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成佛——读芥川龙之介《地狱变》(8)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深爱女儿的画师良秀,为了艺术,不惜牺牲女儿的性命。画成之后,自尽而亡。读后毛骨悚然,相当震撼。那是怎样惨烈的一个场景:烈火烧烂了雪白的肌肤,乌黑的长发化为火星,漫天飞舞。
  《地狱变》取材于日本古籍《宁治拾遗物语》卷三中的《绘佛师良秀喜欢火烧自家记》和《古今著闻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狱屏风图》的故事。
  良秀是魔还是佛?良秀“不仅相貌猥琐,还有更加令人嫌恶的怪癖——吝啬、贪婪、无耻、怠惰、专横、傲慢、死犟——”像个地狱中的魔鬼。良秀一心追求艺术,不怕“亵渎神佛”。他傲慢、刚愎自用,对别人揶揄他“偏爱丑陋”,他狂妄地奸笑:“没错,肤浅的画师哪里懂得丑中之美?”
  然而,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为艺术所作的牺牲令这个地狱中的鬼一般的良秀成佛。芥川同情且理解良秀,他说:“艺术家为了创作非凡的作品,在一定的时候或一定的场合下有可能会把灵魂出卖给恶魔,这意思当然也包括我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良秀的地狱,便是自己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他将自己囚禁其中,每每做出有违道德人性之事,无法为常人所理解。最后,眼睁睁着着女儿被大火吞噬,他没有哀求大公放了女儿,他只是看着大火浓烟之中的“苍白面容,黑乱长发,转眼间化为火焰的樱花唐衣,浓烟摇曳,红色的火焰播撒着金粉漫天飞舞,火中的人儿咬住猴辔,在铁链中苦苦挣扎……”这时的良秀,脸上浮现出令人费解的光辉,他忘了是那他最溺爱的女儿在受苦,他不是父亲,是个艺术家,他看着眼前的一切,似乎产生了无限的喜悦。此时的良秀已非人类,“头顶也是圆光高悬,显现出不可思议的威严。”良秀因追求艺术而堕地狱,也因追求艺术而成佛“法悦”。
  就像《化身博士》一样,我将小说中的那只猴子当作良秀人性的一面。小说一开篇,说良秀因外貌丑陋被人称为“猿秀”;女儿说听别人叫猴子为良秀,她总觉得是在叫父亲。良秀溺爱女儿,而猴子与女儿也非常亲密。火烧槟榔车时,猴子纵身跃入火海,与良秀之女一同葬身火海,实是代表着良秀愿陪女儿一同死亡。只是画作尚未完成,只好舍弃人性追求艺术。(芥川笔下的动物总是像精灵,此篇中的猴子,《山药粥》中的狐狸。)
  自古以来,追求艺术并有所成的,很多都异于常人,因为多了那股常人所没有的passion,是所谓“不疯魔不成活”,记得看电影《暴裂鼓手》时也有此感。
  大公是神还是魔?文章里的堀川大公在世人眼里无异于神一般的存在。出生前,大威德明王曾在其母枕边显灵;他还不怕鬼。良秀是他的画师,受他供养。大公将良秀的女儿活活烧死,既是出于侵占不成的恼羞成怒,也因为他想戏弄这个一心追求艺术的良秀。良秀在他眼里,和那只猴子差不多。良秀任女儿烧死也要完成画作,是对自己理想或者说才华的极致尊重和追求,这种追求就是对大公完美的反抗,良秀的上吊自杀并非他悔恨,只是画作任务完成后,别无所求,追随女儿而去。大公的戏弄完全失败。而大公的结局在芥川的《邪宗门》里有提到,活活被地狱之火烧死了。
  芥川在这篇上写作技巧:一是巧妙地利用老仆人之口来讲述这个毛骨悚然的故事,故意将有些事情交待得含混,反话正讲。二是,打乱时间线,在大公、《地狱变》这幅画、良秀及其女儿,以及良秀如何作画,再到最后的高潮,火烧槟榔毛车之间来回切换,使得故事起伏有致,引人入胜。
  以下是我读芥川书信时时,芥川提及此文的话:
  1918年3月1 日致薄田淳介:《地狱变》业已写好四五回……
  1918年4月24日致薄田淳介:《地狱变》……余部所剩无几,下点儿功夫两三日内即可完成寄上。此作过于虚张声势,所以并不称心如意。但既已上船离岸,我也已无从施策。”
  1918年5月7日致薄田淳介:“《地狱变》已令我疲于奔命,打算再写两三回即收尾脱稿。”
  1918年5月16日致小岛政二郞:“《地狱变》有些夸张,故写作时兴致不高。”
  1918年6月18日致小岛政二郞:“《地狱变》在实质上并非如您所赞。近日重读此作,不禁冷汗涔涔。”芥川在此封书信里,特意解释为何要在小说里插入解说。“因为那段叙述中存在两种说法,互相纠葛,互为表里。其一为‘正面’的叙述……其二为‘反面’的叙述。两种叙述具有相辅相成的性质,因此缺一不可。所以虽嫌累赘,却只能如此……”
  虽然芥川自己对此篇的评价不高,但在一般读者眼中,此篇相当震憾,完全不输于《罗生门》和《竹林下》。

周回陶钧 发表评论于
对于像良秀这样的匠人来说,生命已经不重要了。他的生命,别人的生命都不再重要了。生命只是他创作的载体或是完成创作的工具。他认为他的灵魂会追随他的作品永生。如果不好理解的话,想象一下,良秀为了完成作品,换过肾,换过肝脏,换过心,安装过假肢,失明失聪。如果这样的假设可以接受的话,最后良秀换了他灵魂的载体就不难理解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