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

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总是有用的,但有时保留自己的想法也不失为好办法。

疫情以来,禁足隔离。面对面的交流被取消。人都在网上。虚拟的世界,情绪凸显,我们比从前更多地表达情绪,更多地猜测周围其他人的情绪。我一小时前给她发了信息,现在她都没回。是不是生我气了?我认为她的手机信息回复不太连贯,我常给她的朋友圈点赞,她却很少给我竖大拇指。我是不是得罪了她,在那次群里发言时说错了话?她在群里艾特了大部分人,却从不艾特我。我们是否有矛盾?她心里怎么想?为什么积极回应别人,却对我的提议不回答,她经常在我的言论下发帖刷屏。

我们生命中的很多时候饱受内心煎熬。我们想和别人分享但因为害怕误会最终放弃。我们往往更愿意保持沉默,不去冒风险。无聊闲在,我们和他人在微信上交谈的频率比以前高了好几倍,每天多了互动的机会,每次都可能造成误解。

那么怎么办呢?如何平衡对他人粗糙的漠不关心和活在不断地担心自己是否得罪了谁,努力平衡让他人知道我们的感受与让他们承担不需要或者不想要知道的信息呢?

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便是认识到“你没必要过度敏感”。喜欢思考的对人对事的理解趋向敏锐和深刻。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敏感是个优点,过度敏感在大部分语境下肯定是个贬义词。过度敏感对天灾人祸不起到帮助,反而让人觉得有负能量。因为“你太敏感了”的意思是“大家都认为是琐事,只有你在抱怨”。你所抱怨的是你关心的,只有你这么关心,我们,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所以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不必担心某某对你的看法。不必担心任何人或事。

只需把它们写下来。写了,也就忘了。世界静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