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春风十里香”的江南,是无数人心中的天堂。然而,每个人心中的江南却不尽相同。苏杭的江南是小桥流水人家,扬州的江南是烟柳画桥琼花,南京的江南是秦淮风月楼台。这些“江南”,因为柔柔的水波和文人的颂赞,都泛着温润婉约的光晕。可是,古徽州的江南,因“插天万仞”的黄山和深潭急流的新安江,却有一股阳刚之气。而时常氤氲在枕山环水面屏的徽派建筑之间的云雾缭绕,又给这阳刚之气注入了一股仙气儿。那是一种不同气质的,如水墨画似的,刚柔并济的江南。
这个不同气质的江南,如邻家妹妹一样清纯质朴,“她们”就在古徽州的屯溪和原生态的村落中顾盼生辉。
徽州的唐模
徽州的唐模
徽州的黄山
徽州的西递村
如今是黄山市府所在地的屯溪,曾是徽州人精神的原乡。濒临徽州母亲河新安江的它,人杰地灵。从这里诞生的新安理学,把儒学的天理思想和礼仪理想融会贯通,并提倡读书入仕,催生出了徽州特有的“左儒右贾”。当堆金如玉的徽商发迹后,又把雄厚的资金移回故里,让包罗万象的徽州文化在家乡如花般绽放,并随着他们经商的脚步走向大江南北。徽派建筑,为适应人多地少而横空出世的徽州文化代表作,遍布在屯溪老街里,大放异彩。
作为古徽州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屯溪老街不言而喻会成为商业中心。在明代它是中国著名的茶市之一,清代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茶务都会”。我们一踏上铺满褐红色麻石板的“茶务都会”,似乎就走进了光阴的故事里。在这座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街市里,徽商曾有的盛世年华和其滋养的徽州文化又重现。不同年代的徽派建筑通过3条马路和18条巷道与山水相沟通,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朱阁重檐比比皆是,无限的繁华使这里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280家店铺,徽派建筑特有的粉墙黛瓦和高高的三段马头墙蜿蜒伸展,首尾不相望。门楹和窗棂或方或圆,或棱或扁,造型多样。木制的门楣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古朴的窗棂上是技艺精湛、线条硬朗的砖雕。如果时光可以回转,我们会看到发明了珠算运算法则的徽州小商人和张小泉剪刀的张小泉在这里的某个店铺里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屯溪浓郁的商业气息和优雅的文化氛围让郁达夫称赞“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如果屯溪老街的熙熙攘攘和热热闹闹还不能让我们看到一幅完整的水墨江南画,那在世界文化遗产-安安静静的西递村,这个当年靠经营典当铺和钱庄而成为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姓村庄,我们则可以感受到徽州尘落风烟的古韵,可以揣摩徽派建筑的精髓,可以一瞥水墨江南的美丽。
西递村
西递村
西递村
站在小山上远眺这个有着近一千年历史和一千多人口的古村落,是那样赏心悦目。在春天的低语中,色彩鲜艳的油菜花迈着轻盈的脚步翩然而至。清风吹过,金黄色的花浪欢呼着、跳跃着、奔跑着,如金色的织毯从山脚下一直扑向粉墙黛瓦。粉墙黛瓦的身后,是葱郁郁的青山。青山连绵,宠溺地抱着花海和民居。民居的外侧,袅袅炊烟在缓缓升起,如轻飘飘的雾幔笼罩着乡野。这不就是陶渊明描绘的“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吗?远处,两条溪流从村落的房前屋后环绕穿行,在村南汇聚成潭。近处,桃花灼灼,竞相争妍。春日里的西递村,是如此地千娇百媚、安逸娴静,不愧被称作“桃花源里人家”。
沈从文说,“在春天,去看一个人。那时百花绽放,春风拂面。桃花树下笑靥如花,暗生的小情愫可尽诉。” 山柔水润的的西递村,在春暖花开之际是可以入画的,是可以谈情说爱的,是可以感悟生命的脉动的。
西递村
生命的脉动,是在博大精深的徽派建筑里。徽派建筑中的四雕,即砖雕、石雕、木雕和竹雕,和徽派建筑的三绝,即古民居、古祠堂和古牌坊,在有着“古民居建筑的宝库”的西递村一样不少。村口400多年历史的牌坊,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在当地特产的大理石上雕筑着典型的浮雕、透雕和圆雕,形象逼真,技艺超群。可是,因为对践踏女性身心自由的贞节牌坊的厌恶,让我对所有的牌坊都不“感冒”。不过,我对古徽州兴建村落的风水学说却兴趣颇浓。
受理学的影响,古徽州村落的选址和建设都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徽州地势西高东低,河水多自西北流向东南,正好符合了风水学说上的山川大势,各种类型的风水村落在徽州随着“大势”应时而出。群山怀抱中的西递村呈船形,村里的七哲祠和跑马楼是船首的眺台,村头的乔木是竹篙,一排红豆杉是系缆绳的木桩,村中心的樟树是桅杆,牌楼是风帆,村中的民居是船舱。为什么西递村和很多古村落要建成“船”的式样呢?
