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而知秋——读暖秋《世界总有两种面孔》有感

粗线条的水墨画,可能有你有他,也可能一无所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谢谢诗坛前辈高伐林先生的鼓励!

——暖秋

一叶而知秋——读暖秋《世界总有两种面孔》有感
 
作者:高伐林
 

  很长时间没有读诗了——尽管我在从文革结束到改革开始的那一段诗坛青黄不接季节,充当“瓜菜代”角色,也曾被人戴上“诗人”桂冠,时常有“吃空额”冒领饷银的脸红心虚。

  诗人们后来兵分多路,汇入“主旋律”失去独立个性的就不足论了,一路专钻内心牛角尖,迷失在自我的茧壳中;又一路挥舞“愤怒出诗人”“为民鼓与呼”旗帜,告别了诗意和诗艺。

  前者我不得其门而入;后者我只能目送其绝尘远去。

  很长时间没有读诗了——这当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我的损失。我茫然不知,竟错过了那些默默耕耘的诗人。

  总算,一叶而知秋。

  “一叶”,就是手上这本由美国华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诗集《世界总有两种面孔》;而“秋”,仅仅是作者暖秋吗?

  诗集中有一首《背影》:

    深秋,落叶便是一个个

  舞者的背影

  你听,隐隐约约,

  有音符翻卷时空

    是那些未燃尽的生灵

  在秋风里摩擦天地?

  是曾经卡在胸腔、哽在咽喉的

  雷鸣和啜泣终于喷薄?

  ……

 这些纷纷扬扬的落叶——这些“舞者的背影”,让我看到作者笔下的秋,不是萧瑟寥落的秋、黯然自伤的秋,而是活力迸射的秋、不屈呐喊的秋。应该说,这也正是我读这本诗集的总的印象——尽管在某些诗作的字里行间泄露了作者柔情、敏锐和细腻的女性特征(例如这样的诗句:“雪花/就让它远远地飘/别去捧/握到手心全是泪”),但是无论从选材立意、从风格基调、还是从节奏肌理,都明确无误地向读者展示:这是一个永远要驾驭命运、挣脱桎梏的不羁灵魂!所以才有这样热切的观察:苇草“明知摇曳和静默,结局一样/你,还是忍不住揪住风/摇啊摇”;才有这样凛冽的预言:“当丧钟敲醒黎明时/所有的陆地都将崩溃/装睡的你,也将不再醒来”;才有这样峻刻的警示:“创口处,血汩汩渗出/痛,却告诉你/你需要一个裂缝,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暖秋在诗集的前言中坦承:“如果说,我多年前的小说是写给大众读的,那么,这里所谓的诗便是写给自己或者小众的。”不过我更相信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的断言:“从没有一首诗是只写给自己看的。所有的诗歌都为读者而作。”即便如暖秋所说,“那是被沉重的思索压缩了的文字,是思想沉淀过程,更是一种心理的自我调节”,我们也并不能认为,只是写给自己的。

  读者确有大众和小众之别,分为各种群落。我曾见过这样的诗人,只与心慕神追的古人对话,也有的只与心灵契合的三五挚友絮语,有的投下漂流瓶,希望远在时空渺茫处的某人能成为知音。而暖秋,她首先是写给同时代、同境遇、同坐一条船、同乘一辆车的读者们,不管与他们是认识还是不认识。她相信,他或她懂得自己说出的或者无须说出的诗句,他们能从自己笔下的一个典故、一组意象、一句短语中,瞬间接通精神的“5G网络”,调动起读者自身的人生感悟和社会经验。例如:“三色铁栅里花朵号啕”,“选在举国欢庆的十月一号/那天的烟花/没有拉住/坠落的流星”“天空,被一把空椅子撑破”……

  但暖秋的诗,又不仅仅是写给生命的燃烧点相同、情感的共振度也相同的人。不,即便初始动机、直接动机是写给某个特定对象,例如,她的夫婿宋永毅,她逝去的父亲,她夫婿的大嫂……但动机中还有隐秘的、泛化的层面:诗人同时也渴望能够超越这些特定的对象,抵达更多读者的内心。她期望能引亮燃烧点不同的心灯、能拨动共振度不同的情弦。应该承认,由于七十年来思想专制的党文化“占领一切阵地”的砍斫,又有四十年来市场导向的流行文化的扫荡,造成民众的精神素质大面积断崖式急降。从这个角度看,也未尝不可以说她的诗暂时只能是写给小众的:诗中的缤纷意象和中外文化典故,所用的象征、隐喻、拟人、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对读者无形之中设了一定的阅读门槛。但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允许的——诗人当然拥有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权利;更是必要的,诗人难道不应该在民族文化滑坡面前,有所担当吗?诗人未必这么明确地自觉,但是客观上,她的诗句,就是她递给所有能读得懂她的人们的登山杖与救生索啊。

  在默默阅读中,我屡屡感受到,作者拥有开放的胸臆,也拥有敏感的瞳孔和耳朵,随时在准备接收随着每一缕晨光、每一丝晚风而来的信息,并及时作出自己的情感反应,迅即捕捉到、创造出恰当的意象,化作诗句。或许有的不免失之于匆促而浮光掠影吧?有的似又过于琐碎,读者不容易发现进入诗歌意境的入口。但这些发自暖秋内心的真挚的声音,一旦发出,就不再只属于作者自己了。我分明听到,她为死者发声,她为囚徒发声,她为一切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弱者发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纷纷把“岁月静好”挂到嘴边了?暖秋的诗营造的世界,与“岁月静好”的说法绝缘,哪怕她的诗中也不乏温情的瞬间、也有宁静的一瞥。她也在诗中提到过“岁月静好”,不过是用讥诮的口吻。不是有人已经颖悟到“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么?暖秋,顾不上独自享有“岁月静好”,她正是负重前行者!

  刚拿到诗集时,不免猜度:“世界总有两种面孔”?哪两种面孔?读到诗集中同题的短诗,明白了诗人所指,是“善恶总会滋长对峙”,还有“爱痛”“生死”等等对立。是啊,我们当然要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但是心里对大是大非、对真善美与假恶丑、对正义与非正义、对前进与倒退,内心要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岁月,在这个敌我交错的世界,这并不是多余的提醒!

  感谢诗人,让我一叶而知秋!

 

简装本
——《纵览中国》首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刊登日期: Tuesday, July 28, 2020
关键词: 暖秋 世界总有两种面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