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听了一部应景的交响乐:俄国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乐。
这首乐曲创作于1941年。当时希特勒的德国法西斯军队为了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瓦解人民的反法西斯意志,向列宁格勒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并扬言要在一个月之内占领并毁灭列宁格勒。然而这次的军事行动由于苏联军队的顽强反击而没有得逞。在随后为期872天的围城战中,列宁格勒的无数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链遭到彻底的破坏,导致该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被饿死。当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之后,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但是因为列宁格勒人民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944年8月10日打败了德军,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全面胜利。
虽然苏联政府包括西方音乐圈都把它看作一部反法西斯的颂歌,但在肖斯塔科维奇的自传《证言》中,他说到:“《第七交响曲》是战前设计的,所以,完全不能视为在希特勒进攻下有感而发。侵犯的主题与希特勒的进攻无关。我在创作这个主题时,想到的是人类的另一些敌人。”
或许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这些人类的敌人是什么,但是所有伟大的艺术都可以穿越时空直触心灵,仿佛是在描绘我们眼前的感受。Corona 病毒就是那个敌人了。从2019年底出现,到今天2020年七月十二号,它已经让全世界一千两百多万的人们被感染,其中五十六万人死亡。其惨烈状况超过人类至今为止所有的灾难。此时此刻我们再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部作品标志性的第一乐章中,在表达繁华和宁静的优美旋律之后,是由不同乐器反复演绎而出的“敌人”的旋律,它静悄悄的出场,不断的重复加强,直到目中无人,直到气势汹汹,直到让人无处可藏。。。。。。它让我毫无疑问的觉得那就是corona virus 了。
希望当今全世界的人们也能像当年英勇的苏联人一样,坚强不屈服地与病毒抗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尽所能,Separate but Together, 我们一定会赢! 肖斯塔科维奇在创作《第七交响曲》时说,他要用音乐告诉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了孩子能在自己国家的草坪上自由奔跑,战争还是要继续。”
是啊,为了让孩子们,也为了让我们自己能在阳光下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自由的奔跑,让我们继续separate!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一首曾经鼓励了整个世界的乐章!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前苏联培养出来的第一代作曲家。创作风格大但多变,富于哲理。代表作品有:《第七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歌剧《卡列琳娜·伊兹迈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1953年,因为在保卫世界和平运动中的巨大影响,肖斯塔科维奇被授予国际和平奖。
他的音乐有时候感觉像贝多芬,是“旷野中的咆哮”,是“对苦难凛冽如刀割的砥问”。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在他所有的照片中,脸上很少有笑容,总是神情严肃,眉头深锁,镜片后面的眼睛里是无限的忧伤和不可言说的苦痛。正如他自己所说,“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因为独裁的斯大林对他一部作品的否认,让他的后半生都在惴惴不安和惶恐中度过。正如一篇评论他的文章中说的,“无论苏联给了他多么崇高的荣誉,官方如何解读他的音乐,了解了他的生活才知他的音乐实在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感怀触绪,是长歌当哭!”
以下音乐介绍来自百度:
第一乐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 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