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与影同行
两个多月过去了,疫情仍在继续;中国高潮才过去,境外却是全球总爆发,不知何时是个终点。不想传递疫情消息,谎言比真相多;安心宅家,不问世事,不给政府添乱。
整个春节都宅在家中,好在我早已习以为常,安心作画比什么都好;开学时间都过了一个多月,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展开,却不敢无视校内通知,毕竟你仍然在岗。画早已完成,却不能拿去装裱,门都不好出,车也难乘,估计裱画店也未营业。去搞新的创作吧,一则心不静,再则目前只能画小稿,文具店都不开门,纸张也没得买。
百无聊赖,书都不知翻过多少遍,接下来只好看电影了。周末午夜我有看《探索影厅》的习惯,如今不用跟着电视走了,想看什么电脑都能查得到。我首先想到的是章明的电影,长久让人回味的,像《巫山云雨》、《密语17小时》,以及新近的《冥王星时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我还没看过,这次一并看了;还有《无问西东》,曾有不少争议,看了不过如此;让我念念不忘的片子,比如《地下的天空》、《少女哪吒》、《长江图》等,这次在网上看了个够。当然还有片子是看不到的,比如毕赣导演的影片,不知将来可否有机会看到;也有片子实在让我忍无可忍,比如杨恒导演的影片,什么《那片湖水》、《空山异客》等,长久的空镜头,令人昏昏欲睡;导演本身就是拒绝与观众交流的,不知有谁能忍耐下去;我估计是无缘欣赏了,真不知年轻一代能否接纳。
我又想起了《弧光》,30多年前的电影,始终令我魂牵梦萦,可惜许多年都无缘得见了。这部片子的确够大胆的,许多观念在当今来看都属离经叛道,当年阻力多大可想而知,能拍出来并进入影院已属不易,有限放映之后便不再提及;如今导演已去世,导演回顾中都看不到《弧光》的名字;主演白灵这些年在国外表现令国人不齿,封杀演员影片一同雪藏。几年了,我在百度查过《弧光》无数次,信息都难以见到,估计再过些年,连它的曾经存在都被遗忘!
然而,当我再一次(无望地)在百度打出《弧光》时,惊喜发现消息竟多了起来,更加意外的是,电影居然可以看到,不仅是全片,而且还是免费的!(我不会付费),这下,我总算可以弥补多年的缺失了。
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弧光》,看完仍觉不尽兴,又回看了一次,确认没有遗漏,这才安心坐下来,写点文字。
当年导演自诩影片内容形式全方位开放,简直是“破天荒”的片子!如今看来,影片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怎么看都有《狂人日记》的影子。通过看似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揭示存在的虚伪与阴暗;当然,《狂人日记》是得到官方认可的,几千年封建伦理倡导的仁义道德,内里写满了“吃人"二字,这在五四之后的新文化人那里早已获得共识,尤为中共主流观念所采纳;但《弧光》不单指向传统伦理,仿佛整个“人性”都遭到彻底批判!不仅有纵向可追溯,横向也有类比;看《弧光》不难想起美国影片《飞越疯人院》,整个世界都是疯人院!然而美国人的表述太过残酷血腥,看片如同受刑;《弧光》的电影陈述是沉静的,平静的表象下暗藏着狰狞,这样描述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习惯;《弧光》看似批判一切,骨子里还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在运作。
到底是30多年前的电影了,说它观念超前,现在看来,不少地方都略显陈旧,特别是拍摄手法。要说还原生活本真,应从张艺谋《秋菊打官司》开始,再看之前影片,人物语言、行为,多少显得刻意甚至造作,表演痕迹是难以避免。就《弧光》来说,有限的人物,次要角色不足挂齿,主要人物都还出彩,智一桐、郑振瑶不愧老艺术家,表演功力极深厚,却始终不脱话剧痕迹;女二肖雄演技相当强,给影片添彩;年轻的张光北功力稍欠,给人“用力过猛”感觉;那个垂危老者(主角父亲)表演极为真实,少数镜头令人难忘。当然,本片最让人无法释怀的,是主演白灵,有她存在,整部影片才灵气毕现。白灵真是位灵性演员,不得不佩服当年导演眼光毒辣!
