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几百年前由进京的徽班在结合了汉调、徽剧、昆曲和秦腔等地方戏曲的精华之后而建立起来的剧种。它的剧中角色多分为生(小生、武生、老生、娃娃生),旦(青衣“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彩旦、闺门旦),净(架子花脸、铜锤花脸、二花脸),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丑(文丑、武丑、三花脸)五个行当,表演形式兼具唱、念、做、打四门功课,剧中的道白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发音形式,伴奏的乐器主要以胡琴为主。大约因为它是以京白为表演语言的剧种,所以京剧最流行的地区当为北方的京津地区莫属。老式年间,那些想在大江南北出人头地的唱京戏的角(此时发“绝”的音,还要带儿化音,念二声)儿,没有哪一个人不是先在京津的戏园子里登台露脸的。如果过不了京津戏迷们对角儿的即痴迷宠爱又苛刻挑剔的难关的话,那他们也就别想去别的地方唱红了。
旧时的京剧演员除了在戏园子里唱戏以外,还要经常去出钱买唱的私人家里表演,名为唱堂会。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戏园子只属于男人的地盘,那些也想听戏的夫人、太太、小姐们却不屑去那种地方露脸听戏。也所以,出钱把角儿们请进自己的家门,利用过年、过节、做寿、结婚、满月等名义唱几台大戏,家里的那些爱听戏和爱捧角儿的女眷们就可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跟着享受听京戏的乐趣了。虽然那时唱戏被认为是一种不高雅的行当,但喜欢听戏和喜欢自己唱戏的人却数不胜数。记得父亲曾经讲过,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听过谭富英和梅兰芳的堂会,到了少年时期就开始经常与他的一众兄弟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吹拉弹唱,一帮子人里有唱青衣的,有唱小生的,有唱老生的,有唱花脸的,有拉二胡的,俨然一个小小京戏班子,这叫玩儿票。他们当中没有哪一个人是真想当戏子(旧时对艺人的称呼)的,但自己在家里唱戏却是那时京城子弟的最大乐趣之一。
父亲对京剧的热爱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后来遇见了我的母亲,两个人的那种对京剧的共同爱好从此就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文革后期,老式京戏仍然被视为旧时糟粕不准听也不准唱,能听能唱的就只有《红灯记》、《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样板戏。为了过戏瘾,父亲去百货大楼买了不少样板戏的唱片,拿回家里用留声机放着听,闲暇之余还会关起门来用京胡自拉自唱,郭建光、李玉和、杨子荣替代了曾经的诸葛亮、杨四郎、徐彦昭,都是他喜欢唱两句的角色。由此看着父亲,我也对京戏渐渐有了些兴趣,以至于样板戏里的男女老少的唱词和唱腔我几乎都会背会唱,也算是一种旁门左道的培养记忆的方式。后来,戏曲在文化解禁后被再次发扬光大,那些曾经让老戏迷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又重新回到了舞台上。以后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看见最多的场景就是他们二人一起坐在沙发上不厌其烦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京剧音配像,看着全国京剧大赛,看着各种京剧表演的实况录像,看京剧成了父母二人毕生最大的业余爱好之一。因为对京剧的不陌生和程度极其一般的喜好,也使我对那些有京剧表演夹杂其中的影视剧作品格外的留意。由此,当我知到最新播出的名叫《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电视剧就是一部以梨园故事为基础的作品后,我就决定要好好地把它看上一遍。
