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一 吴越春秋 吴楚征战 之十八

进军路线考量
 
六年疲楚计  仍有战机忧
 
江汉陈坚垒  关山傍壑丘
 
攻坚费时日  偷袭乏兵筹
 
绕道军淮汭  攻郢另秘谋
【注】
  战机,用兵作战的谋略,作战时机。兵筹,用兵筹策。
 
 
柏举决战
 
柏举之战是春秋晚期一次规模大、战法灵活、影响深远的大战,吴军三万精锐以少胜多,消灭楚国廿万大军,直捣郢都。
 
三国联军袭楚疆¹ 迂回千里入荆襄
 
兵从天降据淮汭² 轻取三关逼汉江³
 
风卷残云扫落叶 吴钩耀眼带寒霜
 
怆惶列阵昭王惧 匆促布防楚将慌
 
司马奇谋制劲敌? 方城调将袭吴航?
 
三关阻塞断归路 隔水驻防绝秣粮?
 
护国良谋难克践 争功谗说岂能防?
 
挥师渡水图浪战 令尹贪心太炽张?
 
吴主见机军后撤 安排陷井捉豺狼
 
头颅滚落楚军败 碧血横飞敌胆丧
 
三万精兵威猛在 阵军柏举志高昂?
 
楚军屡败惧鏖斗  上下离心各恐惶
 
血雨腥风摧朽木 昏天黑地闪刀光
 
先锋夫概奋神勇¹? 刀劈史皇马下亡
 
楚帅惊魂奔郑国¹¹ 横尸狼藉卧沙场
 
吴王劲旅追残伍 清发水边痛断肠¹²
 
半济围歼悲切切 江流泛赤泪汪汪
 
回援尹戍箭创毙¹³  廿万楚师半死伤
 
以少胜多兹役始      用兵之道足流芳
 
兴亡常伴千秋恨      最恨囊瓦将国殃
【注】
1.三国联盟:指唐、蔡、吴三国联盟。唐、蔡原是楚之属国,国君因楚令尹子常索贿受辱,与吴结盟伐楚。 
2.淮汭:淮水弯曲处。(今安徽霍丘县附近)、《左传·定公四年》“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於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 ” 
3. 三关,指在河南省信阳县南40公里处,雄跨豫鄂两省,形势极为险要,为大别山隘口武胜关、平靖关、九里关的合称,古称大燧、直辕、冥阨关。 
4. 司马:指左司马沈尹戍,此人头脑冷静,长于谋略。 
5.方城,是楚国守卫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即缯关,由楚国边防军驻守。
6.  秣粮,粮草,牲口饲料,这里指军队给养。“”
7.争功谗说:楚将武城黑欲献媚于令尹,进言曰:“吴人舍舟从陆,违其所长,且又不识地理,司马之策,其必败矣。今相持数日,不能渡江,其心已怠,宜速击之。”瓦之爱将史皇曰:“楚人爱令尹者少,爱司马者多,若司马引兵焚吴舟塞隘道,则破吴之功,彼为第一也。令尹官高名重,屡次失利,今又以第一功,让于司马,何以立于百僚之上?司马且代子为政矣。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囊瓦惑其言,遂传令三军,俱渡汉水,至小别山列阵决战。
8.  令尹,是楚国官名,其它国家称宰相,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当时楚令尹囊瓦,字子常。是贪婪之辈,他滥杀楚臣,招致国人不满。
9.  柏举(今湖北麻城地区)。
10. 夫概:吴王阖闾之弟,吴国勇将,后因搞政变被诛。 
11. 楚令尹囊瓦在柏举战败,逃亡去郑国。
12.  清发水,今湖北安陆西的涢水,吴军用“半济而击”的战法,给予渡河逃命中的楚军以沉重的打击。
13. 左司马沈尹戍率部回救,在雍澨  (今湖北京山西南) 遭遇吴军,经过激烈拚杀,主将沈尹戍战死。 
【背景材料】
     公元前506年秋,楚国大军围攻蔡国,蔡在危急中向吴国求救。同时,唐国国君也因愤恨楚国令尹不断侵凌勒索,而主动与吴国通好,要求助吴伐楚。唐、蔡虽是小国,但位于楚国的北部侧背,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吴国和它们结盟,可以避开楚国正面关隘,  进行战略迂回、实现突袭,直捣楚国心脏地区。 
    是年冬天,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谋臣武将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倾全国水陆之师3万,乘楚军连年作战极度疲惫,东北部防御空虚薄弱之隙,进行战略奇袭,吴军溯淮水西进。进抵淮汭(一说今河南潢州西北)后舍舟登陆,以5000精锐士卒为前锋,在蔡、唐军配合导引下,兵不血刃,迅速地穿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挺进汉水东岸。“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堪称“以迂为直”战术之典范。 