早年的白灵美丽清纯,当年的电影画报上常见她的倩影,但在《弧光》里,她的美貌并未尽数呈现。原本瘦小的躯体被宽大的病号服严密包裹,而后,厚重的冬衣又将她的玲珑曲线遮蔽殆尽;头发从开始的零乱到后来老旧的麻花辫,加之幽暗的光影,美丽容颜难见舒展。我们只看到她的眼神,深邃而冷寂;异乎常人的目光,看透人间的冷漠与空虚。看似善良纯真的少女,实际一切美好的形容词苍白无比;景唤谁都不爱,因为在她眼中,亲情(如她与家人)、友情(如众人对其父)、爱情(她与男友,包括谢霓与柳楷)都不过是虚伪的遮羞布。身为出纳,她挪用公款将肇事男友赎出来,不是出于爱,恰是为了摆脱对方,远离令人窒息的工作;所谓轧不平账,不是她数学不好,而是账目本身的虚假,是否有贪污影片未说明。父亲病逝她的表现异样冷静,阴森的冷笑让所有人检视内心的卑劣;她真正理解父亲,但她并不爱他,哭仅仅为自己的孤单。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看到一个被害妄想型精神病人、一个天赋异禀的纯洁少女、一个洞悉世事的自由女神,对她的情感也由开始的怜悯到逐步欣赏,最终只能远远地仰望。
影片主人公景唤与警幻谐音,应是作者有意为之(片中有提及)。警幻仙姑就是在天庭俯瞰人间的自由神,《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正面明丽光鲜,背面阴暗污秽,一切都在女主人公眼中展露无遗。片中有三场对话颇耐人寻味,一是景唤在重病老父面前吹肥皂泡,垂危老人说肥皂泡只在破灭的瞬间才迸发自己的光彩,这对应片头景换描述心中的梦境,她一次次渴望超越冰上的“8”字,最终坠入冰窟,跌落的瞬间看见闪烁的弧光。另两次一是景唤与柳楷在冰球馆网格外的对话,还一次则是在野外冰湖,探讨的都是自由与束缚的矛盾。景唤选择自由,家庭、单位、爱人都是自由的羁绊,包括时间(冰球赛场次的限制);从未溜过冰的她在冰湖上优游自在,恍若徜徉天地间,柳楷被深深地折服了,他深爱着景唤,却没勇气走近她,毕竟摆脱不了凡夫俗子的身份。片中的冰湖似乎是虚构的,景唤总在梦中闪现,现实中走向郊外就没了路,远方像似城墙阻隔,但景唤和柳楷却在湖上双双溜冰;天空没有月亮,地面却光影闪烁,当月亮升起,影子反而消失不见。一切似真似幻,恰如景唤人物飘渺难寻。影片将终,柳楷与谢霓走向郊野,眼前展现的却是一片喧闹的冰湖(全片唯一明亮的场景),冰上一女孩滑行自如,似乎景唤,细看却并不是—-现实中没有她的位置。
近两小时的片长,只为塑造景唤这样一个有异常人的女子,为了让核心人物立住,其他人设也颇费了些笔墨,虽然众人在景唤眼中不足挂齿。其实全片没有一个反面人物。谢霓应该是个优秀的职业女性,为了探究精神病人的心理世界,不惜采取非常手段;作为一个心理医生,这是符合职业道德的。柳楷属被动型人格,一切听凭女友摆布,他懦弱,但忠厚,善解人意,他诚心为景父料理后事,最终打开景唤的心扉;不敢剖析内心是他的局限,对景唤心存愧疚恰是他的善良本性。谢父,学养深厚的高级干部,养尊处优,好摆高姿态,但为人宽容大度,受人尊敬。谢母,一个作曲家,年过半百事业心渐淡,是景唤的灵性激发出她不服输的性格;在日本友人面前谎称景唤制作的插花出自女儿之手固然不妥,但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母亲似也无可深责。谢霓的姐姐谢虹,应是谢家最世俗的一个人了,势利刁钻,轻易交付感情,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最终她也认同了景唤的聪慧并一心希望柳楷与谢霓有好结果,看来她也不很差。景唤家庭的不和谐似乎是她的性格成因,但谁的家庭是完全和谐的呢?景唤的母亲与丈夫年岁相差甚大,彼此隔膜甚远;老父亲长年患病,一个没文化的女人含辛茹苦拉扯一双儿女,支撑残破的家庭,还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景唤说她母亲无比凶残,只能视之精神病人的妄语。景唤的弟弟,高考落榜的待业青年,脾气暴躁在所难免,然而他也在父母跟前尽孝,对姐姐也并非毫无感情。再有景唤的前男友夏宗华,这也许是全片最阴暗的人物了,但也绝非坏人;就片中看,身为画家的他是敬业的,同时他还颇受学生欢迎;至于感情,他不仅对景唤不珍惜,对待谢虹同样如此;其实艺术家很难动真情,真正忠于爱情的实属凤毛麟角。如此看来,影片塑造的诸人物,不过是熟悉的你我他,正如全片结束,街头攒动的身影,景唤消失了,我们也将淹没于芸芸众生间。
不想复述电影梗概,但影片线索应该已经明晰。《弧光》拍摄于1988年,从片中不难发现当年流行思潮的影迹,比如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少有的思想解放时代,当年人们挣脱禁锢,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无选择的吸纳,却还缺少理性分析。正如片中景唤内心向往的自由,在现实世界可行性几何?通过柳楷的言论即体现出迷茫。再有,景唤总在谢家小花园里打点,她将随地野花一一装盆,整理出一番欣欣向荣景象;甚至她将花草喷洒定花液,制作精美的插花,这难道不是违背了花草自由的天性?其实片中此类矛盾还有不少。到底是上世纪80年代的片子,片中人物面对的诸多困境,在当今电影中已经构不成问题。《弧光》探讨了许多之前从未涉及的悖论,却不能给出一个信服答案,当然这答案也不是电影所能承载的。30多年前拍摄的一部另类电影,今天看来许多观念依然超前;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再看《弧光》,看完忍不住想写点文字,原本还想多谈谈主演白灵,看篇幅已经够长,再写下去会扯太远,不妨打住。初看《弧光》是在1989年,当年正在读大学,我被景唤深深吸引,仿若景唤就是我自己(别人说我活在梦中)。早些年,电影频道《探索影厅》播放过《弧光》,我都是静下心来欣赏,每次重看都有新感悟;后来看不到了,影评都无处查寻,给我心中留下遗憾;时隔多年,再度重看,早过了青春敏感年龄,对神秘的探求也不再属于我,这才能冷静客观地写些评论文字。如今,第六代乃至第七代导演都走到了前台,他们中许多人依然坚持电影探索,思维深度远超上世纪80年代;就像前文提及的影片,探索幅度都走到《弧光》前边。只是我不再年轻,虽然还保持看探索片的习惯,却没有哪部电影让我痴迷难以自拔。今后还写不写影评,这要看我跟电影的缘分。
今天又是星期天,晚12点后还有《探索影厅》,无论有没有惊喜,我都会去收看。明天又是新的一周,依然不能返校;开学还未见明确通知,然而疫情早晚会终结,课程还要继续。宅家眼看三个月了,没做多少事情,画完画,未及拓裱,效果显现不出来;看书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