《鬓边不是海棠红》整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它讲述的是:出身沪上却在北平发达万千的年轻商人程凤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被朋友请去看了一场由刚刚到达京城就崭露头角的青衣男旦商细蕊的演出,不想从此就被他的近乎无懈可击的唱功和风姿卓越的扮相给吸引住了。当商细蕊立足未稳,又因为秉性倔强而被嫉妒他的京戏协会会长以及同门师爷算计就要被迫远走他乡的关键时刻,程凤台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挑头做起了商细蕊戏班子水云楼的老板,从而使商细蕊有了日后在京城一步步发展并最终成为名震四方的天下第一旦的坚强后盾。而后程凤台又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最初时期暗中帮助抗日武装运送军火并最终彻底粉粹了日本人要把杀人武器运送到中国内地的罪恶阴谋的故事。乍一看,这就是一个有钱的公子哥与年轻戏子之间的惺惺相惜的传奇故事。事实上,贯穿这种情谊的根源却来自于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永不磨灭的爱戴。
程凤台之所以对商细蕊一见如知己,是因为他自己的母亲曾经就是个唱旦角儿的戏子,他在商细蕊的身上看到了他母亲年轻时的身影,这就使他自然而然地对商细蕊产生了不由自主的亲情。自古戏子都想嫁入豪门,程凤台的母亲亦是如此。然而命运不济,突然败落的程家使程凤台的母亲很快就失去了靠山,也使程凤台姐弟俩早早地就饱尝到了生活的残酷与命运的绝望。好在程凤台的大姐程美心风情万种,美丽动人,为了成为人上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貌日夜周旋在有钱有势的男人堆里,成为了十里洋场中的一名交际花,并最终傍上了军阀曹司令。虽然自己的母亲是个嫁入豪门给人做姨太太的唱戏之人,但程美心、程凤台姐弟俩毕竟也是姓程。为了程家能他日东山再起,程美心又处心积虑地为弟弟和东北土财主家的女儿范香儿撮合了婚事,从而顺理成章地用范家陪嫁的大笔财产为程家的复兴铺平了道路。也由此,就有了接下去的她的阿弟程凤台出国留洋,回国发展,八面玲珑,黄金万两,亦邪亦正,声色犬马,得意商场,一呼百诺的人生阅历。
商细蕊原本出身在一个家世显赫的官宦家庭,却因为几岁时出门和家人走丢,进而被人贩子卖给了水云楼班主商菊贞。商菊贞虽然有水云楼戏班子,却从没有大红大紫过。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全部梦想都压在了天资聪颖的义子商细蕊身上。他对商细蕊十分严苛,每当商细蕊动了不想学戏的念头,必定会招来商菊贞用鞭子对他的一顿狠打猛抽。“我问你,你想不想以后再没人打你,自由自在再也没有人管你。好,那咱们就得把手里的活儿练到拔尖了。”如此年复一年,商细蕊终于在十几年后成为了梨园行儿里让人羡慕,惹人妒忌的角儿。戏台上的商细蕊是个男扮女装以假乱真的集千娇百媚,花容月貌于一身的绝代佳人。戏台下的商细蕊却是个如假包换的血气方刚,勇者无惧的倔强少年。因为他的出类拔萃,因为他的刚正不阿,他就成了那些即比不过他又不能令他低头的心怀叵测的人们的眼中钉,由此就有了他被逼无奈准备带着水云楼一众人出走京城,就有了程二爷危难之中出手相帮,就有了他和程二爷从此之后的生死与共。
初看《鬓边不是海棠红》,我首先看到的是旧时艺人的生存险境和大多悲剧的人生,再看到程凤台终于出手相救商细蕊让人宽心的转机,也为他们能在患难之中互相帮助感到欣慰。在剧中,商、程二人的关系大多时间都体现出了息息相关的异姓把兄弟情谊,让人着实为备受欺凌的十足的弱者商细蕊感到高兴,庆幸他的造化如此之大,居然能有财大气粗的程二爷不计较任何得失的为其撑腰掌舵。但是,在后来的几场程凤台和商细蕊的对手戏中,我却分明从程凤台的扮演者黄晓明的眼睛里看出了别样的情感。作为演员,拍戏前是必定要仔细研读剧本或者原著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把握好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以及外表的特征,以期准确和忠实地把每一个人物真实完整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以黄晓明那样娴熟的演技和拍戏的经验(虽然我之前从没有看过他演的任何一部戏)他应该很轻易地就能把握住戏中人物的特质与特性,而他在镜头前若隐若现地对戏中的商细蕊所表现出来的欲言又止的别样情感,却很有些电影《霸王别姬》戏中人物的味道。或许这部剧的原意根本就不是现在展现在荧屏上的样子?出于好奇,我在网上找到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网络小说,一目几十行的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竟然真的找到了我心怀疑虑的白纸黑字的事实所在。