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名曲:笛子曲“姑苏行”,“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次我们欣赏了两首比较传统的笛曲,今天我们欣赏三首近代创作的著名笛曲。由于都多少运用了传统音调(戏曲或民歌)为素材,她们与传统的纽带还是很明显的,或者说是植根于传统的创作。

先欣赏“姑苏行”,这是笛子演奏家江先谓(1924- )先生于1962年以一些昆曲曲牌为素材创作的,表现苏州古城的秀丽风光及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由于素材来自昆曲,自然是用曲笛演奏,后来逐渐成为曲笛的一首代表性作品。关于笛曲“姑苏行”的更多信息,见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7%91%E8%8B%8F%E8%A1%8C

下面是笛子曲“姑苏行”的一个视频,由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1946-2006)先生演奏,伴奏乐队及演奏年代不详:

少見的版本, 俞遜發笛子獨奏《姑蘇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h25zKrBZY&ab_channel=kyng2000

 

下面再欣赏一首著名的创作笛曲“牧民新歌”,这是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1944-2000)先生于1966年以蒙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创作完成后由于W G开始的原因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直到1973年才得以在广播电台播放。关于笛子曲“牧民新歌” 的更多信息,见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A7%E6%B0%91%E6%96%B0%E6%AD%8C

下面是关于笛子曲“牧民新歌”的一个视频,由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1959- )先生演奏,中央民族乐团伴奏,是2010年演出的录像:

牧民新歌 王次恒笛子独奏 刘沙指挥 中央民族乐团伴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QH_JRmbciQ&ab_channel=AngLamSeng

 

 

下面再欣赏一首近代著名创作笛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这是笛子演奏家魏显忠(1940-2009)先生以东北民间乐曲《满堂红》和《银凤锁》为素材于1969年创作的。乐曲活泼欢快,表现“农民赶着大车喜送公粮的欢乐情景”。在那个文化专制,创作困乏的年代,搞音乐创作是很艰难的,如果没有相当“革命”的名字和内容,就过不了审查,也就没办法发表和演出了。后来在1972年,“扬鞭催马运粮忙”终于与另外几首优秀的“民乐”创作乐曲一起,在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并受到热烈欢迎,很快传遍全国。关于笛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的更多信息,见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9%AC%E9%9E%AD%E5%82%AC%E9%A9%AC%E8%BF%90%E7%B2%AE%E5%BF%99

下面是笛曲“扬鞭催马运粮忙”的一个视频,由著名笛子演奏家张维良(1957- )先生演奏,伴奏乐队及演出年代不详:

扬鞭催马运粮忙 张维良 竹笛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_VQrtCiCw&ab_channel=YangShi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说得对,肯定是苦练的结果。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哈,我就说一口气能吹那么长的音好像不太可能呢!果然有技巧,但即便如此,能吹的如此稳,匀也一定是苦练的结果。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谢谢分享听乐感受。据我所知,那种非常长的长音并不是一口气吹出来的,而是用一种叫“循环换气”的技巧,用多口气吹出的。即在用嘴吹着长音的同时,鼻子有间隔地吸气。当然这种技巧需要练习,开始练时,可以用一根吸管在水杯里吹泡泡,嘴含着吸管不停地吹,鼻子有间隔地吸气,泡泡不停。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三首笛曲都听了,各有特色,第三首听起来非常熟悉,一定是以前在哪里听过,但肯定不是笛子。《姑苏行》一片江南风光,清新秀丽。而《牧民新歌》则是草原的深渊辽阔,用的长音很多。尤其中间有一口长气我听着都快憋死了,这王次恒先生的肺活量真是让人佩服。不过我在想,这是一口气吹出来的吗?还是有什么技巧?换气了但却不让听众听出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