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落户的日子(一)牛棚

海外陪读爸爸妈妈在旅途中的聚集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作者:Stanley

 

1969年1月,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我们四男四女组成一个小组插队落户来到了安徽省阜阳地区临泉县的一条村庄里,我们八位同学在那里分別渡过了2-8年的农村生活,然后分別由于升学,担任行政工作,工厂,进剧团等原因最终离开了农村,但这一段从一个摩登的上海大城市下放到几乎是全中国最落后的农村的经历已经永远的留在我们的心底,毕生难忘........几年的生活,没法在一篇文章里可以表达来,让我分若干部分慢慢叙述吧:

 

(一)住

淮北是沙质土壤的大平原,由于没有山,没有树林,而且沙质土壤十分贫瘠,加上交通不便,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非常简单落后的生活。当我们八人落户到一条村里,从心底里来说当地农民是并不欢迎我们的加入,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都是公有制度,农民的收入来源就是分收割的粮食,由于我们的加入,不会增加粮食的产量,但他们就因为要分多八个人而分少了粮食........

 

村里农民各有各的房子,生产队并没有空闲的房子可以安排我们居住,而政府拨给知青居住的津贴也还没到位,所以我们到埠后都暂时被按排住在村里的粮仓以及牛棚里。

 

咋一听,牛棚怎么住人?其实由于淮北农村居住条件非常差,原则上牛棚与普通人住的房子的构造没有分别。由于上述的淮北的地理位置没有山,没有树,造成当地的燃料严重缺乏,没有能力烧砖,所以当地农村的房子全是由没有经过砖窑烧过的纯泥砖盖成的,农民将草杆混入和好的稀泥里,倒入一个木制的砖模框里,然后放在烈日里暴晒,晒干了之后就成为盖房子的泥砖了。房子的外墙下面部分都会用高粱杆来遮住,可以防雨防水,房子的内墙都是用稀泥批荡,讲究些的会用石灰水涮墙,也有用旧报纸来贴墙,当地的房子的窗户并没有玻璃窗,冬天需要用东西来挡住西北风的吹入。室内当然都是泥地,所以基本上室内室外一样,当时,我们除了上床脱鞋之外,室内当然都是穿鞋的。

 

农民家里除了经济条件好的家里有木床,一般都是由泥砖垒起做床脚,铺上高粱杆子,然后厚厚的垫被,再加一床厚厚的被子。

 

理所当然,当地没有电力供应,都是点煤油灯。淮北的冬天气温很低,而且每年都会下雪,但又不像北方有暖气供应,所以淮北的冬天特别冷,所以说淮北的冬天很大部分时间在被窝里度过一点也没有夸张。

 

四个女士安排在村里的粮仓里,我们四个男生就被安排在村里的牛棚里,搬进去之前,农民帮我们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虽然仍有牛粪的气味,但房子被我们当时还很有革命热情的年轻人布置得井井有条。

 

我们四个大男生同睡一张大床,像北方的炕似的。初初下放时,每天起床我们都会把四条被子折得整整齐齐,犹如在纪律部队一样,于是,我们的第一个冬天就在这个牛棚里渡过的了...........

 

后期由于当地政府的有些安排,我们被调往另外一个公社,我们男女青年,按男女分別安排在一个村的东队与西队,一年后,生产队后期也盖了新房子给我们,於是我们像农民一样,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小房子分两间,里间是睡房,外间是客堂兼粮仓,因为农村的全年粮食是靠每一季的收成来分配粮食的,分来的粮食需要收藏,於是客堂的主要作用是堆全年吃的粮食......

 

连接着泥房子旁边,有一间小厨房,厨房很小,除了堆了一些燃料(煤与木柴)就剩下一个炒菜的空间了;厨房里有灶头,当地的厨房灶头是烧柴或是烧煤的,靠一个风箱的拉动,吹旺火焰;灶头当然有一条小烟囪,灶头设计得很科学,在灶头与烟囪链接处,还安排放了一个小锅,利用火焰穿出烟囪前的余热来烧开小锅里的水.......

 

厕所在泥屋的后面,那里的所谓厕所,也就是地下挖一个坑,用高粱杆子围了三边,加一个同样是高粱杆子的顶,由于粪便是肥料,所以粪池几个月会掏一次,把粪便堆进厨房外的一堆泥土上,(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个堆肥的土堆)每天的厨房洗碗洗锅水也泼在土堆上,经过几个月的发酵,泥土就会慢慢变黑,经过处理就变成非常肥沃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自己的自留菜地......

 

每间房子前面都有一个地窖,用来收藏一些新鲜的粮食(红薯)与收下来的蔬菜,地窖实际上就是一个不需要电的环保大冰箱,在地下挖一个深洞,把那些粮食都堆在里面,盖上几层盖子,地窖上面有高粱杆做的上盖防雨,地窖里的新鲜红薯与蔬菜一般都能保鲜半年.........

 

 

相关文章:

父亲节说父亲(上)4岁时第一次见到父亲,第二次团聚我已经26岁了

父亲节说父亲(下)经历百般坎坷,带着父母踏上移民路

过关记(1976年的罗湖海关)

一场大火,结束了我香港的“幸福生活”

在香港的日子里(一)找工作

在香港的日子里(二)遇到我的第一位贵人

在香港的日子里(三)遇到我的第二位贵人

在香港的日子里(四)不舍地离开了公司

在香港的日子里(五)人生又一次抉择

在香港的日子里(六)我和她一起创业

在香港的日子里(七)卖了生意,踏上移民路

在香港的日子里(八)准备移民,深圳的偶遇

在香港的日子里(九)最终决定离开香港,移民加拿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