在此,我没有理由浪费时间去还原小说中所描写的真实的程凤台与商细蕊,我只把我找到的两小段原著中的话写在这里。原著中有一段对商人程凤台的描写:“他就是一个滚刀肉,老油条,是个满身酒色财气,铜臭十足的市侩。” 而商细蕊对程凤台表白道:“二爷,下辈子我忘了她,只等着你,我们干干净净,完完整整在一起。”。原来,黄晓明的表演真的是准确无误的。因为他算得上是久经历练的老演员了,他所表示的情感或许正是导演让他把电视剧想演却最终没有敢演的原著中的人物的真实心理展现给观众的本质。事实上,经过了政治正确和主旋律基调的主导,小说中那个原本即贪得无厌,醉生梦死,恬不知耻却又在外敌入侵时不失爱国气节的好坏参半的程凤台被彻底美化成了十全十美的英雄,而原著中那个阴柔有加,情感丰富,知晓风月却又宁死不屈,矢志不渝的商细蕊被改编成了纯情至真,心无杂念只知向恶势力宣战的伶人勇士。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尹正饰演的商细蕊,并认为他出演的商细蕊几乎无懈可击。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只为了自己的作品能播出赚到钱就把原著改得如此这般的虚假和高大上却是十足的败笔。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十分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也并不只是男女之情那样简单。如何把真实的生活既不庸俗,也不世俗,更不艳俗,绝不恶俗地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应该是各国影视艺术家们共同的目标。也因此,例如中国电影《霸王别姬》(邓小平特批在大陆放映),例如英国电影《莫里斯》,例如德国电影《自由落体》,例如美国电影《单身男人》、《费城故事》、《米尔克》等等一大批既有主题,又有思想,更不乏艺术性、现实性和真实性的以男人的爱为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层主不穷。当然,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文化艺术市场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前提。这也许就是《鬓边不是海棠分红》扭扭捏捏犹抱琵芭半遮面,又想票房又想讲故事的尴尬呈现。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海报很靓丽,说白了就是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
如果您是一个根本不知道剧情的人,以第一眼的印象,您是不是会想到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觉,是因为尹正饰演的民国京剧男旦商细蕊的舞台扮相绝对不输任何一位女性演员。这部剧之前,我对尹正是谁毫不知情。这部剧之后,我对尹正最大的印象依然是他近乎精美绝伦的京剧舞台上的男扮女装的华丽造型,如果他以后没有更好的角色出演的话。
用男性演员来扮演女性角色,或者反过来用女性演员来扮演男性角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跨性别表演。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舞台上,男女同台表演被视为有伤风化。所以那时的戏班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或男人或女人的组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剧常用的男旦角色和越剧舞台上的女小生角色,由此就产生了中国京剧史上的全男人的“四大名旦”和越剧舞台上如假包换的女梁山伯范瑞娟和徐玉兰。
京剧四大名旦:左起荀(派)慧生、梅(派)兰芳、尚(派)小云,下是程(派)砚秋。
年轻时的“四大名旦”:左起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四大名旦”年轻时在戏中的扮相。左上:梅兰芳。右上:程砚秋。左下:尚小云。右下:荀慧生。
