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中讨伐队的损失,对外第一报是田中省三郎大佐的战伤死消息。田中在9月29日午前指挥三笠山救援战中负重伤。突围战中被救护班用担架抬回慈峪。10月1日晨被从慈峪送往石门陆军病院,4日死亡。10月5日,国内《朝日新闻》即进行了如下速报:
可知田中死因为“腰部贯通枪伤”,4日午后1时半毙命。5时,原队用电话通知了和歌山县新宫市矢仓町的田中未亡人。 10月6日、《朝日新闻》和歌山地方版面中也出现以下新闻。介绍了田中大佐的经历和家庭情况。 出征之前,曾兼任熊野地区的新宫中学,新宫商业学,串本商业学校三校的军事教官。六子之父,未亡人名ふさ子。
重要人物之死,一般都为此类速报形式。普通部队成员的死亡消息,约10天至两周后,一般也可见地方新闻版面,特别是一次战斗有数人以上死亡的批量战死伤事例,一般不会遗漏。消息推迟约10天发表的理由。考虑主要是为了核实,调查。
日军因为是按兵役法(1927年)征兵,法律面属于国家对兵役制的(强制)雇用,所以对每一位军人,国家都有详细的人事档案记录(现在都有留存)。不仅仅是对家属负责,更重要的是国家有对死亡者进行补偿的义务,还牵扯到户籍,护国神社,靖国神社合祀等行政问题。所以对每位死者的验证程序十分复杂,严密。找不到尸体的战场失踪者,若没有确实证言,在1-2年内是享受不了死亡待遇的。一直要继续进行多种追踪调查。死亡的证据,即战死者的尸体,有可能全部带回处理。紧急情况下,在现场焚烧尸体前也要取下“生体标志”如手指,耳朵等带回。常见的日军报复性扫荡目的,很大程度在回到现场寻找战死者踪迹。此时若找不到死者踪迹的话,常常要要放火,杀村民泄气。
按后出丰田春满记录,水原旅团长突围下山后还未脱险,首先亲自带队连夜在河滩地收容散兵,伤员。战斗结束后第二天,八路军还未撤退,即派出部分人员(各参战部队代表)回到现场收容战死者。10月5日以后,旅团又组织了大规模报复性扫荡。当然不会找到早有预防的八路军主力,实际其扫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死亡者遗体,遗品。《陈伯均日记》记录:“是日(10月7日)黄昏前,敌寇七、八百又进到坡门口、石嘴及其以南之高地,打扫战场,焚烧房屋以示报仇之意。484页”。
报复扫荡于10月8日结束,10月9日,在正定的独立步兵第31大队即通过原队(本乡联队区),向征兵地用电话通知了陈庄战斗的死伤者情报。10日,征兵地的地方新闻版面,也登出乡土部队出征者的死亡消息。下面是笔者调查发现的三条消息
一,朝日新闻的岩手版:《灵寿县战斗中,六勇士战死,9日田中部队发表》。
据9日原队发表,田中(省)部队9月25日至30日在河北省灵寿县战斗中,战死18名(内将校3名),战伤死将校1名,负伤48名(内将校一名),付出67名死伤的贵重代价。化作兴亚之础石的本岩手县战死者姓名出身地如下:少尉小田島靖一氏(籍贯略),少尉菅原義雄氏,上等兵網取新太郎君,同関正一郎君,同清水福松君,同桜庭末子君(后面为战死者家族构成情况等,略)。
同日朝日新闻石川县地方版内容如下
“田中(省)部队9月25日至30日在河北省灵寿县的战斗中,战死18名(内将校3名),战伤死将校1名,负伤48名(内将校一名)”,此部分与前岩手县内容一致。不同处是记录了石川县出身的牺牲者六名的详细情报:曹长船津庄一(出身地略),上等兵九里荣吉,同浅井弘,同辻村田豊,同长谷三次,同若林敬造。
另外同日富山版,也记录了灵寿县战斗中,上等兵前誠治、高畑宗弘、北島次作三名的战死消息。此三报共记录的15名陈庄战斗死亡者的实名。加上9月5-6日田中省三郎大佐的死亡速报,可掌握16名死亡者的真实姓名。其余2名也会记录在其他地方报刊版面。
