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 2 西昌 松风水月之泸山松涛

说到泸山,很多人就会想到江西的庐山,殊知此泸山非彼庐山。泸山是西昌著名的风景区,其景区与邛海、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松树尤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泸山就是这样一座仙山。自汉朝以来,僧人、道仙、儒者纷纷在泸山修身养性,建寺盖庙。直至今日,泸山仍有光福寺、观音阁、文昌宫、瑶池宫、玉皇殿、青羊宫、三清观、五组庵等10多座庙宇道观。这些寺庙依山而建,起起伏伏、层层叠叠,掩隐在绿树林中,使佛、道、儒文化并存于此。不同于这些神仙住的宫殿,泸山半山腰有一座彝族古典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彝族历史博物馆,它背依青山,面临邛海,是我国第一座民族博物馆。记得小时候在广播中有听过“一步跨千年,彝族从奴隶社会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说法,彝族历史博物馆就是展现这种一步千年的博物馆。由“富饶美丽的凉山”、“历史悠久的民族”、“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和“伟大的民主改革”几大部分组成。我们的泸山行从博物馆开始。

泸山风景区的大门牌坊                                                           

凉山博物馆坐落在泸山半山腰                   

博物馆前有一片巨大的广场                    

广场观景台可俯瞰邛海美景                       

广场的阶梯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吹着号角的彝族之鹰雕像

门前是象征奴隶社会的锁链和绳索

博物馆是一座彝族风格建筑                

走进博物馆,可见凉山自治州的地图和民族分布

彝族的文化是火与鹰的文化,图片展现射日英雄支格阿鲁的英姿

走进这座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感受凉山彝族从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变迁。昔日的旧凉山等级森严,分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和呷西5个阶层,各级界限不可逾越。又有黑彝和白彝之分,兹莫和诺合是诺和阶层,即黑彝阶层,也是彝族的统治阶层。凉山彝族传统社会以家支为单位,可以分为黑彝家支和白彝家支。黑彝又称诺和家支,白彝为曲伙家支。诺和家支是凉山地区的权利贵族集团,具有血源性、地域性。诺和家支和曲伙家支通过特定的主—臣关系构成特殊的政治结构。看着介绍我顿时掉进云雾中,赶紧询问小李,我们的小李就是一位黑彝姑娘,关于她的身世此处现卖一个关子,待会儿再讲。总之小李解释了半天仍没有给我清楚的答案,回来后查阅资料,原来不怪她,实在是太复杂了。总之我当时只能粗暴地理解为兹莫即土司,是彝族的最高统治者,他下面又管辖几个诺和,诺和相当于头人。兹莫和诺和组成黑彝阶层,统治着绝大多少彝族平民和奴隶。但彝族社会又不是只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他们以家支为单位,地域为核心,各自统治自己的王国。彝族社会分层采用血缘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之间绝不通婚,同一等级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维护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凉山彝族实行严格的等级婚姻,不尊从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解放后,这种等级制度被打破,等级婚姻转变成自由婚姻。

继续着我们的参观,刻在骨头上的古彝文、神秘的毕摩文化、精美的漆器、奢华的鹰爪杯……一件件展品无声地再现了凉山彝族创造出的灿烂民族文化。音乐、舞蹈、服饰、漆器、银器等宝贵的艺术成就,让这一古老的民族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刻在犀牛角骨头上到古彝文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工艺,非常精美,许多日用品都是用漆器制成。鹰爪杯,只有贵族才能用这种杯子喝酒

漂亮的服饰                           

彝族的头饰都是用银打造,非常漂亮                 

红军长征时期,刘伯承曾在彝海同彝族古基支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汉彝结盟,小叶丹护送红军7天7夜,通过白果彝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赢得时间。对于这段历史,博物馆当然不会没有介绍。博物馆是红色的教育基地,展出许多当年红军的用品。小叶丹不仅让路给红军,还选送了几个彝族小伙跟随红军北上抗日。解放后这些小伙已经是革命干部,回到家乡成为改造和建设大凉山的领导。现在该揭开小李身世谜底了,小李是红军之后,她爷爷就是当年参加红军的几个彝族小伙之一。小李的母亲是诺合黑彝的贵族小姐,解放后嫁给了红军之子。因此小李即是革命后代,又有黑彝贵族血统,在现今社会中其身份之高贵不言而喻。然而小李是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不由为她高兴。

当年到红军彝族支队到战旗、红军军装、草鞋等藏品

当年跟随红军到陕北的彝族子弟              

光福寺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继续上山,前往西昌最著名的寺庙,光福寺。光福寺是泸山宗教寺庙中最大的建筑群,寺院依山势掩隐在树林之中。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以及明代的铜铁铸佛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光福寺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原名大佛寺,距今约1100年。寺院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各殿宇依山而筑,层次分明,设计精巧,规模宏伟。相传明朝成化年间,宪宗皇帝之妃得了怪病,久治不愈。贵妃一日梦中见一寺庙院景,与泸山大佛寺十分相像,便前来朝拜,不久身体竟然痊愈了。宪宗听闻龙颜大悦,赐名光福寺,并亲书匾额。

光福寺依山而建                               

寺院建筑层层叠叠                                           

寺庙内有许多古树,最著名的是汉柏,树龄约有2300年左右,相传为西汉惠帝所植。它枝杈弯曲遒劲,分为九枝,如同9条巨龙飞天,僧人们称之为“九龙汉柏”,乃寺中镇山之宝。九龙汉柏是西昌乃至整个凉山最古老的树木,被称为“天府树王”,也是四川十大古树名木之一。寺内还有其他古树:唐柏数棵,明代金、银桂花各一株,明代紫薇一株等等。

九龙汉柏是凉山最古老的树木,被称为“天府树王”,相传为西汉惠帝所植

唐柏,一千多年过去,依然枝繁叶茂                                

寺内保留着全国罕见的文物——地震碑林。西昌地震碑林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

寺庙中的观音殿建造得也很有特色,全木建筑结构,靠斗拱搭建而成。更出乎意料的是,这座形如莲花的观音殿竟然是寺内僧人自己设计建造的。

全国各地许多山川寺院都有猴子出没,但据说泸山的猴子是最凶的。难怪当几只猴子出现在我们面前,陪同我们的几个年轻人脸上顿时一副警惕防备的样子。

小李说寺中大多数建筑都有翻新,这一对貔貅神兽倒是保持原样,赶紧给它们一个特写

寺前一个观景平台,可眺望邛海、市区、和群山。静下心来,耳边松涛伴随鸟鸣、四周奇异花香弥漫;眼前古庙猴趣,远处邛海群山环抱。夜间城市灯火意兴阑珊,如果赶上火把节,这里的夜晚会更加美丽壮观。正如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的那首诗篇:“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Redcheetah 发表评论于
where is the 黑彝姑娘小李 ?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