在我看来,尹正扮演的虚构故事里的青衣男旦商细蕊并不是某一个人,因为在他身上显现出了极为明显的“四大名旦”的某些气质和秉性。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商细蕊的扮演者尹正虽然是个33岁的青年,却在电视剧中演活了那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青衣。他在剧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十足地显现出了一个少年应有的淳朴与纯真,任性与倔强,相依与相随,无助与失落的情感特征。剧中的商细蕊最爱吃大肘子,每逢开戏必得肘子一只伺候。不仅如此,他更是嗜肉如命之人。这个特性其实是来自于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的真实生活。年轻时的程燕秋儒雅、清俊,舞台上的年轻女子扮相更是柔美多情,婀娜多姿。
然而他生性喜欢吃肉,而且还是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那般豪爽。尹正和程燕秋年轻时期的长相还真的好像有几分形似,不知这是不是导演最终选中他的原因。
旧时戏班子里的男孩和女孩都要练习踩跷的基本功,目的是为了在台上表现出女子裹脚行走的动态。
剧中的商细蕊性格刚强,拳脚功夫了得,见了恶势力不仅不低头,反而还会摩拳擦掌、迎头给与痛击。为什么他一个唱青衣的旦角却武功如此强悍?因为他先前练的是老生,要学很多对打的功夫,由此才有了他后来的即能唱又善战的本领。这一点也和历史上的程燕秋的经历十分相似,因为程燕秋初始在戏班子里就是学的武生,后来因为扮相俊美就改学了花旦,再后来又被发现他的嗓音清脆,就又让他改行学了青衣。历史中的程燕秋是个仗义执言,敢当街拳打特务,敢自编新剧表达痛恨日本侵略者,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思想,并在日本统治时期罢演京剧神隐乡村种地为生的京剧艺人。我个人觉得,剧中商细蕊的身上有不少现实中程燕秋的经历。诚然,现实生活中的程燕秋既是大丈夫又是好慈父。
虽然尹正扮演的商细蕊的身上有许多程砚秋的影子,但是商细蕊在台上的演唱却好象更接近梅兰芳。电视剧中的那些舞台上的戏曲片段,例如《贵妃醉酒》、《女起解》、《霸王别姬》就都是梅兰芳唱了一辈子的经典曲目。也所以,剧中商细蕊这个人物是集许多京剧艺人集大成的一个角色。
虽然许多人都说黄晓明长得非常英俊,但我却从来也没有因为想看他而连带着看他演出的电视剧,我有我自己看剧的标准。不管他之前都演过什么,也不管他之前的那些角色都演得好不好,《鬓边不是海棠红》是我看的黄晓明的第一部剧。
黄晓明在戏里饰演的程凤台是一个家境一度落魄,后因娶了带着万贯家财做为陪嫁的农村土财主的女儿而又一步青云的怕老婆的男人。除了他老婆的钱财,他还有一个上海滩交际花出身最终嫁给军阀的姐姐,凭着这两个女人的路子和票子,程凤台从此笑傲江湖,亦正亦邪的混迹于走私军火和捧角儿办戏班子的道路上。他对商细蕊的爱护一是来自于他自己的母亲就是戏子的事实,二是来自他赏识商细蕊的精湛造诣与才华。程凤台虽然不是正人君子,却实实在在是个热爱自己国家的商人,为此他和日本人上下周旋,最后几乎都要丧失了生命也毫无怨言。黄晓明按照剧本和导演的要求把程凤台演绎成了一个爱国英雄,虽然多少有些让人不相信,却着实把剧中的程凤台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知他的下一部剧会是个什么人物,只希望他再接再厉。导演于正居然为一部网络剧请到了黄晓明,估计黄晓明现在真的是拍戏拍得少了。
佘诗曼在剧中饰演一个东北大财主的女儿,她明明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程凤台看上的是她的陪嫁,但她却依然在程家最落魄的时候带着价值连城的大笔嫁妆来到了她深爱的男人身边。
为了她爱的男人,她什么都豁得出去,换来的却是程凤台对他始终如一的相敬如宾般的若即若离的顺从与听话。她曾经害怕商细蕊的出现会让自己的丈夫程凤台离她而去,但到最后她却又心生怜悯地为商细蕊买了一张和她们全家一起前往香港避难的火车票。虽然商细蕊没有跟她们一起走,但她是否能够一辈子都揽住程凤台的心却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佘诗曼的表演不温不火,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但是我还是从范湘儿的身上看到了几分娴妃挥发那拉氏的影子,毕竟《延禧攻略》和《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导演是同一个人,而且背景、色调甚至音乐都有些雷同之处呢。
匆匆忙忙写了这些,虽然文章很松散也全无精雕细作之感,但我还是在文章里说了我想说的一些话,敬请有机会看到它的朋友们见谅海涵。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