西递村
西递村
西递村
在地少人多的徽州,徽州人大多通过新安江外出求生,因而他们对船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寄托,希望以航船的布局避免水患,希望以水为动力推动宗族的蓬勃发展。久而久之,船成为藏在徽州人内心的风水图腾。
对船的敬仰让西递村的人视水为财富的象征,门前绕水,低头也遇水。蜿蜒的青石小径顺着水流走向铺就,122幢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在小径两头林立。走进院落,水仍是主宰。布置紧凑的院落内,院中是天井,用作采光和排水。每当下雨时,屋顶内侧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意为水聚天心,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民居内,被称作“民居眼睛”的砖雕、石雕和木雕随处可见,图案囊获人物山水、花卉飞禽、几何形图等林林总总。这种对水的膜拜和对“民居眼睛”的运用,一直延续到卢村。
卢村
卢村
卢村
卢村
相传唐代就有的卢村也跟西递村一样,坐落于山坳里。除了两条小溪外,还有一个人工修筑的沟渠,蜿蜒横穿过村中。淙淙的流水声使村庄充满活力和生机,这是徽州古村落注重水的活用的实证。透明的河水、自在的鱼儿、古朴的小桥、浣衣的姑娘和清新的空气及远处的含黛青山和近处的油菜花田都让游人罕至的卢村充满着诗意,惹人遐想。好想“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在那条山路上,你是不是还在等我,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
依山临水的卢村,纯纯地不染一丝世俗的尘埃。原生态的白墙灰瓦像一个卸去妆容的素颜女子,从岁月中走来,带着沧桑,却掩不住曾有的芳华。这里有清代富商耗时20年,为6个老婆建造的木雕楼群。雕功之精细,雕刻之精美,艺术之高超,实属罕见。不仅位居徽州三雕之首,而且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还成为黄梅剧《徽州女人》和电视剧《走进蓝水河》的取景地。
卢村
卢村
卢村
卢村
如果在清晨或雨后,你会看见云雾环绕着卢村,跟青山绿树、小桥流水、青石台阶、粉墙黛瓦和油菜花海一起,组成水墨画般的色彩,清新娇媚,那是徽州的江南水乡。而给徽州的江南水乡添上画龙点睛一笔的是唐模村。
沿着溪水而建的唐模,不同于西递和卢村,它有着江南园林的风韵。这江南园林的风韵来自清朝时从这里走出的一位富商。是他,不惜重金,把被盛赞的杭州西湖美景搬到了唐模。从挖塘垒坝,叠石栽花,到修筑亭台楼阁和水榭长桥,再到用三潭印月和白堤等命名,无不是西湖的翻版。不是西湖翻版的是, 在湖中心的镜亭四壁上,镶嵌着苏轼、朱熹、黄庭坚等书法大师的碑帖。这些人工美景与园内的千年古树一起,形成了“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绝妙画面。
唐模
唐模
唐模
唐模
唐模不仅仅有江南园林的风韵,还有超出江南园林的风韵,那就是古徽州独一无二的水口园林。所谓“水口”,指水流入之处和水流出之处,前者要开敞,后者要封闭,以把“财”留住。这特有的风水文化与唐模的原野、古树、园林、小桥、宗祠与村落融为一体,不仅使其拥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的美誉,也让一幅水墨写真素描跃然纸上。远离喧嚣的唐模,恰似水墨江南的清奇诗篇。
常听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微风习习的春日里,以黑白为底色的徽派建筑,在逶迤的青山,蜿蜒的绿水,灿烂的黄花背景下,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长卷。而与小桥流水相偎依的古村落内,高低错落的白墙青瓦,交相鸣啼的野鸟家禽,在炊烟袅袅中,则像是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徽州,虽然你的家园已不在,但你山灵水秀和徽派民居的独特韵律,却如“凤箫声动”,回荡在岁月的时空里,柔媚着江南的春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