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歷遺訓” (4)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04

廿九年十二月廿六日(28)本埠水患然無傷也

1906年1月26日,一場洪水席捲了這個城鎮,但並沒有造成多大破壞。

1906

卅一年添丁滙榮

第二年,她生了第二個兒子滙榮。

1906

卅二年正月初二晚風災略受損失

1906年1月26日晚有風災而略受損失。

1907

卅三年七月初八誕生滙華

1907年8月16日第三個兒子滙華出生。

1908

十二月廿二日(29)妻思歸寧且率同子女回家謁祖兼行開學之禮柬請父老延及嘉賓式且喜并置嘗業為吾祖蒸嘗每年計租息收入薄有千元爰命吾弟管理除祭費外餘為度支事畢回店

1908年1月25日,我的妻子急著要見她的親戚,帶著孩子們來到中國,他們可以向祖先表達敬意,也可以舉行“入學”儀式。村裏所有的老人和貴賓都收到了請柬,他們都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她還購置了一些永久財産,每年的收入約爲1 000美元。我哥哥被委託管理這筆收入,這是用來支付祭祖儀式的費用,其餘的是一般開支。一切完成後,他們回到昆士蘭的店舖。

從此親戚兄弟相繼而來論才任職計工受值能者任其大者不能者受其小者雖無大人人是富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或資之以財或佐之以力各謀其生各安其業准斯而談未始非吾之苦心孤詣愎諫不歸之效也

從那以後,我們的親戚、堂兄弟姐妹一個接一個地過來了。每個人都是根據他的能力雇用的,並根據他的能力支付工資。能力越強,責任越大。的確,沒有人積累了一大筆財富,但他們最終都是因爲富有。認識到“想要建立自己,首先要建立別人; 他想要擴大自己,首先要擴大別人。”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喜歡勞動。畢竟,可以否認的是,成功不是由於我的決心和無視建議回家。

1910 - 1911

宣統二﹑三年生意如常

從1910年到1911年,商業是正常的,

1912 - 1913

中華民國元年生意尚好二年又是水災

並在接下來的一年保持如此。1913年又發生了一次大洪水,

1914 - 1917

三﹑四﹑五﹑六年生意亦佳兒女畢業於書院美甜﹑美嬌日在舖中同理商務大有母風;坐司會計起檢貨物井井有條生意益形進步

1914年至1917年,生意興隆,孩子們順利畢業。美甜和美嬌每天都留在店裏幫忙做生意。她們繼承了母親的特點,因爲她們記賬、銷售或展示商品的方式有條不紊。生意有了顯著的進展。

1918

至七年颶風大作唬奔而來瓦皆作所有民居旅店十倒八九葬身屋者十有六人我店雖未倒塌人亦無恙然風乘雨勢上蓋捲起當未盡吹去時率彼家人店伴營救挹彼移茲終夜勤動轉瞬東壁告西又漏卒難保全徒勞無補事後急謀修葺牽蘿補屋拮据萬分貨多凌亂沽之不能棄之不忍目睹心傷殊為憤懣人欠我賬而難收我欠人賬而用還約計損失英金四五千磅有奇嗚呼風伯肆虐未有甚於此時也

1918年我們經歷了一場可怕的風暴。風呼嘯著,像風箏一樣掀翻了屋頂。十分之八或九的房屋和建築物倒塌,十分之六的居民被埋在廢墟中。雖然我們的商店沒有被撞毀,每個人都很安全,但是狂風大作,很快就把屋頂掀了起來,所有的貨物都暴露在雨中。在整個屋頂還沒有被掀翻之前,家人和員工們就勇敢地搶救著這些貨物,整夜不停地搬運和覆蓋著這些東西。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東牆一會兒需要注意,西牆一會兒又漏水。儘管我們努力了,還是造成了一些損害。暴風雨過後,我們匆忙地準備修理。所有可用的材料都被使用,這引起了極大的尷尬。我們的貨物亂作一團;出售它們是困難的,丟棄它們是浪費。僅僅看到這一幕就令人沮喪和心碎。欠我們的債,因爲我們很難收回,而我們必須償還我們欠別人的一切。我估計總損失在四五千鎊以上。造成的恐怖和破壞比這更嚴重。

1919 - 1924

厥後八九年間客賬有賴元氣漸復風伯肆虐未有甚於此時也十一﹑叁年生意較勝於前正如倒嘗甘蔗其佳在尾頗堪心慰

1919年和1920年,我們的客戶更有規律地付款,我們也逐漸恢復了。在接下來的三年裏,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有人會把它比作吃一塊從上到下的甘蔗,最甜的部分是在最後。我感到非常滿意。

惟吾年老眼矇妻有積勞致病勢難兼顧人生七十古來稀吾雖尚健然年逾古稀景逼桑榆竊恐夕陽雖好紅不多時今者兒女長成附託有人宜謀肩仔之卸所有生意產業已託律師平分妥當茲不贅列惟生意之規則恐有未明故列為十戒於後

當我現在變老,我的眼睛變得模糊;我的妻子也因爲過度勞累而病倒了。我們覺得很難繼續積極管理業務。俗話說“古往今來,活到七十歲的人很少”。雖然我仍然健康和強壯,我已經70歲了,來到我生命的黃昏。日落固然美麗,但我擔心這光輝不會持續太久。我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我可以把生意委託給他們,這樣我就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關於我所有的業務和財産,我已指示我的律師作出平等和適當的處理,這裏不再贅述。這是我的規矩,很明白。因此,我寫下我的十條規則如下:

*1925年,他从active management退休时,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可观的百货公司,并继续以See Poy & Sons的形式经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块地被收购。由于See Poy的业务一直在一定程度上面向欧洲客户,他得以扩张,而此时昆士兰北部的中国人口已明显减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