问题在此田中讨伐队“死伤67名”的数字是否准确?笔者回答否。但也并不是为了隐瞒,此67名仅仅是扫荡结束后,截止于10月8日田中部队所能掌握的可靠死伤数。从下节的战斗过程记录看,田中讨伐队9月28日出陈庄后,曾两次被包围,特别是29日至30日夜间突围撤退中,十分狼狈。勉强能把伤兵带回,但出现了许多没有能收容尸体的战死者。之后由于是胜利者八路军打扫战场,所以日军虽两次返回战场搜寻死者尸体,但似乎也未大见成效。可以说此战斗的败退结果,该队出现相当数的“行踪不明者”。人命关天,有立刻通知原队,地方,家属必要,所以田中大队在8日扫荡结束后,将能掌握的最初损失情报先通知给原队。原队(本乡联队区)即向各地发出电话通知。此为第一次死伤67名(内战死18名)报导的由来。
关于讨伐队损失的较准确记录,可见以下北支那方面军提出的1939年9月下旬报告书中的军医部统计。记录独混第八旅团9月30日在慈峪镇(灵寿县北方约9公里)的损失数为战死41名,战伤63名,合计死伤104名。此数是方面军全体统计中的一部分,作成时间应是10月20日后。从文件全体的传阅印看,最早的阅览印为10月25日,陆军省(?课)。
统计对象,是作战地区(慈峪)的上级部队(独混八旅)全体的死伤总数。所以不仅田中大队,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的其他参战部队(如与旅团长同行的工兵小队,救护班,电台,29日来援的救援中队,战车等)的死伤数,也包括在表中的104名中。
日军的损失统计中,死亡数一般都是比较准确的定数(统计时的正确数字),而负伤数由于判断标准不同,经常有大小出入。此处记载的负伤63名,应来自下述军医少尉丰田春满的报告(报告重轻伤员63名),即军医掌握,上报的数据。从此表还可以得知北支那方面军在9月21日至30日间,管区(华北)内所有部队(约30余万)的损失总和为战死71名,战伤144名,合计旬间战斗死伤215名[1]。在此十日间,陈庄战斗的田中讨伐队损失比例最大,可见八路军取得“大捷”的确是事实。但即使将方面军的旬间全体损失都计算给“陈庄大捷”,其数量也不到八路军公布的战果1500名的六分之一。
当然会有人问,此记录是否可靠?可参看文件的封面,属于北支那方面军向陆军省呈报的《军事极密》文件,经过了陆军省几十个担当部门近两个月的传阅,可以称是一个正式的档案密件,数据是可靠的。并不是对外宣传。但此件记录的数字范围仅限于日军的军人,军属,不会包括协同作战的伪军和运输物资的民夫,苦力的死伤数。所以陈庄战斗日军死伤104名,并不是八路军一二〇师陈庄大捷的全部“战果”。实际上,“战果”中包括大量被八路军击毙的不会抵抗,又没有武器的民夫,超过日军的死亡记录数据的41名。(下述)。
此损失104名的统计中,会不会有遗漏?又会不会没有包括失踪者?笔者认为,很可能有少数遗漏,或未确定者(比如之后战伤者死亡,此处会记录是负伤),因为这个数据也仅仅是截止于10月中旬,战斗结束约三周时的数据。由于仓惶撤退中战死者尸体被遗弃于战场,之后对“失踪者”的尸体,遗物的寻找,调查并不容易,短时间内很难判明。
笔者在继续搜寻之后的死亡记录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即11月22日,田中(省)部队灵寿县战斗战死者“遗骨”归还日本时的报导。可查到岩手,石川,富山,岐阜四个县的《朝日新闻》地方版登载了这条消息,并且各自列出战斗中本县死亡者的名单。除了本县死亡者名单外,报导内容一致,应是联队区统一对关系各县的通知。报导内容如下
在北支那灵寿县附件的激战中,名誉战死的田中(省)部队50勇士的英灵,将于12月4日于○○上陆,6日无声凯旋故乡。本县战死者为…(各县的名单)
从内容可知道是遗骨护送队从现地出发前,原队(本乡联队区)提前发出的通知。日军的遗体送还过程,是一个统一组织行动。若参考约半个月后返回日本(12.27到达)的独立混成第一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的遗骨送还过程,可知隶下各队由一名(或数名)将校组成护送团,携带遗骨汇合到旅团,师团等上级大单位处。后编队乘车到上海集结。乘专用船(东亚海运会社运输轮长城丸)经门司到神户上岸,之后在前来迎接的遗族家属代表等护送下,改乘火车到达东京车站。在月台“陆军三长(陸軍大臣、参謀総長、教育総監)代理等出迎,举行慰灵仪式后,由各队护送者将骨灰送回原队出身地。
