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十四 不是结局的结局
生活还要继续,叶宜兰知道自己今后的日子就要独自抚养五个孩子长大成人了。说是五个,因为刚生下的老六,送给了对门的曾家。曾家有三个女孩,很希望有个儿子,看叶宜兰孩子多很艰难,就来请求抱养刚生下的男孩。叶宜兰实在是难以养活这么多孩子,看曾家两口子勤快和善日子过得不错,就同意了。孩子三个月大时,曾家做好五套新衣服,把孩子接过去,取名叫曾凡,父母和姐姐把他当宝贝一样,养得白白胖胖的。张家的几个大孩子也认为他是自己的弟弟,经常去曾家看他,两家人更亲近了。叶宜兰心说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叶宜兰马上投入到诊所又开始接外诊。当初想开诊所前,叶宜兰到沙市去找了她的老同学黄风琴,她跟着父亲在沙市开一家大药店“恒春茂”,一直单身,当地叫“老姑娘”。她邀黄同学一起到米积台开诊所,黄同学毕业后一直未行医,解放了也想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新中国建设,于是爽快地答应了。两个好姊妹买了些常用的中药材和西药,主要是青霉素等抗菌消炎药,坐着木船回来, 用一块木牌写了“中西医联合诊所,叶宜兰先生,黄风琴先生”,挂在门口, 米积台第一家“中西医联合诊所”就开张了,叶先生当中医,黄先生当西医。
叶宜兰早就料到生意很差,因为镇上总共只有几百户人家,估计也是从来没见过女医生,更不知道什么叫西医。叶宜兰有些心理准备,也有经验打开局面。没有人来看病,她们就义诊。她们把行医执照挂在诊室的墙的正中央,街坊有谁不舒服就迎接进来耐心检查,不像别人把完脉就直接开药,而是“望闻问切”都走一遍,然后告诉他们得的是什么病该吃什么药。没想到人家更加疑惑,因为以前碰到的先生从来不说清楚你得的什么病,写的药方你也绝不会看得明白,而且那个黄先生有时还拿出一管长针要扎进你的屁股。叶宜兰这才知道,自己的诊所是松滋唯一一个用青霉素的诊所。黄先生一直在武汉沙市生活,没想到推广西医这么难,顿时很沮丧。
叶宜兰还有一招和别的医生不同,不是坐在诊所等病人上门,而是上门看诊。只要病人请到,无论多远无论多晚,她都挎上医箱就出门。米积台地处三县交界,附近的村民过来都很方便,生孩子的一天比一天多了,两个女先生接生还是很受欢迎,就是很辛苦,经常要到几十里外的乡下去 接生,碰到不顺的,几天几夜才能回来。每次回来,带回诊金和红鸡蛋,孩子们的三餐就解决了。叶宜兰是只要有人请再苦再累也不嫌,可黄先生却受不了,所以等张继良一回来就回沙市去了。
现在张继良也走了,她甚至都没有时间伤心和回忆,白天黑夜地在外出诊接生。没有出诊的时候,她就给孩子们做衣服鞋袜。年轻时她爱自己裁剪做衣服,现在正好派上用场,只是往日是闲情雅趣,现在的一针一线缝的是孩子们的冷暖。
夜深人静时,叶宜兰总要抽根烟,靠在床头静坐一会儿,随手翻翻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读到这句时,她想着,身世浮沉是自己选择的,落子无悔,只是现在不能象萍一样随雨漂浮,自己是五个孩子的根呢。
她拿出张继良的一套黄呢军装,铺开放在床上,看了一阵,仔细折好,放到衣箱的最底层。又拿出两张照片,一张是张继良穿着长衫,长身挺立,眼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另一张是一张小小的登记照,张继良带着军帽穿着军装,肩上是中校徽章,表情严肃两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前方。她把两张照片用一张纸包起来,连同一本中央军校的毕业册一起放进军装里。从此她再没拿出过那套军装。
注:百年家国往事·民国篇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陪我一起回忆这段历史。共和国篇还在写作过程中,要等我做完大学申请的所有事情,才能在这里和你见面啦。谢谢您一直以来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