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间小食杂锦(14)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广州民间小食杂锦
 
陈邦 欧翠琼整理

 

   沙河粉的炒法有两种,一种是“湿炒”,往烧红的锅里放油和水,把粉投进去猛兜,只放盐,忌用酱油,保持粉身白净,上碟后浇茨汁。另一种是“干炒”,锅里滴水不放,加倍放油,落沙河粉干炒,适当下些酱油,炒出来的粉香气扑鼻。广州人还喜欢在炒河粉时加入牛肉,叫“干炒牛河”。三四十年代,杨巷路有间生记食店,以干炒牛河出名。做法是先将牛肉捞好,生油起锅炒牛肉,再落沙河粉干炒,另下些生抽加老抽,炒得够镬气,食客未入杨巷街口便闻粉香味,吃时牛肉鲜嫩爽滑,河粉晶莹柔韧,味道相当好。

   肠粉 制作时首先要湿磨米浆,米浆的稀稠要恰当。所用器具是滚水炉上放几格铁架,以容纳方形浅铁盘,铁盘内敷米浆后分格放入铁架,猛火蒸之,肠粉蒸熟后拉出铁盘,用薄刀铲起放案板上剁成几段,放上碟加油和味应客,因而又称“拉肠”。肠粉兴于30年代,初时是一些肩挑小贩沿街叫卖,卖的都是已蒸好的斋肠粉,后来地处泮塘的酌荷仙馆将它改进,在肠粉内加肉糜为馅,名为“肉肠”。从此,肠粉便进入固定的店堂,花式品种也逐步多样化,其名也随馅料而称,如加入猪肉的叫肉肠,加入牛肉的叫牛肠,加鲜虾的叫虾肠,还有加入油条的叫炸面肠等等。除以上述咸肠粉外,还有甜肠粉。制甜肠米要在米浆里下黄糖,蒸熟后卷成肠状,上撒一些炒芝麻,吃起来则另有一番风味。

   濑粉 原称酹粉。是以生、熟米粉拌成能够向下自然流淌的糊浆,用手握一多小孔的容器,把糊浆酹入,让浆从小孔一条条地流到大滚汤水的锅中,煮熟成粗而短的粉条,食时连粉带汤一起盛于碗内,汤水有点呈糊状,佐料加咸菜粒或萝卜粒炒辣椒粒,吃起来很可口。

   盆粉 水上人家多喜欢制作盆粉,以前过年节,大船一般不再运货,就集中在沙基谷坞停泊,水上 人家便在船上做年货,多制作盆粉来送礼。制作盆粉的方法是:先以水磨米浆,然后用猪油、枧水搅拌,再用大盆来蒸。一底盆粉约有二三十斤重,因而蒸盆粉的时间比较长。蒸好后,盆粉呈半透明的象牙色,吃时将盆粉切成方粒,加些叉烧、鱼片等,放入上汤滚滚即可食用,吃起来爽滑甘香。过去,也有小贩肩挑盆粉上街出售,小贩将盆粉切粒后挑担上街,担子一头放盆粉,用干净的白布盖上,另一头放各式佐料和上汤,顾客来光顾时,小贩用碗先装上切成粒的盆粉,加上汤,再落叉烧、鱼片等佐料,食客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八、粽品

   广州小食的粽品,起源于凭吊屈原,每年当五月初五端午节来临时,各食店即要张罗大冬叶与莲叶,还有水草等,以备裹粽之需,粽品有各式不同的品种,下面作些介绍:

GoBuck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aydad' 的评论 :

这些记载比较过时了。现在有很多新的东西都没有提到,比如陈村粉。
baydad 发表评论于
濑粉卖相不是太好。糊糊的。小时候常常看着同学吃,就是没法下口。 就吃过一两次。

没听说过盘粉。后来水上人家没了,大概不流行了。
GoBuck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不好意思。没时间收集。:)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再有点图片就更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