    楚军极其被动、仓猝应战。楚昭王急派令尹囊瓦、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等人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两军隔汉水对峙。左司马沈尹戍是一位头脑冷静的军事指挥。针对吴军特点,向统帅囊瓦提出建议:由囊瓦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阻击吴军的进攻,正面牵制吴军。他本人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境)征集楚军,迂回到吴军的侧后,毁坏吴军舟楫,阻塞三关,切断吴军的归路。尔后与囊瓦所率的主力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 
  囊瓦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待沈尹戍奔赴方城后,却又听从武城黑和史皇的挑拨怂恿,出于贪功冒险心理,  擅自改变原先商定的作战计划,冒险求战,不待沈尹戍军完成迂回包抄行动,立即单独渡过汉水向吴军进攻。 
    吴军见楚军主动出击,大喜过望,遂后退疲敌、寻机决战,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囊瓦中计,尾随吴军追袭,自小别山(汉川东南)至大别山间,连续与吴军交战,结果总是失利,以致士气低落、军士疲惫。 
    孙武见楚军已陷入困境,当机立断,决定同楚军进行战略决战。十一月十九日,吴军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县北,一说湖北麻城)列阵迎战楚军。阖闾弟夫概听从孙武分析,认为囊瓦不得人心,楚军素无斗志,主张立即主动发起攻击,楚军就必然溃逃,大获全胜。但阖闾谨慎,否决了夫概的意见。夫概不愿放弃歼敌良机,率领自己五千部属奋勇进攻囊瓦。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以主力投入战场扩张战果,大胜楚军。囊瓦失魂落魄,弃军逃奔郑国,史皇战死沙场。 
   楚军主力在柏举决战遭重创后狼狈向西溃逃。吴军及时实施战略追击,尾随不舍。 
终于在柏举西南的清发水(今湖北涢水)追及楚军。“因敌制胜、半济而击”再度给渡河逃命的楚军残部以沉重的打击。吴军继续追击,至雍澨(今湖北京山西南)追及正在埋锅造饭的囊瓦军残部,又大破之。并与由息(今河南息县西南)回救的楚军沈尹戍部遭遇。 经过反复激烈的拼杀,援军被歼,主将沈尹戍伤重身亡。至此,楚军全线崩溃,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完全暴露在吴军面前。吴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五战五胜,于十一月二十九,一举攻陷郢都。楚昭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往随国(今湖北随州)。柏举之战遂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结。
 
鞭尸
 
鞭尸难泄恨    掘墓未心安
 
无极思藏匿¹   包胥谋阻拦²
 
难寻熊轸影³   惟见句吴冠?
 
三楚遭屠戮    闻之心自酸
【注】
1. 无极,陷害伍员父子的奸人。
2.包胥,即申包胥,伍子胥的朋友,楚国大夫,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王出兵援楚,击败吴军。
3.熊轸,即楚平王儿子,楚昭王。
4.句吴冠,这里指吴国军队,军纪不振。
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吴兵劫掠烧杀,楚人苦之,奋起反抗。伍子胥见之心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