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一 吴越春秋 兴吴人物 之十五

游延陵季札庙 
 
(一)
 
延陵贤哲献忠肝  让国为图家国安
 
季子祠前秋日净  渔樵笑议恋簪冠
 
【背景材料】
      季札三让吴国王位的经过:周灵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卒。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季札贤能,吴王寿梦有意让他继承王位,季札不肯(一让),于是只得立长子诸樊。诸樊服丧期满,让位于季札,遭推辞。吴人也坚决要立季札为王,季札于是离家到舜山下隐居,亲自躬耕,吴人只得罢休(二让)。诸樊在位十三年卒,临死前, 授位给二弟余祭,想通过兄弟相传,最后传位给季札。余祭封季札于延陵。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博学多才的季札开始周游列国。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颇有远见卓识,是当时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连齐国晏婴也向他请教避难办法,度过危机。余祭在位十七年卒,立三弟为王,老三在位四年卒,嘱把王位传授季札,季札礼让,又避居延陵(三让)。
 
申港季札墓
 
 
(二)
 
延陵坟草正萎枯 怅望秋空雁影孤
 
日月精光射碑碣 河山灵气护瑶图¹
 
信行淑誉满华夏 仁让遗风泽句吴
 
骨肉相残争国柄 长令祀主泪如珠
【注】
  1.瑶图 :  A.图籍;版图。 B.指帝王世系;帝王族谱。这里借指泰伯后裔,泛指吴国后人。
 
【背景材料】
  季札,吴始祖泰伯第19世孙,吴王寿梦的第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公元前576年)乙酉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35年(公元前485年)丙辰年,寿92岁见《吴氏大统统普》。他受封于延陵。延陵古邑位于江阴、常州交界处焦溪境内的麻皮桥、翟家村一带,史称延陵季札。乃是常州、江阴的人文始祖。
 
    从前江阴西城门楼上,有清代江苏学政姚文田所书“仁让古邑”四个大字,其“仁让”之典故,便出自季札。
 
  季札谢世后,葬于延陵古邑北门外的上湖中,后来上湖经围垦,成了陆地。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贤人,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季子陵园”,坐落在申浦河西岸,据地势分为底、中、上共三层,底部是广场,中部为石阶平台,上部建有殿、亭、碑、墓,占地十余亩。墓高一丈八尺,茔域回绕四十三步。
 
    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封王,建殿于墓南300步,周广365步,并派50户守卫王墓,宋武帝御赞亭在殿前15步。大殿上悬挂有康熙皇帝御笔手书“让德光前”金匾。还有清代兵部尚书彭玉麟题“逊国孤踪”匾、明代进士书匾“至德第三人”“万古不磨”。 两旁抱柱楹联书“星斗月寒君子墓,风雷时护圣人书”。殿中央为季札的塑像。前殿矗立世代传颂的“十字碑”,上书“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相传为孔子所书。
    唐玄宗开元年间殷仲容曾摹刻之,后来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由常州府知事朱彦立重刻之。不过唐代流传下来的现存书法中,孔子的题字却是十一个字。
  庙内还建有流风亭与廊房相联,亭房前檐墙内镶嵌有彭玉麟画的“石刻梅章”四幅。亭内布置秀雅,幽静宜人。亭旁小园里种有近百株各色梅花。
     季札的宫室就在延陵古邑,在离季札墓不远处的常州境内。延陵季札是江阴和常州的人文始祖,至今两地没有联合起来,对延陵古邑的具体位置,进行考察研讨,以致若明若暗,不知所云。
 
《盛赞延陵王 季札》  
南朝·宋  武帝
维王延陵  全义让国
见礼知政  闻乐知德
观风审音  挂剑酬心
怀哉高风  无古无今
 
《季札庙》    
南宋•周驰(?一1213年)
古人不可及  冥晦秉淳德
一动成功名  焕烂照无极
季子贤大夫  剑佩游上国
微乎礼乐意  洞达有精识
迄今二千年  欲继难再得
我行故城闉  寂寞吊遗迹
庙古丹雘漫¹ 阶空苔藓积
翔禽集中溜  悬网挂虚壁
乡人尚加敬  瞻仰自夙昔
岁时修馈祀  尘土走巫觋²
吾徒志为学  不肯竞朝夕
景慕将何如  江海起涓滴
【注】
1.丹雘,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涂饰色彩;犹言藻饰。
2.巫觋,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合称“巫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