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故事】我的学生——爱追问(24)

海外中文学校的危机何在?

王老师对精学汉语的教法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这是忽视汉字的教法,特别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存在欠缺。我解释说,汉字以学生自学为主,并不是不教汉字,而是先通过学生主动学习,然后老师再重点讲解,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再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传授知识和传承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传播文化。要通过对外汉语教育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首先要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汉语,文盲在理解汉语方面受到限制,怎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又怎能使汉语教学发挥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呢?

赵博士对精学汉语的教法很感兴趣,她正好有一个以前学过三年汉语的老外新学生,于是她直接向这个学生推荐使用《汉字简易笔划索引》,没想到他回答说可以用电子辞典查汉字。当赵博士让他把课文前两句汉语注上拼音,并翻译成英语。一周后再上课时,这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原因是他不会写汉字,因此难以顺利地输入汉字,继而无法查电子辞典。赵博士把这段经历告诉了我,并深有感触地说难易只有比较后才能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使用现有传统的汉字索引查几个字,然后再教《简易索引》,这样难易就不言而喻了。另外,她提议组织一些志同道合者编写应用精学汉语教法的新型教材,她说这关系到海外中文学校的未来存亡。我听了感到惊讶,王老师甚至说耸人听闻。

原来,赵博士不仅在大学任教,还兼任当地华人周末中文学校的校长。她以独到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海外中文学校的汉语教法基本上是照搬国内的语文教法,尽管使用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高科技手段,但是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依赖于汉语环境,特别是华人家庭的汉语环境。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海外没有汉语环境支持的外国学生难以适应,因而不能成为中文学校的主要生源,尽管他们是海外汉语市场的主流。另一方面,华人子女的生源尽管目前处于高峰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现有的学生逐年毕业;新来的中国留学生趋于低龄化,很多未婚无子女;并且毕业后大多数海归,留下来移民的人相对减少,移民的孩子也就减少。因此,在十几年后中文学校可能面临生源不足的危机。她提醒说,台湾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大批留学移民美国,比大陆留学生来美早十几年,他们中文学校的今天就是我们中文学校十几年后的明天。然而在目前的“汉语热”中,他们的中文学校因生源枯竭不是关闭了,就是不得不缩小规模。要防止这种危机重演就必须改革海外汉语教学,特别是汉字教学方法。精学汉语是一种“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使外国学生可以不依赖于汉语环境,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自主学习汉语,就如同我们学英文一样。中文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时机,依靠新的教法和教材,逐步打入外国学生的主流市场,这既是因材施教的尝试,也是规避风险的机会。危机 = 危险 + 机会;如果不能把握住机会,则危机 = 危险。

爱追问响应赵博士的倡议,愿意投入新教材的编写和试用工作。他还提出不能只注重新教材的编写,还必须加强配套阅读材料的开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