律,是一种契约,管人的行为。宗教,是一种契约,管人的道德科学,也是一种契约,管人和大自然

而东方人与人的关系靠什么呢?易中天说,一靠情感,二靠道德,尤其靠伦理。

伦理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展到极端,就是鼓励妻子死了丈夫之后,做烈女,守活寡。

这也是当年鲁迅对旧社会批判最凶的靶子,把人不当人。易中天以上分享的内容,虽寥寥数语,但意义重大。

他能选择、敢选择这个主题作为自己刚成名后的高校演讲,绝对是来源于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你就能搞清楚现在中国很多矛盾。很多底层矛盾。

很简单,他希望民智觉醒。

希望至少这一代大学生,能够活得明白,看得清楚。只有年轻人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以上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例子。下面我再聊几个轻松的。

大家都知道王朔的骂人功夫在当代作家里是出了名的。当年《百家讲坛》走红,他就对最火的于丹和易中天有一段评价。王朔说:“于丹夸夸其谈,我一个老军人看不下去,但易中天挺好玩的。

而易中天有一次做客崔永元的节目,对王朔的评价却很有趣。

当时小崔说自己年轻时被逼着读经典文学,读不下去,很痛苦,然后问易中天:“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中天坚定地回答“有!”

这个乐趣有好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比方说先秦诸子,比方说《史记》,语言非常漂亮。”

小崔马上反问:“还能有王朔的漂亮?”

易中天知道小崔故意使坏,眼睛斜视,面部表情僵硬。台下的观众也安静了下来,氛围有点紧张。

然后他突然放松地说:“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其实不过如此。” 并被配合上微笑和手势。

之后他被王朔粉丝骂得不清。但说的是大实话啊!因为拿王朔的文字和《史记》比,当然是“不过如此”。

没毛病。因为根本没法比。

小崔乐死了,心里OS一定是:就喜欢这样敢说话的嘉宾。

易中天怼记者是出了名的。因为记者老是问一些很蠢的问题。比如问他出名后做这么多演讲,是为了赚钱还是传播文化。这种问题在普通明星、名人看来,其实就是个套路。肯定为了传播文化啊!场面话嘛,谁不会说呢?

但易中天最讨厌回答这种揣测动机类的问题。他反问:你们电视台请我来,是为了赚广告费还是传播文化?

类似这种还有很多。总体感觉就是通常这类面子上的问题,问易中天十有八九要落空,或者被怼。因为这种问题细究下去,毫无问的必要。

他还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采访视频,是央视的《面对面》。主持人第一个问题:你在《百家讲坛》里最火,有什么诀窍?易中天马上说:“没诀窍。” “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百家讲坛》?易中天又马上说:“你是一个教书匠啊!教书本来就是你的本分。”

后来,主持人又问电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别扭的东西,你不这么觉得是吗?

对他成名的质疑感扑面而来。

易中天很有礼貌的笑了笑,表示自己上一个问题还没回答完呢。

哈哈哈,看到这里我也笑死了,易中天的脑路真的很清奇。他的思维一直被他自己牢牢控制着。说自己是为了人生而学术,有的人为了学术而学术,还有的人为了职称而学术。他最看不起最后一类。

他上电视只是想增加人生体验,不管能不能出名,都有收获。

然后主持人又问:(上电视)你感到舒适吗?

易中天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向上,吸了一口气。

过了几秒,易中天反问:说实话吗?

主持人哈哈哈一笑,坚定的回答:当然说实话。

又追问他,不舒适是什么时候?

易中天又犹豫了。他把声音拖长,显然在思考这话应该怎么讲出口,毕竟是央视的深度采访啊!“不舒适就是,碰上一档无聊的节目,一个蹩脚的主持人,问了一堆八卦问题,你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就很不舒服。

一口气说完。

大家品品。看到这我真笑死了。这可是采访才刚刚开始哦。

后面主持人又问了一个傻问题:大家觉得听易老师讲课很有意思,像听评书一样有意思。那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听评书呢?

易中天耷拉着脸回:“是啊!这个问题太好了,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然后标志性的笑又突然出现了,他回答:“你应该去问观众。

这个语气和表情的转变简直太神了。主持人又问:您是有意参考过评书的说法吗?看到这连我都听不下去了。真的是迷之尴尬。为什么讲课幽默就要和评书有关系呢?

果然,易中天又冷脸回答:“我就没听过评书。

“如何参考?”

注意看上面的表情。这次他连笑都笑不动了,只能嘴角微微上扬。不知道他此刻心里在想什么,但一定很不舒适。。。。

其实记者这些问题很简单。

如果易中天是一个年轻学者,现在突然走红,这些问题他一定能给你讲的头头是道。真真假假的吹一吹。

但他不是。他都快60岁了,辛辛苦苦当了几十年的普通大学老师,你觉得他会给你讲什么成功方法论?一个快60岁的老人,还能为了上电视,从评书里学来幽默?

太搞笑了。

他一定是在这么多年,在专注如何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个人风格。而他如此敢说话,是因为年纪大了,没啥忌讳的,而且也改不过来。

以前,面对无聊的记者,他不舒适,说不了场面话,只能怼回去。前几天他刚过完73岁的生日,面对疫情中的荒诞,他不舒适,写不了场面话,也只能怼回去。

庆幸还有易中天这样的知识分子为民众发声。他为什么能做到?

他一直强调,不管是教育还是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把人当人。

“不要谈什么望子成龙,我的口号是:望子成人”

谈医患关系时,他说:不要说什么“医生也是个人”,应该讲医生首先是个人。把所有职业、所有标签里的人,首先当成人,再考虑职业和标签。

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如果都这么考虑问题,当下疫情里的荒诞事,是不是会少很多?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博主分享。易中天开始出名的时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那时候的社会环境比较宽松,他讲一些大胆的话不会被有关部门“训诫”。如果是现在,他的文章估计早就审查、自我审查,他还没出名,文章就无影无踪了。
yamyam 发表评论于
挺好,还第一次看这个人讲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