仪式比较正规,有提前通知各亲属准备的必要。以上报导既是这样一个对各出身县关系者的通知。这里出现的重要数字,是陈庄战斗的 “英灵”全体数被称为50名(50勇士)。比起一个月前,北支那方面军军医部统计又新增加了9名。推测是新认定了部分无尸体存在的失踪者为“战死”。各县为此还在地方报刊出示了本县的战死者姓名,出身地等信息。可知主要是石川县,岩手县,富山县,岐阜县的出身者。以下是笔者汇集各地方报刊出示的人名,统一作成的战死名单,共41名。
经过之后的核对,发现此时的报导名单并不准确,不仅多有人名误植错误,还可能有一部分将对象人物搞错。但至少,在报刊报导下,笔者首次搜集到了约40名的战死者实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因为用此41名战死者名单,可以检证另外一个更重要文献史料。
最后一个重要资料,是发表于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的1942年的靖国神社合祀名单。共3月,九月两次,记录了独立步兵第31大队的战死者。其中包括陈庄战斗的全部死亡者。名单特征是没有死亡时间,和部队名。但按照部队顺序,军阶顺序排列。每一段,也应该是一次战斗的统计。1942年共公布两次,每次约40页,共记录了1939(昭和14)年度的战死者约14000名。从此庞大的数据中,寻找数十名独立步兵第31大队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最重要的线索既是要知道复数战死者的实名,和出身地。才能正确判断部队的所在位置。通过以上的通过两次新闻报导(10.10,11.22),收集的战死者41名的名单,正好提供了这个线索。
以下的两图既是笔者在战史研究者G.X氏协助下,确定的独立步兵第31大队在陈庄战斗中的死亡者位置。与上述名单对照,记录准确无疑,共网罗了59名合祀“英灵”。
比约两年半前,1939年11月22日遗骨送还时的数字,又多了9名。怎样来解释?笔者认为,1939.11.22日通知的灵寿陈庄战斗死者遗骨50柱,肯定都在此两个表中。但两个表中的记载的59名,不一定都是陈庄战斗的战死者。此表并不是按作战日期的记录,而是按部队别记录,所以此59名肯定都是步兵第31大队在1939年9月陈庄战斗前后的死亡者,但可能包括其他战斗中或非战斗的死亡。最大可能是包括了和陈庄战斗无关的病死者(称战病死),日军中战病死人数很多,平均占死亡者总数近两成,算“公务死”同样作为英灵进入靖国神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据。此表中肯定会有战病死的人员在中。比如下表中的坂野建二(岩手)中尉,可以确定不是讨伐队的死亡将校4名中(将校战死3,战伤死1)的人员。
所以笔者最终判断,11月22日报导的所谓“遗骨”(很多遗骨不会真存在,但有骨灰盒)送还的50名,是陈庄战斗确切的战死者。所有人名,都应出现(包括)在,靖国神社合祀名单的以上59名之中。
以下是笔者作成的独立步兵第31大队靖国神社合祀名单,仅供参考。大都数和以上地方报刊报导的人名重合。其中的50名,应是陈庄战斗的死亡者。可疑者9名,应出现在与地方报刊报导的非重合者之中(备考栏)。
从此表中还可以知道,在战斗命令,战斗记录中出现的主要干部的三个中队长北村,川崎,大岛都未死亡(未在表中),小队长独坂也无恙,负伤的五十里(中尉,见丰田记录)也未因伤死亡。八路军记录中出现的死亡者“本村中队长”等,根本不存在。将校死亡数4名,仅约占将校总数的约1/3弱。
[1] 「戦时旬报送付の件(3)」陸軍省-陸支密大日記-S15-2-97,1056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041217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