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几十年我应当怎么过?
一九九三年底,在虾病大爆发后,农业部组织一些人去丹东讲疾病防控。大家都在火车站等车。车晚点了,于是坐在候车室里聊天。
不知怎么,有几个老教授就聊到人一辈子该怎么过的问题。他们说:“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要看准!如果觉得不合适,在五十岁以前一定要调整好。因为人一过五十岁,再想改换工作就不容易了,也没人对你感兴趣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在我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我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前半生:我过的满意,还是不满意?我的工作合适,还是不合适?我来水生所已经快十二年了。我必须承认,我在水生所工作得非常愉快,也非常满意。我觉得在那里能发挥我的才能,我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出来。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
我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还将继续工作十几到二十年。今后还照这样做下去合适吗?我感到有些疑惑。最近几年来,中科院对学位看得越来越重。没有学位,将来申请课题,带学生等工作会越来越受限制。其实,这也是合理的变化,时代在发展嘛。我们毕业时,国家百废待兴,老一辈科学家老了,新的一代又没及时培养出来,文革导致出现人才断层。国家急需人才,所以我们这些文革后毕业的第一代大学生特别受到重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但十几年过去了,大批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毕业了,大批的硕士、博士毕业了。为了事业的发展,重视这些高端人才无可厚非!因此,要正确理解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而今天我们这个承上启下的任务已经完成!今后十几年,被新来的博士们顶替下来是大势所趋,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欢迎这些新生力量的到来。
问题是:我——该怎么办?今后十几年里,作为中老年人,无论从思想活跃程度,还是从精力充沛程度看,继续搞基础研究显然会力不从心。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不是就规定,到了多少岁以后,你再有水平也要离开那个实验室吗?我的优势是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比较丰富的技术储备。这是做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极好条件。如果我这时能转到搞这方面研究的领域去,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自己,对国家可能都有好处。
我开始感到自己该换个地方了。但换到哪里去?我没有想好,也没有地方在等着我去,或者要我去。这得靠自己寻找。
九四年上半年,上海水产大学的蔡教授听说我有换工作的意向后,找到我说:“你愿意来上海水大吗?如果愿意,我们可以解决你们一家三口的上海户口问题。”这个条件的确是很优厚的了。但是她接着说:“不过在大学跟在科学院不一样啊,要有一定比例的讲课任务。光搞科研是不可能的。”听到这个要求,我犹豫了。这可是我的短板。我在大学讲课能发挥我的优势吗?如果讲不好,别人会怎么看?
九五年初,我和陈昌福一起去大丰搞鳜鱼养殖试验。回来时路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的陆教授也听说了我想换个工作的消息,请我去参观他的实验室,并对我说:“如果你愿意来这里,这个实验室就归你管。这里可以不要求你非讲课不可。”嗯,这点倒挺合我的心思。但在商量具体怎么调动时,陆教授说:“一下子把三个人同时调入南京可能有点困难,但我们可以保证在几年内一定解决你们的户口问题。你看怎样?”我不由得苦笑一下:看来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啊!不是这里有点问题,就是那里有点麻烦。如果万一形势有变,户口问题解决不了,岂不是快老了又来搞两地分居?这风险有点大了,还是再找找看吧。
九五年夏天,开始评职称了,我申请研究员。如果仅仅是根据材料来看,我自己觉得应当是足够了。但问题是正高职称是整个分院评的,要由好几个所的评委共同来投票,不是水生所一家能说了算。由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没有被评上。
刚开始听说没有评上,我确实不舒服了一个多星期。想到自己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了近三十篇文章,主持了十几个课题,怎么看也够了。怎么就不合格?不过几天后就想通了。职称其实只有两个用途:一是加工资,而我已经够高了。再就是给不认识的人看的。对认识你的人,没有人会因为谁没有评上而瞧不起他,也没谁会因为某个人评上了马上就另眼看待。同行评议是不需要职称的。想想也就算了。
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因为这事才决心离开水生所的。其实我在九三年底就开始考虑调换单位这个问题了,并且还试探过几次,只不过没有搞成而已。不过,确实是刚宣布职称没评上不久,我就找到了合适的单位。这点不假,但纯属巧合。
到了秋天,国家动植物检疫局打算编写一本动物检疫规程。集中了一批专家,包括几个外单位的人,如中国农大的甘孟侯教授,兰州兽医所的谢庆阁所长等。鱼病方面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就希望我能参加编写。
编写会在广东南海进行。一个多星期后,大家相互都混得很熟。我看到整个系统对水生动物检疫几乎没有什么能力。对出口的鱼虾,如果对方提出疑问一点办法也没有,而对进口的鱼类,是不是带有病原也没有什么办法检测。我不由得非常担心。在闲谈中不由得说到:“看你们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把我调到你们这个系统来,我来帮你们建一个水生动物病的检测实验室,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大家一听,兴趣来了:“我们这里条件很差啊,你愿意来吗?”我见过深圳沙头角的实验室,也见过大连局的实验室,确实不能跟水生所的实验室比。不就是要重新建立一个实验室吗?再从头来吧。水生所的病毒实验室不也是从德国回来后几乎是重新建立起来的吗?
晚饭时,广州局的陈副局长找到我:“你真的愿意来我们系统?”我点点头。他说:“那我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把你调到广州局来。”
在编写规程的过程中,深圳局的贺局长也过来看望大家。贺局长刚从山东调来深圳,大家笑话他“还没满月”。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其他几个人。可能他们同事之间在聊天时,听说了广州局想叫我去他们那里的消息,回深圳后就告诉了沙头角的黄在胜局长。黄局长一听就着急了,第二天晚上带着几个人专门开车到南海。一头冲进我睡觉的房间:“江老师,听说你要去广州局吗?那怎么行?是我们最先找到你的,要来我们系统也应当来深圳才是呀!”看到他们着急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这都是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情,谁知道搞不搞得成?你们要是想要,就跟你们局长说呀,我无所谓啊。”
回去后,我就等广州陈副局长的消息。但过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回音。当我打电话问他时,陈副局长无可奈何地说:“我只是个副局长,还得慢慢做工作才行啊,我说话也不管用。”原来是这样。我这时才发现,这事要找一把手才行!于是,我整理了一份材料,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附上一封信,告诉他们,我希望能到这个系统来工作,为我国的水生动物检疫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至于到哪个局,我并不在意,只希望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我把材料和信装了一个大信封,在出差去北京的时候,专门到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去了一趟,请下面的办事人员把材料转交给检疫局的一把手于大海局长。
后面的事情就是听说的了:据说于局长看了这封信后,也表示很感兴趣,就把信批转到动检处,由当时的崔处长安排。消息传开后,有广州、深圳、北京、大连,据说还有珠海这几个局都表态想要我。而深圳的贺局长因为事先就听黄局长他们提起过我,本来就比较感兴趣。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拍板召开局党委会,征求意见后决定要我,并立即给北京的动检处打电话告诉这个决定。于局长听说后,不由得感叹道:“毕竟是特区啊,办事效率就是不一样!”
到九六年三月,事情就这样最后定了下来。当时我还在北京开会,一天半夜里,黄局长给我电话,正式通知我:深圳局决定要我,并通知我过来拿商调函。
嘿嘿,我下半辈子的生活就要发生变化了!这个选择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