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n Luo
2020年5月3日 多云
疫锁加国,天天宅家,哪都不能去,一日三餐全在家里解决。疫情之下,美妈们都去了厨房了,围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日子煮成了诗。
朋友珊珊是个大美女,很会化妆,也很会服饰搭配,每次见她总觉得是仙女下凡。四周前,我去她家送东西,出来开门的是个围裙女,我以为是她家保姆,定睛一看正是珊珊,我脱口而出:“你咋沦落到这般田地?”
朋友苦笑道:“爹妈都在中国,家里缺帮手,三个孩子加老公,五口之家的一日三餐全靠我张罗。孩子们都在发育期,食量惊人,除了三餐,还得加餐做点心。吃完上顿忙下顿,我天天在厨房疲于奔命,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打扮自己了。”
疫情下的美妈们,不关心新色口红,不抢购限量版包包,不再问画眉深浅,也不再对镜贴黄花。时装、套装、礼服统统锁进衣柜,一身居家服包打天下。
生活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一日三餐。因为餐馆关门了,因为外卖有带病毒风险,且运送费贵得离谱,于是妈妈们“被迫”下厨房,自给自足。
知道“零”厨艺的妈妈做一顿饭有多难吗?煮一条鱼,炖了一个多小时,端上桌又苦又腥,为啥?因为鱼肚子没剖,内脏没取;想做一个披萨,面粉、鸡蛋、酵母、橄榄油一样都没少,可出产的是面疙瘩 ,咋办?关照孩子们:娃啊,看着那个漂亮的披萨照片吃,或许口感会好些。
目标和现实的距离没法丈量,但美厨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聪敏又勤劳的妈妈们或上YouTube,或下载小红书、“彩虹”、“三丰”,云端学烹饪,微信论厨艺。禁足期间,厨师、厨神一个接一个地诞生,美味佳肴一道又一道在云上“争奇斗艳”。
美女妈咪大花花报名参加了网上意大利餐的学习,才学了四节课,已经能做一手像样的意大利饭菜了。电话那头大花花很认真地教我如何烹饪正宗的意大利蘑菇烩饭。原料有洋葱、蘑菇,黄油,起司等,意大利米在锅里要不停地炒上一个多小时,要做到上不冒泡,下不结底,中间还不结块,这就是工夫了。大花花说意大利烹饪多半慢工出细活,但营养丰富。她把老师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操作揉捏起来,用漫画形式绘制了“防疫食谱” ,与大家分享。大花花说:“抗疫就是要煮出健康饭菜,保证家人营养。”
上海老乡Ying经常在朋友圈秀她烹饪的菜肴,每回看到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我总是“馋吐水哒哒滴”(上海话,意思是馋涎欲滴)。五一节,Ying在微信中写道:节日更要劳动,把每日膳食弄好,这是偶的责任。晚饭菜单:红烧鱼、本帮鳝丝、蜜汁鸡翅、山药木耳胡萝卜、韭菜干丝、筒子骨藕汤……
我问Ying:你和你家姑娘吃这么多菜?她说是四人的饭菜,她的老爸老妈都在温村。因为疫情,不能出去玩,不能下馆子,只有把膳食弄了丰富点,大家吃吃喝喝,咪点小酒,开开心心了。
爱,最终都要落到柴米油盐;过日子,就是过生活里最细小的那部分。
除了烹饪,还有烘培,妈妈们爱厨房,非把flour (面粉)做成flowers(花朵)。
雪花酥,肠仔包,核桃酥,油条,匹萨,天南地北的小吃,在微信朋友圈,尽可网罗。
做馒头功夫在发面,做面条关键要有嚼劲,北方妈妈教南方妈妈做面食;南方妈妈教北方妈妈做油条、炸春卷,传说看到人人炸油条,也就看到了疫情的拐点。厨房里平凡而不起眼的打拼,居然也有了魔力?哈哈,信则有,不信则无!
人在北美,面食也揉进西方元素。烘培饼干,用黑芝麻糊和麦片糊做馅,很酥很香,和稻香村的点心有一拼;烘培水果蛋糕,放红梅蓝莓,层次丰富,好吃又健康。疫情期间 ,不是练出了大厨的水平,就是培养的大厨在路上了。
巧妇当家,勤俭是王道。把快过期的cream cheese变成轻乳酪蛋糕,再把快过期的蛋挞皮变成真正的蛋挞君,蛋挞液剩下的蛋清自然就变身美味双皮奶啦,最后利用老油弄了个台湾风味盐酥鸡,今天一次性清掉了一堆库存,只有洞悉财米油盐贵的美妈们才能敝帚自珍。家有贤妻,投食喂家,恬适喜乐,倍感幸福。
温村有高人把刘禹锡的《陋室铭》改写成《宅居铭》,奇文共赏之:
屋不在大,有爱则名。人不在多,相伴则灵。斯是陋室,心喜则馨。院里韭莱绿,宝内豆苗青。谈笑有古今,往来无朋友。可以烤面包,做葱饼。无排议之乱耳,无出入之劳形。曾经都市闹,今日温村静。孔子云:何闷之有?
作者介绍: Min Luo 罗敏,上海人,70后,两个孩子的妈。曾是上海电视台记者、编辑。08年移民加拿大,定居温哥华,现全职相夫教子。面对瘟疫,不甘当“坐家”,我拿起生锈的笔,记录这特殊时期不平凡的每一天。希望我的文章是一丝烛光,尽管光亮很小,也能带给您一抹光亮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