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下我的胶片时代

历史 文化 艺术 旅游风光 像风一样随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大概十六岁那年,买了生平第一架照相机,才花了20元人民币(大概吧)。这是从淮海中路一家赫赫有名的“淮国旧”商店买来的。上海人喜欢买旧货,有钱人也买,一点儿也不丢面子,就像北京人淘古玩一样,上海人淘旧货。我小时候经常喊:“淘宝喽,淘只现世宝!”,淘宝这个词。后来还衍生出了“淘江湖”这句著名俚语,和北京的“侃大山”差不多意思。

再说那架照相机,就是最老式的那种无反相机,靠取景器与镜头保持同一平面来取景,镜头上只有两档光圈可以调节:F8和F11。没有速度控制,快门按下去,镜头的莲叶就打开,一松手“咔嚓”,照片就拍好了,和老式照相馆拍照,用捏橡皮球来控制拍摄速度是一个道理。

后来,我又买了一台投影放大机,加上几个显影的盘子和一堆夹子,再把一只电灯泡涂上红颜色,就组成了一套暗房设备,自己显影晒照。那是个黑白胶片时代,现在想想,好像也不是太复杂。

我玩暗房还有一个缘由,是不能让大人们知道的:用来翻拍西洋名画。大家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干这种事情,只能“暗中”进行。当年,上海有许多家庭私藏海外的画报杂志,我向他们借来,翻拍上面的西洋图画。我甚至从外国邮票上翻拍世界名画,尽管放大出来看不清楚,但至少能向小伙伴们炫耀:这是达芬奇,这是德加和莫奈。

机缘巧合,中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一家照相机厂工作,不过这里并不生产当时最先进的上海牌和海鸥牌照相机,而是生产最老式的,照相馆用的木头座机。真的几乎全是木头做的,除了镜头、升降杆和快门线。最有趣的是放胶片用的大木夹子,那时候医院拍X光片,也用这种木头文件夹。

你知道吗,两百年前照相机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地!你必须把头直接凑在镜头前看清楚被拍摄物,然后把头挪开,在你眼睛所处的位置,放上一张胶片,你手捏橡皮球,通过空气的吹涨,推动一个杠杆,使镜头中莲花瓣似的叶片张开合拢,照片的感光速度,靠胶片上银粒的大小,靠你捏球的时间,靠你的眼力,靠你的心算……

我在照相机厂只呆了不到两年,但那是最快乐的时光。后来全国恢复高考,我就离开了……后来就出国了,人生的艰难旅途,使胶片摄影和我渐行渐远……

我不敢说自己是胶片时代见证者,但能够在孩提时,就经常凑着柜台玻璃,看琳琅满目、稀奇古怪的西洋照相机,我觉得很幸运,可以从胶片摄影诞生时的最初亮光,一直望到它烛光熄灭。

现代人喜欢称上海是魔都,可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小时候的上海,那才真的是“魔”:黄浦江飘万国旗,“淮国旧”淘万国宝。

曾经的远东之都上海滩,大浪淘沙,冲走了一代代起起落落的达官贵人,却留下了他们收藏的西洋珍品,淮海中路上的这家旧货商店,就是专门收购那些被变卖的舶来品,人们可以在这里淘各式西洋珍宝。曾有一段时间,不让叫旧货商店,说是有辱劳动人民,改名寄卖商店和调剂商店,但老上海始终叫它“淮国旧”。旧时代,喜欢混迹“大世界游乐场”、“大光明电影院”的,是流氓阿飞小瘪三,而混“淮国旧”的人,却被尊为“老耶客”(玩家、白相人)。

在摄影发明至今的两百年时间里,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原地徘徊,所以玩黑白胶片并不难,自己显影冲晒不稀罕。直到彩色胶片的出现,显影技术的复杂程度提升太多,彩色胶片一日千里,出现了柯达、富士这样的垄断企业。当时真正会玩彩色显影的人很少,因为当他们尚未学好,柯达已经推出一次成像的彩色胶片机,快冲技术又方便又省钱。

说到照相机,那时候我没太注意的佳能和尼康,现在却是如雷贯耳。记得那年我第一次出国,带的是一架玛米亚单反和一只105的变焦头,算是条件不错的。在飞机上坐我边上的是一位北京来的,他见我摆弄照相机,就拍拍我的肩膀,从行李包里掏出了一架很大块头的黑色照相机,然后一指我的玛米亚说:“你,我孙子!”,当然他并不是骂我,北京人很爽直,他的意思是,论个头他的照相机,应该是我照相机的爷爷。那时候我那台的玛米亚单反和今天的微单体积差不多,而这位北京人拿的是一台佳能胶片机,比现在佳能5D系列还要大,当时可能是刚上市,特别牛,颠覆了市场对单反照相机的传统观念。

三十多年过去了,只记得当时我囧了老半天,如今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佳能究竟是什么型号。出国之后生活一直很紧张,摄影需要奢侈的时间和奢侈的钱,慢慢只好放弃了。我记不得是啥时候买的最后一个胶卷,但有件事却情记忆深刻:

那年外甥女要出国,写信问我,她想买照相机,可不可以买刚流行起来的数码相机?我写信告诉她:“No!数码相机顶多就是件玩具,过一阵会消失的。”

和我的想法一样,柯达工程师1975年就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照相机,但却一直把它当玩具看。2000年时,富士才颤抖着嘴唇说,它终于可以和柯达巨人比肩了。没想到2012年柯达申请破产,一代胶片巨人轰然倒下。短短十数年,恍如隔世,现代人都以为数码摄影与生俱来,已经存在好几辈子了。

时间过去了许多年,外甥女还经常唠叨这件事:老舅啊,人生很悲哀,胶片就是你头上那条大清国的辫子!

周回陶钧 发表评论于
照片太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